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阅兵时,调音师的林强军正在天安门广场观景台下的调音室里调整军乐团各声部的比例。揭开阅兵的声音保障。
阅兵的时候,坦克和飞机的轰鸣声并没有打扰军队的音乐;声音支持总部保证现场音效的质量
阅兵结束没多久,网上就出现了一条评论,“今年的军乐太美了,简直就像影视作品的配乐。”。负责军乐团音响安全的调音师林强军说:“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阅兵的声音保障主要分为声音采集处理和扩音传输两部分。音频支持总部是北京庆祝活动的十三个总部之一,有近400名员工。今年音频部解决了以往阅兵的回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始追求现场音效的音乐性和CD质量。
虽然很少有人能注意到这个音频支援小组的工作,但音频支援指挥部总指挥钱说:“不提就是肯定,就是我们的工作没有错误”。
解决两秒半时差的反射声问题
今年国庆节,一套新的长180米、宽40米、高16米的“红丝带”景观雕塑在天安门广场落成。作为一个新的景观,它也成为了音频支持总部新的“烦恼”。
9月10日,音频部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了首次野外演练。钱发现“红丝带”金属脸的反光非常严重,一方面影响了观众的聆听体验。“敬礼响起时,当场能听到几个声音”,另一方面增加了环境中的噪音,极大地影响了徒步队伍的脚步等细节的声音接收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三次演练中,音响部门取消了十声礼炮的五声放大,现场探索了声音传播规律。“天安门门塔到敬礼位置大约是850米。根据物理和声学传播特性,每秒340米的传播速度相当于两秒半的时间差。”钱对说道。
找到这个规律后,音频部门选择通过放大来抑制回声。即根据之前测得的反射声时间差,适当延迟现场放大时间,保证放大时声音与反射声同步,“用我的声音盖住”。利用这种方法,解决了以往天安门阅兵中没有解决的反射声问题。
八大演练“每次都和实战不一样”
“直播放大和直播一样。没有时间反复推敲,琢磨,修改。比如一个密码不展开,就会成为整个活动的尴尬,没有机会弥补。”钱林越一直和同事们重复这段话,但之前的演练并不能完全模拟阅兵当天的情况。
阅兵前,音响部经历了8次全程演练,包括4次部队演练、3次天安门广场演练和最后一次专项演练。然而,天安门广场的每次演习都是不同的。第一次演练,没有军乐队,没有国旗护卫队,意味着音响部门要用录好的军乐,把长安街南侧的声音放大到北面。前两次没有敬礼,直播也是从敬礼训练位置录下的声音。用钱的话说,即使是编的,也是完全不同的。“就像很多模拟考试一样,但一直和高考不一样。”
今年游行现场又加了一个变数,观众分地区。听众在国旗卫队中轴线两侧,分为低、中、高三个区域,每个区域距离约9米,每个区域对声音的要求不同。高区远,低区近长安街。自然声和坦克声影响很大。所以今年我们第一次尝试分区控制。每个分区设置了一个混合器,近100个混合器投入运行。
现场音响部门有390多人,其中五分之一是参加过多次阅兵的音响老兵。钱表示,如此重大活动的现场扩声拾音,对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专业技能、操作技能和协调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每隔75厘米设置一个地面麦克风
这几乎是对天安门阅兵音响工作的最好描述。所以在阅兵当天,每个区域都安排了音效观察员进行实时监控。
站在门外的钱,更不愿意看这震撼人心的阅兵仪式。他需要掌握整个事件的输入和输出声音的比例,以确保观众听到“此刻应该听到的声音”。
现场军乐团,真人音响,徒步队,装甲队,团游加油,主持解说都是同步的。钱林越说,作为一名指挥家,他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专注于什么行动。
每一个细节,不包括备份,现场设置了364个麦克风,天安门广场灯柱上更新了161个音箱。长安街沿线安装520套移动扩声设备。步行指骨演练时,音响部门到现场测量测试,考虑地面反射后确定两个正台阶间距约为75 cm。因此,阅兵当天,天安门广场前每隔75厘米就有一个地面麦克风,共放置7个麦克风。
“领导提了个要求:世界级最好的历史。这次终于完成任务了。”钱林越说,阅兵结束的那一刻很平静,这次真的没有遗憾。
坦克和飞机的轰鸣掩盖不了军乐的声音
“阅兵直播不仅是重大新闻事件,更是艺术记录。”钱林越说,“军乐团和合唱团带来的音乐是整个阅兵的灵魂”。
林强军一直在反复调试,极力追求CD质量。有1500个军乐团和3500个合唱团,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场编曲。今年,军乐团为阅兵式创作了九首新进行曲。如何让音乐完美呈现也是林强军的压力。
虽然成千上万的人一起伴随着游行,但当坦克和飞机呼啸而过时,他们仍然处于“劣势”。为此,两个团动用了数百只话筒,“整个阅兵三分之一的话筒都在这里”,动员了4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架设话筒。
CD是室内录制的,而室外的演唱会大多是靠麦克风附近的音体放大的。“这种方式让每种乐器听起来都很独立,但是太强了,缺乏群体感。”林强军选择了采用古典音乐的拾音方式,将话筒设置得很高,远距离拾音没有方向或者大方向的话筒。声音柔和,团感好,有古典音乐的美感,但噪音问题紧随其后,乐器之间的相声也很难。
音频团队尝试了不同类型的麦克风,调试了麦克风的摆放位置、高度和排列方式,试图避开放大和串音的方向,尝试了无数方案,直到阅兵前的最后一次专项演练,获得了理想的拾音效果。
有网友评论说,海军装备出来的时候,可以清晰的听到军乐里的笛声和短笛声来模拟海鸥。林强军说:“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表扬。”。
谈话
阅兵调音师林强军
"当国歌从我的混音器里出来时,我非常骄傲."
记者:作为阅兵的节奏,军乐如何保证其音乐性?
林强军:这就是我们工作的难点。指骨的整齐度和节奏调整都是通过打击乐,但是打击乐声音太多会影响观众的欣赏。作为阅兵的背景音乐,所有的需求都要满足,所以需要很好的平衡。
在我们的建议下,军乐团也做了阵型调整,把鼓点从中间位置调整到最后一排。我们分别分了小号,又分别加了麦克风,最后长笛、小号、长号、单簧管的效果都挺清晰的。
记者:你参加过多少次阅兵的音频保障工作?
林强军:我是20年前开始参加这项工作的,那是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后来还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九·三大游行”的音频支持工作。
1999年,当我32岁的时候,我负责为天安门门的领导拾音和扩音。当时的心情可以用“无限快感”来形容。阅兵的工作人员会发工作证,每个工作区域都不一样。拿到了“塔证”,当时很激动。
记者:音响安全发生了哪些变化?是不是参加多次就不再紧张了?
林强军:20年来,音响设备变化很大。一开始比较稳定,通过模拟进行现场军乐。当年的拾音器是单声道,没有立体声。直到2015年,立体声录音和拾音扩音录音开始出现,这是我第一次为军乐团做大型立体声音乐保障。
紧张感比以前少了很多,但是当现场军乐演奏的国歌响起,声音从我的调音台传来的时候,我特别自豪,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1.《揭秘阅兵音响保障 成功解决难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揭秘阅兵音响保障 成功解决难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02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