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历史
-给一年级历史系新生的留言
在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历史学非常边缘化,似乎遥不可及,遥不可及。上世纪初,有人曾对北京大学的叶弘教授说:“历史”听起来有点像“去死”,是一种学会去死。这种观点在今天相当普遍,比如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可以看到大部分已经进入历史专业的学生并不把历史作为第一选择。
历史学家想时不时地为自己的职业辩护,说它多么有用。这方面的论点很多,不需要我重复。我个人认为“史学无用论”不是很全面,但我愿意承认,由于社会变迁,历史经验不再像古代那样实用。如果这个“用”就是“实用”的话,从这个角度来论证史学对现实有用真的不容易。求职时夸自己的史学对工作有帮助,但对方是否信服是个疑问。我觉得还是实话实说,承认史学和实用技术不一样比较好。比如不能马上创造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如果你专注于求职,不妨选择或辅修其他学科。
如果从“史学对人类生活是否有意义”而不是“实用性”的角度来提问,那么还有其他答案。“实践理性”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很容易问一个知识是“实用”还是“有用还是无用”。但古希腊的欧几里得在两千多年前就教几何了,有同学问他这种知识能带来什么好处。欧几里德让仆人给他一块钱,讽刺地说:“这位先生应该从学习中寻求利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临终前回顾了自己的人生思想,然后告诉人们:我的人生很精彩。作家王小波在他的《我的精神家园》中提到,他的大学数学老师对他们说:我教的数学你们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但我还是想教,因为这个知识好。王小波深受感动,我也深受感动。我也想说历史知识好。史学是多种学问中的一种,它和各种学问一样,使我们聪明,使我们快乐。
能否靠历史知识挣钱,能否赢得某些领导的惠顾,并不是史学本身的价值。即使有人能用历史的知识得到很多其他的东西,现在依然是这样。历史只是一门学术。它在科学上既深刻又严谨,又像艺术一样美丽动人。古希腊和神话的九位缪斯(muse)中,第一位是历史女神克利欧。史学的艺术魅力在人类社会确实是永恒的。这种魅力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无根之树。从根本上说,理解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固有方面。
德国哲学家旺德尔·班曾说:“人是有历史的动物”;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曾经说过,“有些原始部落连算术都不会数五,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历史”。即使在原始部落,也经常有人讲述历史,尽管故事中充满了神话传说。史学的起源几乎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传说中国在黄帝的时候就有历史学家,比如发明文字的仓颉。可以确定的早期历史学家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背诵史实和家谱,而且看起来比较老;另一种是用文件保存记录的史官。它们出现在写作开始发展的后期。
在古罗马政治学家西塞罗看来,“一个人如果在出生之前对历史一无所知,就等于没有长大。”动物不需要知道自己的历史,这对它们的生活毫无意义。但是,人类有精神生活,内心渴望自知。人群构成和演变的线索和规律,埋藏在历史中;人性是传统塑造的。人类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求助于历史。
科林伍德说:“严格来说,没有人性这种东西。这个名词指的不是人性,而是人类历史。”卡尔·雅斯贝尔斯也说得很好:“对于我们的自知之明,没有什么现实比历史更重要”。它展现了人类最广阔的境界,提供了生命赖以存在的传统,指出了我们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现在的世界,解除了“当代”强加的无意识束缚。“它教会我们从人的最高潜能和不朽创造力来看待人”。
切断了几千年的深刻文明,我们生活的世界只是一个薄薄的穷平面,只有“当代”,没有“历史”。但是人类不是这样的。人类的生命有一千万年的深度。人们要了解从古至今的各种文化形态,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对真善美、假、丑、丑的不同理解,了解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转变的前因后果。人类世世代代积累了这些知识和见解。正是他们的总和塑造了人类的特征和形象,使我们能够突破“当代枷锁”,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
尤其是中国人,历史感很强。历史就像一条长河,沟通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只有融入这条长河,一个人的生命才能永恒,“名垂青史”几乎是人生最大的成功。为了“守丹之心,照耀历史”,先贤宁愿舍生取义。人们习惯于在历史中寻找自己:君主模仿尧舜,大臣把自己比作诸葛,武将追随岳飞。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记录中,凝聚着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气质,隐藏着他们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独特看法。
史学就是这样一门学问,它在人类生活中有它的位置。有的人会为了事业而投身其中,有的人会注重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从事学术并不比其他职业高尚,但也不低;历史不比其他学科好,但也不低。当然,学习历史需要一点“愚蠢”,因为它要付出“机会成本”和牺牲其他诱惑,所以很多优秀的历史学家都来自于冷漠而执着的人。但他们为什么要执着于此呢?追寻漫长而漫长的文明历程,洞察群体进化的内在奥秘,感受千年的苦难与歌唱,审视千年的跌宕与辉煌,甚至从一块甲骨文中发现一个古国的存在,用一句铭文理清一场战争的过程...这些对他们的吸引是否足以让他们执着于此?
而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开始学习历史呢?我建议不要把历史学习当成岗位培训,在北大历史系读书也不应该这样。史学提供了独特的训练。从一些看似枯燥难懂的事情出发,逐渐把握一种学术境界,掌握一种求真的技巧,通过当下和当下积累一种智慧,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理智和良知的培养,才是让人终身受益的,也是我们的校园为什么会成为“精神家园”的原因。
我这辈子读了几年大学,能和5000年的历史文明对话,是一个宝贵的机会。我们开始学习吧。你在历史系四年不会一无所获。
“中国古代史”教师阎步克
2003年9月6日
负责人:周六周日
微信号:wangll011111
历史学科教育
过去的关键词
笔记|中国历史|世界历史
1.《阎怎么读 关于历史,听听北大阎步克老师怎么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阎怎么读 关于历史,听听北大阎步克老师怎么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69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