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探讨问题的症结和解决办法。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成了中国人又爱又恨的两个“怪物”。一方面,人们批判“应试教育”,批判它的缺点,就是它把很多学生培养成了“考试机器”,轰动了整个社会;另一方面,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宝贝”,很多人期望它能跃入自己的阶层。还有,“素质教育”一方面充满向往,希望通过它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他们避免它,因为害怕它会影响他们的进一步学习。人们焦虑,纠结,无助,连教育部门都觉得很难。多年来,“素质教育”在学校进行了试点,但大多收效甚微。如何改变我国这种教育现状,一直是折磨着大家。
经过几十年的讨论、比较、探索和实践,其实大家对它们都有了比较客观理性的认识。即“应试教育”有很多弊端,但也有很多好处;“素质教育”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些缺点。它们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不同的,重叠的。总的来说,“素质教育”远远优于“应试教育”,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方向的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演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所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孰优孰劣,没有必要争论。我们的问题只是讨论如何做好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过渡。
虽然“应试教育”在中国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但人们对教育的焦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主要原因是中国优质的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导致竞争的恶化,最终走向“应试教育”的极端。虽然建国初期实行“应试教育”,但当时上大学特别困难,五六十年代的升学率也只有10%以下。但是当时整个国家比较落后,人们对教育的渴望没有今天强烈,所以心态比较平和。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尤其是现在,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或子女少的家庭,竞争意识越来越强,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人对普通学校不屑一顾。事实上,中国的教育近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高考率一直很高,有些省份达到了80-90%甚至更高,上大学并不难。但是我们好学校特别是好大学的数量还是太少,导致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相反,这种“独木桥”深造的空间越来越窄。有近14亿人,只有几所好大学。大家都想参加。我们做什么呢普通人是最现实的,只要不增加好大学的数量,就算再改革高考,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只是张三不会去李四,录取还是那个号。他们根本不会关注你的“素质教育”。
以大学为例,所谓的好大学首先必须是研究型大学,即有博士授予权的学校,在mainland China“211”大学中被认定为好大学。一般来说,1000以内进大学算好大学。一个国家要达到多少好的大学才算合理?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7年世界大学排名,7个发达国家每亿人排名前1000的大学数量为:美国65所,英国113所,德国68所,法国81所,加拿大103所,日本33所,澳大利亚109所。七个发达国家平均值82/亿,中国差距那么大。这能否告诉我们,30/1亿的大学是一个发达国家好大学数量的下限?达到这个下限,竞争就良性了,学校就容易搞“素质教育”,就容易自主招生了。人的心态就会平静,社会就会和谐。按照这个指标,中国大陆至少要建500所211高校,但目前全国有112所211高校。目前全国有250多所研究型大学,未来研究型大学的差距至少有250。
试想一下,如果河南省一亿人口有82所好大学,我们的学生和家长是什么心态?对我们来说,推广“素质教育”会容易得多。就算日本只有33,也是另外一种情况。但目前河南省没有1000所高校,只有一所211高校。在这样的条件下,河南的学生想上一个好大学,怎么能不打呢?显然,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素质教育”是不现实的。因此,军事化、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尽管受到多方质疑,但仍然受到广大考生和家长的热烈追捧,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教育部多次下令取消各种课外辅导班,但根本无法实施。大家都想通过家教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多拿一分。其实很多人对“应试教育”的追求并不是完全认可,而是真的出于无奈,因为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即使是在国内好大学数量数一数二的北京上海,其常住人口也和澳洲加拿大差不多。北京15所,上海9所,澳大利亚25所,加拿大31所,彼此相差甚远。最近天津放开了人才引进政策,一天就有30万人涌了进来。其实大部分都是为了孩子好学校而来,为了“高考天堂”而来。这一现象再次证明了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巨大的地区差距,以及人们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渴望。
所以,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快速建设更多的好大学,也就是让更多的大学进入全球1000人以下的人口。这是中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主要途径。我国正在建设一所“双一流”大学,这是将大部分已经走向世界的学校或专业推向更高位置所必需的。但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让还没进1000的学校数量进1000。
长期以来,中国在几所重点大学投入大量资金,特别是清华北大,招收全国最好的学生。这原本是为了集中力量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支持国家未来的战略项目。但近几十年来,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投入产出比过低,令人失望。然而,许多地方高校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无法快速发展。这是我们需要认真反思的事情。特别是多年来,这些顶尖大学毕业生出国的不归路率居高不下,国家宝贵的资源冲击着水漂,让人心痛不已。
要建设更多的好大学,首先要建设更多的研究型大学,然后逐步培养成为好大学。我们不妨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人口1亿的河南省,未来30年将建设10所“211”级大学,60年达到20所。到那时,如果大部分能以1000人的规模进入世界(中国211所大学中约80%能以1000人的规模进入世界),就能大致达到现在俄罗斯的水平。经过100年的努力,我们力争拥有30所好大学,有望触及发达国家好大学规模的边缘。这个目标似乎有些疯狂,因为河南省花了近60年才建成一所211大学。但有了目标,就有了手段和动力。如果实现了呢?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那怎么谈建设发达国家,怎么向后代解释?我以为中国科技大学要搬到河南,被拒之门外。如果用这种“教育盲”的思维去办教育,很难长期实现目标。
建设一个好的大学,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做到的。需要庞大的资金、高层次的人才和政策引导,难度很大。但现在看来,中国好大学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引导。中国的大学建设由国家控制和布局,地方省市几乎没有自主权。多年来,我国一直以控制研究型大学规模为导向。我们认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太多,大学博士项目太多。甚至有专家认为现有的博士项目应该减半。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一些有潜力的地方大学很难发展空,甚至会因为人才的不断流失而逐渐萎缩,以至于国内好大学的数量无法快速增加。中国有近14亿人口。目前世界上只有87所大学进入了1000所大学,而英国只有6000多万人口的大学多达68所。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说过好大学太多。不可否认,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水医”太多了。这种教育腐败严重扰乱了师范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中国博士和博士项目过多的假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办好一所大学,必须有长期的文化积淀,没有几百年是很难做到的,这也导致很多办学的人有畏难情绪。众所周知,香港科技大学在短短十几年间成为国际一流大学。更神奇的是,沙特国王阿卜杜拉科技大学成立于2008年,但几年前已经成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近年来,由于上好学校太难,很多学生和家长选择出国留学,国外一些三流、四流大学也趁机招收。中国每年都给他们捐很多钱。这其实和“做比买好”的做法是一样的。
要建设更多的好大学,必须拓宽思路,国家要适当下放权力给地方和民办大学。美国有很多州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可以进入世界前1000甚至前100。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可以鼓励建立更多的地方公立和私立大学,国家教育经费可以分流到中西部地区建设国家级或国家省级大学。多条腿多渠道建设,必然会加快大学建设的进程。
我们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排名。一方面,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对我们工作的促进和鞭策;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跟随它。比如排名中有一个指标,就是在校学生的国际化程度。由于历史原因和国情,这个指标在我国高校普遍偏低,所以对排名有影响。其实这个不用太在意。但现在为了提高排名,从2017年开始,外国人只要通过语文考试,就只能通过面试进入国内顶尖大学,这是有争议的。国内这些顶尖大学的资源极其匮乏,对大陆学生来说简直就像上了天堂。如果降低录取标准从发展中国家招收一些国际学生,帮助其他国家培养人才是另一回事。但是为了迎合排名,把这么宝贵的资源给送人,尤其是给一些新的在中国出生的“外国人”,实在令人费解。尤其是港澳台学生享受这种特权,让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大陆学生感到羞辱和自卑,甚至让港澳台学生看不起你。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世界上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我们从实际出发做事的基础。
今天,我们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许多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正在成为可能。谁能想到短短十几年,几个被逼入死胡同的企业家,就把阿里巴巴、腾信、JD.COM等公司搞得这么大;谁能想到,被国家认为没有资格造车的吉利,如今已经发展成了国产车的领头羊。作为一个关系到国家发展命运的教育领域,全国人民都在期待着这个奇迹。希望西湖大学的诞生是中国教育奇迹的第一缕阳光。
注:作者是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本文中,桂滋首先定向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独家授权搜狐直接转载。其他任何平台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必究!
如果你教不了孩子,看看你的新父母就知道了——新父母是由阅读量一亿+的媒体人搜狐在线创办的,微信官方账号里最有影响力的,育儿教育!新父母在线每天都会带给你育儿教育最有用的干货!请加微信d15391559533投稿合作。微信搜索新家长可以在线关注!
有想法才有进步!思想的先行者归子,领导着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一个追求思想深度和人性温度的大学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请把你的稿件寄到449215551@qq.com。微信搜索鬼子可以先跟着!
1.《应试教育的弊端 再论应试教育的根源及其解决办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应试教育的弊端 再论应试教育的根源及其解决办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206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