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上的伊斯兰装饰图案最早出现在唐朝。当时河南贡献窑的三色陶器、陕西铜川黄包窑的青瓷、湖南长沙窑的青瓷釉下彩都受到这种从造型到装饰图案的影响。两宋南北窑生产的青瓷、白瓷也表现出这一特点,但这类瓷器的产量很少。元代青花瓷的生产明显体现了伊斯兰文化,对中国陶瓷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至于伊斯兰文化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影响,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唐宋时期,少数瓷器上出现的伊斯兰纹饰是中国文化对伊斯兰文化的接受;元代出现了大量伊斯兰装饰风格的青花瓷,这是元朝政府对伊斯兰地区贸易瓷器的需要;明初永乐、宣德年间,一些带有伊斯兰纹饰的青花瓷,一方面是出于外交需要用于政治交流,另一方面是因为郑德皇帝喜欢伊斯兰文化。
历史上不同时期瓷器的伊斯兰文化因素,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有论述。比如早在20世纪40年代,英国学者格雷(B)就写过一篇文章,论述了近东金属器皿对明代瓷器形制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马德利也讨论过伊斯兰金属制品对中国唐代至元代瓷器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冯献明先生说,明代青花瓷约有九种,直接受西亚部分地区影响。90年代,马文宽先生甚至指出,明代模仿伊斯兰金属、陶器、玻璃的瓷器(以青花瓷为主)至少有19种,明代瓷器中具有伊斯兰文化风格的装饰图案多达12种。从这些学者的研究来看,目前学术界对瓷器伊斯兰文化因素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对元代或明初瓷器的研究,尤其是对元代大量生产具有伊斯兰纹饰风格的青花瓷的研究,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这是元代政府对伊斯兰地区贸易瓷器的需要。虽然文献中对元代青花瓷出口海外的情况并不十分详细,但考古资料显示,在埃及的福斯塔特遗址、伊朗的尼沙普尔遗址、印度的图古拉古宫殿遗址、叙利亚的哈马、波斯湾的巴林岛等地出土了大量伊斯兰风格浓厚的元代青花瓷,这些地区是伊斯兰文化繁荣的地区。至于明初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上带有伊斯兰纹饰的器物,虽然学者们也认为可能是明政府对伊斯兰地区贸易瓷器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更重要的是皇帝政治沟通的需要。
作者认为郑德时期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虽然瓷器装饰中经常出现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文献中的文字,但这些瓷器在造型上是典型的官窑器物,几乎所有的器物上也都写有“大明郑德年制”的官窑年份。那么,这些带有浓厚异域色彩的器物究竟是郑德时期伊斯兰地区贸易所用的瓷器,还是正德皇帝赏赐阿拉伯国家使节所用的器物,还是正德皇帝的御用瓷器,本文将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世界上有阿拉伯文字的郑德瓷器
在传世产品中,带有阿拉伯文字的郑德瓷器主要由碗、盘、壶组成,还有香炉、屏插、灯座、香烛、烛台、圆壶、笔筒、帽桶等。,这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单独介绍。
[图1]郑德青花折叠图案阿拉伯碗故宫博物院
(3)青花长盖盒(收藏于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长方形,青花装饰。在盒子的底部,每边用一枝花隔开一个圆形开口体,盒盖上也用一枝花隔开一颗钻石和两个圆形开口体,钻石内设有一个方形开口体。盒子底部的书是蓝色和白色的“大明郑德年谱”。长盖盒装饰的所有灯都是用阿拉伯语写的。有两句话:“追求优美的书法,因为它是人生的一把钥匙”;“傻瓜永远不会满足”。在香港田敏楼收藏的瓷器中,除了盖盒顶部开有四个圆圈,文字内容大致相同,底部与郑德年份相同外,其他形状和装饰相同的器物也有见到[图3]。瑞典远东古物收藏中的一个蓝白相间的方形盒子,盒面有菱形开口,盒外壁有变形的花朵,也是用阿拉伯语写的。所以可以看出,郑德时期的阿拉伯语的盖盒,形制非常丰富。
[图4]郑德蓝白阿拉伯字符屏幕插入英国大维德基金
(4)青花插屏(隐藏在中国艺术珀西瓦尔·大卫基金会),乐器为长方形,座体一体(图4)。屏幕整体采用蓝白相间的装饰,两侧用鲜花装订,支撑一个大的圆形内菱形开口。阿拉伯语的书可以翻译成:“上帝说所有清真寺都是上帝的,所以你应该向上帝祈祷,而不是祈求什么。当真主的仆人们起来为他祈祷的时候,他们几乎站起来袭击他,你说:我只为我的主祈祷,我不以任何物配他《大郑明年谱》在方形框架的下部有纹饰。
(图5)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郑德蓝白阿拉伯书写山墙笔筒
(6)青花笔筒(中国艺术珀西瓦尔·大卫基金会收藏),长方形,有五个凸出部分,如五座高耸的山峰,精致美观。笔杆上饰有蓝白相间的花朵,中间一颗钻石上盖着一个方形的开口体,里面写着阿拉伯文字,翻译成中文就是“笔杆”。在底部的蓝白矩形线框中,书《大郑明年谱》在模型中。形状和装饰都一样的笔筒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五)和首都博物馆。据说类似的蓝白笔杆也是西方私人手里收藏的。
[图6]美国费城郑德蓝白阿拉伯六角形烛台艺术收藏[图7]郑德蓝白阿拉伯圆形烛台英国私人收藏
(7)青花烛台(美国费城美术馆收藏),六棱柱形,六足底(图6)。全身青花装饰,器物口为盘,外口绘席纹,下六边绘缠枝花,隔六朵菱花,书中波斯文字译为“忽发鸿运时,徜徉大漠”,器物底书,恰为德年。另一个形状和纹饰相同的蓝白烛台在英国一位私人收藏家手中(图7)。烛台为圆形,底部三尺,沿外口绘有花卉图案和畸形的莲花花瓣图案,肚兜花之间间隔三圈,内写波斯文字,译为中文为“在危险中坚定我们的信仰”。
[图8]故宫博物院郑德青花阿拉伯文圆形盒
(8)青花圆盒(故宫博物院藏),平顶满圈(图八)。盒子用蓝白两色装饰,盖子中央画有一个很大的圆形开口体,里面有阿拉伯文字,周围有如意云头图案和三角形图案。盒子外壁用八个圆圈隔开,也是用阿拉伯语写的。中文翻译是“它是一个美丽的产品,它精湛的工艺在信仰中闪耀”,盒子底部的蓝白双圈写着“大明郑德年治”这本书。
[图9]郑德蓝白嫩枝装订图案阿拉伯文字花插入大不列颠大英博物馆
(9)青花插花(大英博物馆收藏),上部圆形,下部雕花空[图9]。浓郁的蓝白色花朵,两侧有两个圆形开口体,书中有阿拉伯文字,翻译成中文为“啊!愿上帝保佑他的国家安全和他的后代。”最底层的书是郑德年。关于同样的物品,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收藏。
[图10]郑德蓝白钻石开启阿拉伯文字罐首都博物馆
(10)青花缸(首都博物馆收藏),嘴略撇,颈短,肩阔,近脚两步,造型比较奇特[图10]。全身饰有青花小枝花图案,腹部绘有两个菱形开口体,内有方形开口体,内有阿拉伯文字。外口饰有六个相同阿拉伯字符的圆形开口。
[图11]郑德青花嫩枝装帧器阿拉伯文字盘故宫博物院
(11)青花盘(故宫博物院藏),开放、平整、圆润。“大郑明得年”楷书写在装置底部的蓝白双圈里[图11]。圆盘的中心被一个菱形的图案包围着,里面的书上有阿拉伯文字,外壁上有阿拉伯文字。翻译是:“恩典在创造中是详细的。”
[图12]故宫博物院藏郑德斗彩阿拉伯文字
(12)斗色戟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造型奇特,颈腹六棱突起,酷似古代兵器中的戟耳,故名“戟瓶”(“图十二”)。郑德斗菜很少见到真品,这种斗菜戟瓶目前非常少见。虽然这个瓶子是残迹,底部没有钱,但从绘画过程和腹部装饰的六个圆形开口中的阿拉伯文字来看,它仍然可以被确定为郑德时期的器皿。正文的翻译:“有好的图案,侧纹,稀有的产品。”同样的形状,故宫也有蓝白完整的装置[图13]。身体的阿拉伯特征是:“良好的容器、形状、图案和文化传播。”
[图13]郑德蓝白阿拉伯文字在故宫博物院出版
[图14]郑德蓝白阿拉伯双层砚法国集美博物馆。
(14)青花砚(法国集美博物馆藏)。砚台本体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盖,中下部均为未上釉的砚台[图14]。身体在树枝和花朵之间有一个菱形的圆形开口体,书是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写的。“追求书法的完美,因为这是存在的关键之一。”"科学是无价的长生不老药,无知是无可救药的邪恶."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摘自刘炜《郑德时期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宫廷瓷器》。博古元素网编辑转载时请声明版权。
1.《阿拉伯文字 明正德瓷器上的阿拉伯文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阿拉伯文字 明正德瓷器上的阿拉伯文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20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