自2013年以来,由非营利组织Code.org发起并得到世界各地许多高科技公司支持的"编程一小时"活动获得了近3亿人的参与。这两天,2016年第四届“编程一小时”全球计算机科学教育周也开始了。作为Code.org组织的核心发起者,微软从12月4日到12月11日在全球60多个国家举办了数以千计的青少年编程活动。在中国,微软会同教育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在许多城市的学校、图书馆、微软园区和线下零售店举办了今年的“编程小时”,今年可以为10万名学生提供计算机科学教育的机会。我相信,今年,通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携手,我们将能够点燃更多参与者的兴趣和激情,并取得比以往活动更大的成功。
微软2016年“编程一小时”活动启动
除了“编程一小时”,多年来,微软还通过举办“想象杯”、“编程之美”、“数字女孩”等活动,致力于在年轻人中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微软“想象杯”全球学生竞赛始于2003年,旨在激发新一代学生的想象力,致力于科技创新,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学生科技竞赛。《编程之美》是微软为大学生推出的大型编程竞赛,自201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我们希望“编程之美”能够帮助参与者掌握用先进的算法和编程设计解决当前热点问题的能力,促进校园代码大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而“数字女孩”也是微软为中学女生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全球活动,激发她们对科技行业的兴趣和热爱。
那么,以上项目和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微软为什么如此重视对年轻人的计算机教育?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方面,编程启蒙很重要,可以说关系到每个家庭甚至整个民族的未来。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白皮书》,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总量达到18.6万亿元,占GDP的27.5%,对GDP的贡献率为68.6%。显然,信息技术正在逐渐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其重要性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倍增加。
在中国,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父母往往很重视从小培养他们的英语能力。事实上,中国人的英语水平正在逐年提高,到2016年已经在世界非英语国家中排名第39位。然而,在我看来,和掌握一门外语一样重要的是,孩子们从小就接触计算机语言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改革开放的总规划师邓小平极具远见卓识。早在1984年参观上海科技成果展时,他就提出了“电脑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有了“编程一小时”这个节目,可以让孩子尽早推开机器世界的大门,了解实用程序和趣味游戏背后的规则和原理,培养孩子对计算和编程的兴趣。也许,在许多因为“编程小时”项目而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孩子中,会有艾伦·图灵、冯·诺依曼、比尔·盖茨这样的天才——当然,我们与Code.org合作的项目也得到许多家长和老师的支持与合作,这也是“编程小时”取得巨大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在过去的三次活动中,仅在中国,微软就帮助3600所学校和26万青少年体验了编程的乐趣。
第二个方面,比让孩子尽快得到编程启蒙更重要的是通过“编程一小时”项目培养大家的“计算思维”。
微软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由现任微软高级副总裁、前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周教授于2006年提出的概念。计算思维是指人们在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时,能够用计算机科学的概念、逻辑和算法来理解和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阅读、写作、数学一样,它贯穿于生活的细节,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比如城市交通经常遇到拥堵,偶尔路口的红绿灯坏了。遇到这种事情,往往会在东南西北方向“堵”,直到交警赶到疏导交通,才能缓解。为什么红绿灯坏了,会堵?原因是司机在判断情况时遇到信号灯故障所使用的算法被称为“贪心算法”,意思是当四向车辆相互顶着的时候,想往北走的人就会往南走,不太可能考虑先给对面的车辆让路以避免拥堵。其他方向的司机也是如此。相反,数据在网上流动,有时还会堵车。这时候机器的算法就是回去,拒绝访问要求,等待随机时间刷新。如果把“贪婪算法”换成机器的“解脱算法”,恐怕物理世界的道路会顺畅很多。
随着大数据的出现,包括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在内的所有学科的研究人员都在挖掘使用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新知识。计算概念、方法和工具的应用将改变每一个学科、专业和组织。有计算思维和高效使用计算机能力的人会更有优势。
但是,计算思维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从零开始培养和不断提高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家,每个人都应该对它的研究和应用充满热情。
正在学习微软的《我的世界》编程教程的同学们
正如我之前写的《HI+AI人机协作赋能未来》系列的张文所说,人类发明的电脑可以成为最好的左脑,而人类继续保留最好的右脑。机器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代替人类。所以HI+AI,也就是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创新算法+计算,是一个潜力无限的组合。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走出象牙塔,正在融入人类社会。与此同时,它是计算思维对每个人生活的安静、深刻和强大的影响。未来,计算思维将不再是计算机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而是成为每个人的技能组成部分。所以,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无论人们的就业愿望是不是编程,拥有计算思维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日常生活,与他人交流,探索世界,享受自我实现。
几年前,微软发布了一个名为“Kodu”的视觉游戏编程项目,旨在训练儿童和青少年的计算思维,让他们感受到编程的乐趣。目前,Kodu已经普及到国内外很多学校,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我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理解计算思维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带领孩子进入精彩的编程世界,但同时我也希望这个项目能更快地覆盖更多的家庭和学校。
再次,微软真诚希望借助相关项目,逐步消除计算机科学教育领域的“傲慢与偏见”门槛,让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的人都有机会成为代码世界的建筑师。
一直以来,亚裔和白人男性是工程师大军中的强势群体,而黑人、拉美裔和女性相对弱势。我们支持的“编程一小时”等节目,希望通过对计算机入门的长期公益教育,逐步改变这种状况,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根据Code.org发布的2015年年度报告,在所有参加“节目时间”的学生中,女性比例达到43%,黑人和西班牙裔比例达到37%。
最近,我们为“编程一小时”项目定制了一个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人对编程的理解不准确。比如说到编程,大多数人想到的词是“专业”、“阳刚”、“难”、“无聊”;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编程更适合男性”。
然而,就像Code.org确立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在每个学校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宗旨一样,编程不是一份适合专业人士的工作,它既不困难也不无聊。曾经,微软和同时代的大公司一起,把计算从军队和大学实验室带给了每个人。今天,我们相信,无论是什么性别、什么文学、什么理论的人,无论是以程序员为职业的人,都应该懂得一些编程知识,获得平等的接受计算机教育的机会。事实上,提出“计算思维”概念的周教授是一位令人钦佩的女性。
今年,微软支持的“编程一小时”活动将继续在编程游戏《《我的世界》我的世界》中引导中小学生和任何对活动感兴趣的人学习代码这种能让人更好交流的语言。我想每个家长都会认同,带孩子参加这个有趣的活动,远比让孩子自己玩手机有价值。
在信息技术成为实体经济进步和进化的驱动力之际,微软发起和支持的一系列计算机科学教育项目已经登陆中国,这将有助于中国在未来十几二十年内发现和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并使参与其中的青少年掌握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机器互动的技能。因为我们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代码世界的建筑师”,所以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这些公益项目。
1.《我的世界编程一小时 第四届“编程一小时”活动启幕 人人都可以做代码世界建筑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我的世界编程一小时 第四届“编程一小时”活动启幕 人人都可以做代码世界建筑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4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