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署名 :胡诌施佬
建国70周年的阅兵式上,以火箭军为核心的战略导弹无疑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而这其中最后出场的东风-41洲际导弹又无疑是这些武器中官方定义中“威力最大”的一款。而对于不少军迷来说,这也是这款传说多年的先进武器第一次公开亮相。
▲虽然大家在各种渠道上都多少见过东风-41的发射车,但真相大白的时候,才能体会到战略核导弹的巨大压迫力
另一个颇具象征性意义的掌故,则相对不那么为人所知:1965年我国上马研制的第一款固体地地弹道导弹的型号,一开始就被定为东风-41。尽管这只是一款使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只有几十公里的炮兵火箭,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也只有大约两年,与如今的东风-41没有任何关系。但作为一种有趣的巧合,这个故事在施佬心里,倒是一直记着没有忘掉。
▲当时的东风-41只是一款射程几十公里,使用700毫米火箭发动机的小导弹,研制出来可能就是个低端蛙-7火箭的样子
作为上世纪70年代后期最早开始酝酿的一大批战略导弹中性能最先进,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一款,东风-41在研制期间经历的起起落落最多,与不幸下马的东风-22、东风-23相比,几款固体燃料的弹道导弹虽然历经波折,最后都正式列装,确实可以看做中国航天工业乃至整个军工体系几十年来经历的一个缩影。
▲这个起源于上世纪的中国弹道导弹技术大转型,到东风-41这儿才算是功德圆满
如何描述东风-41对于中国战略核力量的价值呢?按照施佬的理解,东风-41赋予了中国一种公众认为中国早已拥有,但实际上中国在相当长时间里都不具备的对美国本土大规模即时战略核反击能力。这一能力现在说起来轻巧,对于中国,单是做到“对美国本土”这几个字,就耗费了我国科研人员差不多20年的时间。从1960年首次试射的东风-1到1980年进行全程试射的东风-5,虽然最初的指向是莫斯科,但中国弹道导弹发展历程前二十年的集大成者,最终也只是部分实现了“打到美国本土”。
▲最早的东风-5号射程还到不了“覆盖美国”,只能是“打到美国”
在整个80年代中,中国在弹道导弹技术领域的最大成就,就在于让西方国家真正承认了本国具备洲际导弹打击能力,当然因为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了经济建设,东风-5的部署速度并不太快,按照西方的观察记录,中国部署的东风-5在80年代中期开始以个位数的幅度缓慢增长,在80年代末突破了一位数,在90年代才达到后来几十年如一日的“20-25枚”的标准数字,在此之后,虽然东风-5家族后续还发展出了东5甲、东5乙等性能上更加先进,技术上对中国弹道导弹也有开拓意义的型号,增加了射程并具备了多弹头投射能力,让中国把本国的核力量升级为“对美国本土大规模核反击”的力量,但所有人都清楚,想要将中国的战略陆基核力量技术提升到美俄一级的水平,就要依靠更新一代的固体战略导弹。
▲东风-5B的老当益壮,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东风-41服役前中国战略体系的核心是谁
这就是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酝酿,1986年正式规划的东风-31、巨浪二号和东风-41弹道导弹的研制规划。按照规划,东风-31陆基远程弹道导弹作为基础首先进行研发,随后则在其基础上发展巨浪二号潜射远程弹道导弹和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不过由于东风-31研制中遇到的困难超出了最初的想象,研制进度也比预期要慢,连带着巨浪二号和东风-41的研制也受到了影响,以至于我们要到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才能看到这两款武器修成正果的时刻。
▲当我们终于看到巨浪二号的时候,他的陆上兄弟东风-31已经“大不一样”了
有关东风-41较早的“风声”,就像世纪之交的大多数中国的先进武器一样,都是从各种类似“海外谈中国”之类的新闻栏目中获得的,毕竟比起保密严格的核导弹研制,中国从白俄罗斯获取多轴重型导弹运输-起竖-发射车的产品和技术的消息更容易被外界所注意。当然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特车领域当然不会像那些小国一样满足于买几台发射车,所以如今我们能够看到重型特车在中国生根发芽,也能看到火箭军的新型导弹都用上了先进的特车底盘。东风-41巨大的弹体,也让分体驾驶室的多轴特车成了识别它的最好特征。
▲当时外界就是从这样的蛛丝马迹里推测中国导弹的发展
无论是东风-31AG还是东风-41,都具备所谓的冲刺发射能力,在核反击的速度上明显更快,而且东风-41能够携带的弹头数量更多,核反击的效果自然也更好。按照国庆阅兵的这个阵仗,即使只计算16枚东风-41、16枚东风-31AG、16枚巨浪二和4枚东风-5B,其所搭载的核弹头数量也已经远远超出西方对于中国远程核打击能力的推测,在加上以轰-6N所搭载的空射战略核导弹,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威慑虽然暂时无法比肩美俄,但实质上已经明显超出英法两国,位列五个核大国的三甲之列。
▲从第一次被人目击到真的列装,东风-41让人等了太久了
随着东风-41的真相大白,另一件对于中国战略核力量而言至关重要的事情,自然就是老生常谈的核战略问题了。传统上,由于我国的核弹头数量有限,加上能够对美进行核打击的载具数量限制,我国在核战略上除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外,一贯采取模糊态度,而在外界推测,中国的核战略则是以有限的弹头和载具对敌对国家的大型城市等人口密集区进行大规模报复核打击。随着东风-31系列导弹的入役,中国逐渐拥有了进行相对精确核打击的能力,但只有在东风-41入役后,我国战略核打击的能力才真正提升了一个档次,在此基础上探讨对核战略的重新思考与调整才更有充足的底气和基础。
▲核战略当然不容易调整,毕竟涉及面非常广泛
当然,核战略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话题,其包含的范围和深度导致一句两句的也说不清楚,倒是可以在恰当的时候和大家伙儿慢慢胡诌。不过随着我们公开东风-41的自信与底气,施佬觉得,中国核战略的进一步明晰也许会是一个可以期待的未来。
1.《中国导弹实力 中国核打击能力如何 这52枚核导弹亮相远超西方推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导弹实力 中国核打击能力如何 这52枚核导弹亮相远超西方推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4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