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英国首都伦敦的人都被大英博物馆所吸引。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在艺术宝藏如星辰般众多的大英博物馆,当我走进中国馆时,我瞬间被熟悉而亲切的名画所吸引。在一个恒温恒湿的展览橱窗里,木刻版画《燃烧的土地契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是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顾源教授写的。
古代元版画作品烧地契
顾源教授于1947年创作了这幅木刻版画《火烧地契》。在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中,被翻身的农民冲进地主家,搜查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契约,发现一片烧毁的景象。升起的火焰、敲鼓和欢呼的人群构成了农民革命胜利的戏剧性画面。《焚地契》木刻作品在刀切的组织上严谨、准确、生动、有力,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顾源教授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幅画长28.5×19厘米,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在大英博物馆的厅级展厅里看着这幅作品,我惊讶得忍不住想起了著名有趣的故事家顾源教授,他也是我的老师和朋友。所有和他的接触都重新出现了,我仿佛又站在他面前聆听教诲,看到他的笑容。看着他的名画,赞叹油然而生。
采访文章
记忆的时钟回到了1993年的冬天。第一次去北京采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顾源教授。当时顾源教授住在北京三里河南沙沟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顾源教授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非常单纯深刻沉默寡言的人。但是,说到艺术,他会说很多。
在采访中,他介绍了1943年在延安创作的木刻版画《减租会》,生动地描绘了减租会的场景。在房东家里,八仙的桌子上有算盘和水壶香烟,地上有一个大水桶。四个农民激动的争来争去:一个指账本,一个指地主,愤怒的指责,另外两个也在争理由。地主穿着皮袍,留着小胡子,对着天发誓,仿佛在说天地良心,他那种抗拒减租的狡猾态度被刻画得很有穿透力。左上角有两个上了年纪的农民,看起来像中农或者富裕中农。他们没那么积极,也没什么怨恨。右边那个叼着长烟的老农,看起来胆子不大,但是心里有事,却不敢说出来...整个木刻以杨为主,人物性格特点各异,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在这么小的空间里描绘了这么多有代表性的人物,显示了画家对生活的熟悉程度和对雕刻刀的驾驭能力。顾源教授的木刻作品质朴而有魅力,是解放区木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古元版画作品减租社
顾源教授继续讲他的创作经历:“1940年6月,我到延安县川口区年庄乡,以乡政府文件的身份参加农村基层工作。当时村里只有42户人家。我日夜与农民和干部生活在一起,逐渐熟悉了革命前后村民的生活状况和态度的变化,当地的风俗习惯,农民的心理特点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每个人的性格、脾气、声音和微笑。这启发了创作版画《减租会》的想法。”顾源教授说:“如果我没有住在年庄,我就不会创建减租俱乐部。“所以,我说,“减租会”是一个很好的产品。
我记得在采访过程中,顾源教授并没有忘记自己心爱的画笔,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与疾病作斗争,创作了一批作品。其中一部作品《陶陶的生日》是根据他的孙子改编的。图中娃娃形象丰满健康,眼睛细腻,五官漂亮。宝宝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穿着绿花衣服,双手抱住小山羊,象征小桃桃出生在羊年,周围是十二生肖。这幅画采用了民间年画的手法,构思巧妙,构思深刻。孩子们手里拿着小山羊是画龙点睛之笔。画家以圆润的叙事诗性语言,通过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和场景,从一个侧面描述了新的生活方式。这幅画被同行戏称为“孙子疗法”,因为顾源教授不能出去写生,只好以孙子为素材。采访回来后,他写了一篇题为《用“孙子疗法”感受生活——走近著名画家顾源》的报道文章。
顾源大师与作者合影
信封文章
著名木刻水彩画家顾源教授,一直是个朴实的人。就像他的水彩风景画一样,简单自然,喜欢一点乡土气息。
现实生活中,著名画家在经济上相对独立,但顾源作为其中之一,勤俭节约,甚至有点“小气”。
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退休后,顾源教授担任全国美协委员,每天都收到全国各地读者和协会邀请参加活动的来信。顾源教授收到信后,并没有丢弃信封,而是用到了极致。
我和顾源老师是“孙子”朋友,偶尔会写信聊聊近况。1994年,我收到他的两封有趣的信,说很奇怪,因为信封是用旧信封重新粘贴的,其中一封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家交流编辑组的信封,另一封是三联书店的信封,都是黄牛皮纸的。后者附有一张照片和一张幻灯片水彩画,即《松花湖》和《太湖之帆》。
包括封面上的六个邮政编码盒和“邮筒”,都是顾源自己画的。因为画的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连盖章的邮政人员都信以为真,顺手在上面盖了邮政公章。用今天的流行语,可以概括为“物尽其用,保护环境,节约资金。”
这两个特殊的信封,到目前为止我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这里保存的是圣贤的美德,是宝贵的精神遗产。
故事文章
1999年12月3日,我的新书《从译林中摘一景》在北京首发,顾源教授的文章被收印在我的《从译林中摘一景》一书中。在启动仪式上,我邀请了冯法祀教授和王琦教授出席并讲话。启动仪式结束后,恰逢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家冯法祀教授的生日聚会,我有幸参加。同时,冯老还邀请了徐悲鸿夫人、老师廖女士、著名版画艺术家等老画家。很少有一群老画家聚在一起。古今中外都有各种艺术话题。从油画到版画,自然要说到顾源教授的版画。说起顾源教授的版画,挺出名的。
风华正茂的冯教授说:“你采访过顾源吗?”是的,顾源教授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和蔼可亲、节俭的人。冯教授接着说:“他真的是一个老实人,低调、诚实、勤奋地为美院工作。他也是我们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他的作品讴歌世界的真、善、美。”
年老力壮的版画家王琦教授激动地说:“小源,你也采访了黄永玉先生。当时,顾源和黄永玉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同一个系教版画。说起古代的袁版画,不得不说一说重庆过去的展。1942年10月14日,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展厅,由中国木雕研究会主办的首届全国木雕展隆重开幕。开幕式结束后,我陪同北虹夫妇参观了展览。”
廖文婧女士接过话题:“当时我在重庆。15日下午,我去参观木刻展。突然,北虹停在一个相框前,看起来很专注,很小心。是几个不算太大的木刻作品:《割草》《冬学》《哥哥的假期》。”
廖文婧继续回忆当时的情景:“红贝弯下腰,看着作者的名字——顾源,激动地说:“好!很好听!太神奇了!“悲鸿当场点了这些顾源的木刻作品……”
顾源教授版画《冬学》
三天后,10月18日,重庆《新民日报》刊登了徐悲鸿先生本人撰写的《全国木雕大展》评论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31年10月15日下午3点,我发现中国艺术界一位杰出的天才是中共大画家顾源”……我不禁深深地祝贺自己在没有20年历史的新版画坛诞生了一位巨星。顾源是其他国际比赛的选手之一,他一定会为中国争光……”徐悲鸿的预言早就被历史证实了。
王琦教授继续回忆道:“徐悲鸿似乎没有在说话,而是在大声喊叫。然而,顾源当时听不到也看不到他的赞美。当时顾源住在陕北的土洞里,年纪还很小,只有23岁。”
纵观顾源教授的作品,可以说他是中国现代版画史和生活史的缩略版和精装版。同时也是一本艺术教科书,记录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追求自由、解放、真善美的光辉历程。他的版画艺术在中国新版画史上刻下了极其辉煌的篇章,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极其广泛和巨大的影响。
顾源教授(1919-1996)出生于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1938年赴延安,先后就读于延安的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并担任“艺鹭”艺术工作室木刻组组长。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代表大会”,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1952年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后调任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兼教研室主任。1979年,他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后来担任院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协会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擅长粉画、水彩画、版画。代表作有《减租社》、《烧旧地契》、《人民桥》、《刘志丹与红卫兵》、《枣园照明》等。出版有《古元木刻选集》、《古元水彩画选》。
死者是这样的。民间艺术家顾源教授,22年来一直在向西赶鹤。作为中国木刻版画的开创者,他为中国版画艺术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他的艺术追求和学术精神,他的无私奉献和对名利的漠视,他的开放胸怀和高尚气节,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袁)
1.《信封大师 师恩难忘——追忆古元大师难忘的往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信封大师 师恩难忘——追忆古元大师难忘的往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16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