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部分农村孩子来说,电子产品是桥梁还是缺口?/卡通创意
我们期待的是,那些戴着智能手环,通过测温机器人的孩子,能明白我们公司所生所用的这些东西有多么珍贵空;是一个拥有科技之翼,享有优质资源的年轻群体。永远不要忘记他们的同龄人。
“这个设计真的很好...能在全国推广吗?”
在一份关于北京中学生复课的报告中,这个酸酸的信息被推到了前台。
这个月,和很多地方的同龄人一样,北京很多区的初三、初三学生陆续返校。据《北京日报》报道,在试点地区,学生和教师戴着一天24小时监测体温的智能手镯。
大部分网友看到这个新闻,除了羡慕,首先想到的就是成本。/北京日报
学校当局、家长和相关部门可以随时查看上传的体温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备考”。
上海也有类似的技术投入使用:部分小学生佩戴印有二维码的智能手环,扫一扫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接触。一些中学已经建立了智能测温机器人。可以在学生食堂巡逻监控...
科技防疫不管怎么看都是好东西。然而,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更多的网民关注的是另一个问题——
谁为这些智能设备买单?学校还是家长?如果自己出钱,会不会有些家庭负担不起?如果免费发放,其他地区的孩子会暂时享受不到这些层层打开的“现代文明成果”吗?
沉迷学习,无法自拔。/卡通创意
中国父母总有一种“起跑线焦虑”。其实坦白说,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生活,不同的生活有成千上万条不同的跑道。完全一致的起跑线可能根本不存在。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互联网时代的边缘器官,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正在扩大个人、家庭、阶层和地区之间的差异。
如果在过去,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努力读书,千里旅行来弥补,那么如何弥补运动相机看到的风景,降噪耳机获得的寂静,电子游戏打开的世界,留下的那群孩子?
他们的心情就像何兵演讲中的那句话:“我羡慕地看着你。”
人们有时更关心的是如何弥补差距,而不是差距本身。/ unsplash
从童年天才的江湖开始
你会惊讶的说中国最流行的智能手表是小天才儿童手表吗?
据相关机构统计,2017年和2018年,小天才智能手表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二,仅次于著名的Apple Watch。据统计,2018年全国儿童智能手表出货量超过2000万只,其中500多万是小人才,排名第一。
你卖的多是因为价格便宜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在小天才官网上,最新的Z6手表售价在1500元以上,上一代Apple Watch系列3目前售价也在1500元左右。作为儿童产品,小天才几乎是奢侈的。
与小天才的市场地位相反,我们很难在各种主流数码产品评测节目中找到它的影子。一直走在潮流前沿的数码爱好者,不经意间和年轻一代产生了代沟。
产品在升级,天才的广告也在升级。/z6商业广告。
在bilibili,有一段孩子们拍摄的手表测试视频:小男孩打开手表上的摄像头,把脸对着摄像头。不久之后,小屏幕上出现了面值,旁边有个小字,告诉他全国有多少孩子被打败了。
面对这样的功能性设计,天天嚷嚷着外貌焦虑的成年人,很可能会掉下巴。
除了面值,小天才还照顾孩子的爱好。冷冻模型,大黄蜂模型,蜘蛛侠模型...哪个IP火了,配合哪个IP。这样就和最流行的品牌名称一模一样了。
小天才儿童电话手表除了能找到定位、即时通话等常用功能外,还能实现一键,互加好友。但是,这种社会化只能在同一个品牌之间进行。有人把这形容为占据市场优势的小天才的“护城河”:
成年人和孩子对产品的看法不同,孩子融入群体只是需要。相比之下,成年人最在意的硬件配置和性价比可能不值一提。
“你还没有电话手表,是吗?”/小天才开幕季广告
小天才铺天盖地的广告也乐于展示这种社会优势。
在之前的开播季广告中,几个孩子戴着电话手表,对着屏幕外面大喊:“开学了,你的设备准备好了吗?”如果你想一个人去上学,你还没有电话手表,是吗?"
最新的Z6广告,除了感人加好友,还有几张小学生一起自拍,对比各自动作步骤的图片。电视机前的孩子看完这些广告会得到提示,答案可想而知。
当然,除了顶级的Z系列,小天才手表也有入门级的Y系列,最便宜的型号300元以内。不过话说回来,上面说了那么多花哨的功能和社交属性,看过广告的孩子会更喜欢哪一个呢?
儿童智能手机手表,创造需求。/卡通创意
作家苏叶曾在散文《永远难忘》中回忆起他上中学前的那个夏天:“院子里的玫瑰开得恰到好处,红白相间,瑟瑟发抖,一朵接一朵,活泼而丑陋。和玫瑰一起长大的孩子,有高低之分。”
当然,我们不能用道德来批评企业的产品策略,但我们不得不感觉到,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已经把很多人的童年分成了三六九段。
和玫瑰一起长大的孩子,有高低之分。/卡通创意
年轻人的第一道起跑线
周晨80后出生于河北,但从小随打工父母在北京上学。
“90年代有车的家庭没那么多,放学后大家买零食,边走边吃。”住的近的同学走路回家,住的远的同学坐公交车。周晨小时候曾经觉得自己和北京人没什么区别。
这个想法在流行的电子词典中结束了。在周琛的记忆里,似乎一夜之间,同学们把桌子上沉甸甸的《牛津词典》拿掉,换成了可折叠的音乐明星、快速翻译、诺亚方舟...
流行的电子词典。/卡通创意
但与青春片里经常出现的桥段不同,周晨并没有偏见,更多的压力来自内心。“电子词典里会有一些小游戏,比如蛇、俄罗斯方块等。下课后,男生们会一起玩。我不能加入他们的话题,所以我觉得很不舒服。”
周不记得他是怎么说服父母最后买了一个速成译本的。他只记得花了几百块,对当时的他来说绝对是天价。现在回想起来,他只觉得有点对不起父母。
为什么沉迷手机的成年人要指责未成年人沉迷手机?/卡通创意
“我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当时我太无知了。”
@沉默也是80后,别无选择,只能说说自己的第一台正版游戏机,也有类似的感受。他是天津人。2002年他上高中时,父母给他买了一台NGC,当时任天堂最新的游戏机,售价1400元。
“我妈把我惯坏了,给我买了台机器。那时候我爸一个月工资600多,下班后工作。一个月1300左右。我妈在大胡同工作,大概是百货批发市场,一个月六七百。”那时候这样的游戏机对全家来说都是不小的开销。
最早的贫富差距就是隔壁的孩子可以欺负得起,你不行。/卡通创意
@沉默而无奈,第一个让他接触游戏的是一个初中同学。对方结婚的时候特意发了个游戏机,希望对方不要放弃游戏,结果适得其反:“他现在结婚生子后,游戏渐渐放弃了。”
周晨的女儿10后上小学二年级。他告诉我们,在养成正确消费观念的前提下,我们会努力满足女儿对电子产品的需求。我们已经购买了我们需要的所有产品,如手机、儿童手表和学习机。
“至少和孩子有共同话题。”周晨说。
小男孩在树下玩手机。/卡通创意
“大于大于”
电子产品的迭代如此之快,以至于打折销售一代产品往往是推出下一代产品的前奏。正是因为如此,它把贫富差距投射得特别明显。
不久前,在bilibili的宣传片《后浪》中,数码博主何展示了他的第一部大屏幕手机——2014年的iPhone 6。6年前iPhone 6的初价超过6000元,对于中学生来说绝对是奢侈品。
“比更大更大”,这是苹果为这款全新机型推出的口号。当时iPhone 6和iPhone 6plus的屏幕尺寸分别为4.7英寸和5.5英寸,机身也是历史上最薄的,将iPhone开创的大屏幕手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来人往的苹果店。/卡通创意
随着其他手机厂商的跟进,越大越薄就等于越好的理念深入消费者心中,他们几乎忘记了几年前,在手机厂商的指导下,更轻、更小、更方便才是一部好手机最重要的标准。
当然,在任何时候,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更新越好,意味着越贵。
更重要的是,电子产品永远是建筑要求。如果昂贵的衣食住行带来更好的体验,那么不同种类的电子产品往往可以开辟新的使用场景。
因此,面对电子屏幕上闪烁的梦境和商业广告中滚动的画面,年轻的虚荣和自尊是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
用云台拍摄vlog,可以使每一帧都显得稳定、清晰、富有超前感;用点读机学习英语可以有更高的学习效率;用GoPro录制动图可以得到朋友圈最多的好评。以此类推,Switch可以用来加入当下最热门的游戏,iPad可以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苹果的原装键盘才是真正的最佳组合...
最后,所有这些新产品都成为年轻人不可或缺的需求。
在线课程让鸡肋片再次成为热门商品。/电视剧《小欢喜》
《后浪》引发争议后,bilibili和歌手毛上周无法合作,发布了歌曲《入海》。目前其单个平台的播放量已经超过800万。与《后浪》不同,这部MV关注的是为生活奋斗的普通年轻人,吸引了相当多的赞誉。
仔细对比可以发现,相比于《海浪过后》,在《入海》中关于电子产品的镜头非常少,那些做游泳教练、餐厅服务员、兽医的年轻人并没有携带多少“生产力工具”。一组关于电子产品的镜头展示了一个年轻人拿着一台沉重的笔记本电脑,一边修改方案,一边飞奔上办公楼。
跳海,能做后浪吗?/《下海》MV
随着歌曲《时间会回答成长/成长会回答梦想/梦想会回答生活/生活会回答你我》,评论区有人觉得这些图很真实:
"最后,我不是假装在咖啡店里用电脑工作."
被网络分隔的童年
上月底,一家机构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这份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中国网民数量超过9亿,其中70%,即6.5亿人每月收入不足5000元。
如果以移动互联网作为网民的标准,至少说明还有5亿中国人没有可以上网的手机。即使排除老人和孩子,这个数字也同样惊人;
如果以装备最高的小天才电话表为计量单位,6亿中国网民将很难用全部月收入买得起3块儿童手表。
黄山风景区有同学听网络课。/卡通创意
相比之下,在过去的第520个告白日,奢侈品电商NET-A-PORTER和Godivan联合推出的售价5万多元的小黑匣子,吸引了数万人在网上抢购,并于5月20日售罄。
曾几何时,人们乐观地认为,只要我们同时拥有手机和互联网,我们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无限缩小。现实中,越来越多细分的电子产品正在把每个人的童年切割成完全不同的形状——通过千元手机和苹果手机看到的网络世界可能真的完全不同。
那么对于一些孩子来说,电子产品是桥梁还是障碍呢?
手机早已成为小学生的标配。/卡通创意
当然,电子产品只是打开起跑线的第一步,然后就是层出不穷的学区、补习班、中考、高考……这些压力不仅吓到孩子,也吓到家长。有网友开玩笑说,如果疫情期间呆在家里是最好的春药,那么疫情过后的裁员减薪几乎就是避孕药。
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新生儿数量为1465万,比2018年减少58万。同时,2019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上年多几百万。
资本不眠不休,商家用技术定制我们生活的热情永不消退。急于给孩子买小天才的父母,最终都会老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他们可能会在等那个老天才理疗仪。
疫情期间,河南邓州一初中女生服毒自杀。自杀的原因是这个贫困家庭的三个孩子只有一部智能手机,跟不上学校网络课的进度。可能是因为担心开学后无法面对老师同学,所以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幸运的是,根据当地3月2日发布的消息,女孩病情稳定,没有生命危险。/报纸
在各种关于童年的质疑之后,当然不能陷入简单的平均主义和对富人不必要的仇恨。我们期待的是,那些戴着智能手环,通过测温机器人的孩子,能明白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有多珍贵。他们是插上科技翅膀,享受优质资源的年轻人。永远不要忘记他们的同龄人。
多年后,作为父亲,周晨想起了第一次带着电子词典上学的情景。虽然第一节课不是英语,但他还是小心翼翼地从书包里拿出黑色的快速翻译放在桌子上。
“那一刻,我终于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了。”
作者|曹吉利
1.《快译通官网 那些你没留意过的电子产品,正成为这届05后的起跑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快译通官网 那些你没留意过的电子产品,正成为这届05后的起跑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106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