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街老片
民国沙市有29条街,72条巷(含广场)。在这些街巷里,人们因为同属一个家族而生活在一起,只有邓氏族人彼此碎片相连。
根据1933年的《邓氏族谱》,邓氏家族的始祖是熊有义,他是明朝兵部尚书熊廷弼的后代。熊廷弼被奸臣魏忠贤陷害杀害后,他的后代为了躲避灾难和战争,流落异地。熊幼仪祖籍孝感,后迁居荆门象山,在那里与一位名叫邓的女子结了婚,子女都随母姓出生。熊有义长子邓康佐曾立下祖训:邓氏一百代子孙,不可与熊氏通婚,以示对祖先的敬意。
邓康佐有两个儿子,长子邓梁左,原住荆州市县府旁,后迁居宜昌夷陵;次子邓良弼死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其妻何氏和六岁的儿子邓文典迁居沙市石基桥,他们的后代大多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规模最大的邓氏家族。沙市邓氏家族是指二祖邓亮璧所生的氏族。
邓文典生了四个儿子,他拿着《易经》里的元亨利镇,给每个儿子一间房。长子邓邦和叫袁子方,次子邓邦贤叫衡子方,三子邓邦彦叫李子方,四子邓邦杰叫甄子方。四房长子邓邦和,血脉最旺。他一口气生了七个儿子一个女儿,被称为元人的八大房。
清代乾隆年间,邓家成员邓世良是乾隆皇帝的四品锦衣卫。乾隆皇帝在位时,邓世良要求武艺改为文官,退伍回荆州养老。后干龙皇帝允许他索要,并在荆门角尾长湖附近给他一大片荒地。邓世良回到家乡后,在那里建祠堂,修园林,开垦土地,他的人民世世代代在那里延续。直到清道光初年,来自荆门的邓氏宗族人才开始迁入沙市,并与清末民初沙市原有的邓氏宗族人合并,成为当地最大的家族。
沙市邓家所建房屋分为四大区域:一个是九石埠街(今胜利街)以北的梅台巷至大寨巷;另一条是从杜工部巷到九石埠街以南的新昌巷;中山路以南还有一段青羊巷至邵家巷;最后一个是从李公桥到唐祠堂。邓家大门临街,多为南北走向,呈八度布局。每有一个天井,两层楼就建起步行和转弯的建筑。灌溉和桶壁冬暖夏凉,黑布瓦四水回塘,有雕花格子窗,有的院落中间有腰门,方便人们出行。
民国时期,沙市邓家举行祭祖活动,是一件大事。每逢春秋祭祖日,邓氏族人从四面八方涌到邓祠堂(建国后成为沙市胜利街道办事处),在族长的带领下,给祖先的灵牌洒上香水、磕头。邓祠堂建于清道光二年(1823年),就在以西。张嘉祥是以明朝天顺刑部长官张欣和清朝康熙左侍郎张克的名字命名的。邓氏家族认为这是一块福地,于是他们买下了一所翰林院,并把它改成了祠堂,在公元六世纪由邓、邓、邓彝良、邓监督。祠堂建有照壁、砖牌楼门楼、仪门、正殿、拜台、厢房等。灰墙黑瓦,朱门铜环,门前石狮子。沙市没有祠堂比邓的更宏伟。
社定改革中的胜利街
从清朝到民国,沙市是长江中上游的商业中心,也是一个港口城市,有码头连接长江和大海。邓氏家族在这里的人数几百年来层出不穷,也从这里迁到了外地甚至海外,或读书或做官,或经商或经商,各行各业都做得很好,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沙市邓家很多人家境比较富裕,孩子读书后很多都在外地当官。清朝有两个人成为朝廷命官,官职从二级到三级,楼道里像尹、县令这样的官员比较多。民国初年,邓玉清在湖北办公厅任中将;萧耀南任湖北巡抚时,邓()任湖北政务司司长、代省长;邓振宇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还有邓正安,在日本学的政法,后来担任上海特种兵法局长,陆军中将。1920年,抢劫钱财,杀害名妓一案轰动一时。本案审判长是邓正安。他不偏不倚地审理了此案,尽管黄等人为他求情,邓还是判处严死刑。后来,此案被拍成电影《一步之遥》,使邓的名声在全国闻名。此外,沙市长大后,有两个官员。一个是国民党军事系统的上校邓树时,后来做了沙市货币行业协会的老板。1949年去香港;另一位是邓,国民党军队骨科专家,后任台湾省荣总医院副院长。还有一个汉儒叫邓靖夫。虽然没有官职,但中共大将贺龙曾经和他睡在家里的破榻上,也被视为官僚。
邓氏家族中有许多人与佛教、道教和基督教有联系,其中一些人因其先进的修养和卓越的美德而成为有影响的人物。邓鸿宪,生为举人,曾被张天师第六十一代封为斗福天药翰林,后返沙市建立斗坛道长,成为大师;邓福清民国初年留学日本,后在广东任县令。卸任后投身佛教,后赴杭州灵隐寺任住持;佛教知名人士邓孟贤,1932年任北平社保局宗教局长,因护送九世班禅到南京而依附班禅和安钦活佛。精通梵文和藏文,翻译的《时轮简述》、《佛教弟子修经》对蒙藏佛教的推广影响很大;邓树坤,沙市人,1913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17年成为安庆基督教大教堂,后在南昌中国圣公会工作30余年;还有一个基督徒,邓石屏,早年在蒋介石的侍从室和励志社度过,后离开军队回到耶稣身边,成为宋美龄的家庭牧师;邓()是京沙佛教界的名人。受章华寺住持镜月和他的叔叔邓齐针()的影响,他年轻时就禁食念佛。曾担任世界红十字会沙市分会名誉会长,沙市佛教居士林第一任森林总监。他喜欢和文人交往,对钱很大方。他投资2万银元翻修沙市红十字会办公室,并将自己在90个港口的房子捐赠给沙市居士林。不幸的是,邓·()一生多病,四十多岁就去世了。
邓故居胜利街252号
邓家的许多妇女都来自大家庭。他们读过私塾,见多识广,做事不逊于男人。邓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旧部街人。因为父亲邓在长沙当官,所以她从小在长沙长大,有一次和杨开慧在福祥中学上学。邓于1919年患肺结核,由沙市的张医生治愈。邓的祖母把邓许配给张的儿子,以感谢他救了张的命。婚后,邓不愿在家做家庭主妇。1920年考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后赴英国学习社会经济学。回国后,她积极参加争取劳动妇女权利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邓、石亮等人发起成立上海女子救国会,并与邹韬奋、陶行知、张乃器、等人一起发起成立国民教育会,投身抗日救国运动。1939年,邓以中国基督教女青年会交流官的身份赴美,在美国30多个城市讲学,赢得了美国各界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并为抗日战士征集了大量援助物资。后来被美国罗斯福总统接见。1942年,邓赴成都金陵女子大学任教,专攻中国女子劳动。她多次拒绝了宋美龄提出的在中国妇女指导委员会任职的邀请。1945年国共谈判时,邓在中共曾家岩八大办公室参加了重庆和各界人士的会谈。1949年2月随叶圣陶、郑振铎、黄炎培等名人赴港,同年6月回到北平参加新CPPCC筹备会,成为中国妇女界不可多得的社会活动家。邓有个弟弟叫邓,早年留学美国,电气科学博士。但我小的时候也染上了肺病,要回沙市养病。之后在沙市去世,年仅41岁。
邓家是个在外闯荡的权贵女子,守着老房子的后宫也不是闲人。清同治九年(1870年),邓家的九位老太太和大妈,因为都是小脚,不方便出去看病吃药,就各自掏出99挂900文钱,在九步街开了一家恒春卯药店。到民国初年,在邓紫衣、邓虞姬(小源)、邓新田的经营下,已发展成为鄂中南地区最著名的药店之一。在1920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这家商店生产的莲子心因其新鲜和不变色而获得银牌。还有这家店生产的佛手柑酒,不仅在京沙很受欢迎,被美国神父带到美国后也很受海外华人的欢迎。1938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来到沙市,喝了一杯佛手柑露。酒的味道让他念念不忘。后来他不止一次问起酒的事。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沙市开埠后,商业日益繁荣。十三个商业集团聚集在这里,江汉平原的产品也聚集在这里。民国初年,成为仅次于武汉、宜昌的商业中心,被称为“小汉口”。精明的邓氏家族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商业领域施展才华,生意兴隆。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沙市三府街的票号只有17个,其中晋商开的有16个,这伙人开的唯一的中兴和票号是邓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5年),邓家福商人筹得白银20.2万,从外地购买新织机,在九步街京沙建起第一家现代化纺织厂。梭织棉布出口云南、贵州和陕西、甘肃等地;1920年,邓新田在沙市茅家坊创办了赵普电灯公司。虽然只经营了7年就倒闭了,但却开创了沙市电气。此外,邓氏家族与黄帮商人共同经营的新沂昌面粉厂是京沙两大机制面粉厂之一,其产品畅销京沙,还出口到湖南和湖北。民国时期,沙市有三个有钱的老人。他们富起来后,都喜欢买房产。比如金白猫的混名金,就是沙市八大盐库之一仁泰盐库的主人。他在青石街买了很多房子,但金死后,他的孙子因为抽鸦片而失去了家庭;兴胜龙纸业的老板王京选也在中山路拥有大量房产,但在京沙失陷后,他的家族逐渐没落;葛梅生在沙市大同街拥有湘于恒纸号,在沙市中山路拥有多栋建筑。与他们相比,邓的商人赚钱后购买的房地产更少,往往把钱投入新的行业。所以在某些行业,沙市人常说邓家会赚钱,会用钱,有钱最有钱。
邓故居的天井
邓氏家族在政治、工业、金融、商业等方面都有拔尖的人物,也产生了一位文学艺术领域的奇才,即邓玉立,人称邓九侯的曾祖父。清朝举人接见他的时候,他在考官面前喝酒,文章一气呵成,被考官骂疯了。后来,他干脆自称邓狂谈。从他的文章水平来看,他应该能看懂人民币,但他只拿到了阿津·奎(第五名),因为他的字迹潦草。邓后来加入了孙中山联盟。他是湖北一家报纸的主笔,与胡、、汪精卫、蒋介石等人交好。邓因政见不同而被解职。回到沙市后,他曾在谭乔建立果园,后来在一所私立学校任教。但由于性格使然,行事咄咄逼人,一事无成,以至于沦落到卖荆门教卫祖传田地为生。毕竟邓的狂言是出自一个读书人的出身。穷了以后干脆闭门学习,乐此不疲地研究历史、红楼梦、水浒传。晚年写了很多书,如《历史总结》、《红楼梦真理阐释》、《水浒传检索》、《狂言诗话》等。他的《红楼梦》研究因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与前人不同的见解而被学术界称为中国红学三大流派之一。
邓氏家族的祖先邓世良在乾隆皇帝身边工作时,有人送给他一些礼物,以请他给皇帝出主意,但邓不收钱,只收一些书画。也许祖先的这种爱好是遗传下来的,邓家之后又出了几个画家。邓,一个中级的举人,辞去了他的职位,周游了江苏,浙江和云南。他与文人画家有着广泛的接触,沉迷于诗歌和书画。他的画擅长工笔牡丹和大写意兰花。他提倡北方画家,其实是南方风格。邓晚年定居上海,与吴昌硕等人交好,收徒甚多。他的儿子邓继福也是一个和他父亲同名的上海画家。他在九步街有个花园洋房,但是沙市没人住。邓吉夫有个曾孙叫邓树清,因在抗战前发明水上自行车而出名。
1934年,国民党军队第十军军长许在沙市实施新沙市建设计划,要求修建五条道路、一个体育场和一个公园。很多建设项目需要很多钱,也需要有钱人捐款,于是邓()和邓新田带来了太湖石和几个原本放在荆门交尾邓祠堂里的亭子,捐给公园做园林绿化。河里猴子形状的太湖巨石就是其中之一。在园迁址至园内的亭、南黄亭、卷学楼落成后,太公李专门为这些亭子写对联,成为京沙的名篇。
沙市的邓氏家族虽然培养出了很多各行各业的能人,但他们只是少数民族,更多的邓氏家族成员是作为普通平民生活的。他们可能是持卡人、教师、搬运码头的搬运工、女佣等。无论他们如何在老房子里日复一日地生活,他们都延续着以邓的诗命名的家族血脉。
从民国京沙往事说起
2018年12月3日
1.《邓家 民国往事 | 沙市邓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邓家 民国往事 | 沙市邓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035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