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关税。《1644—1911》于2016年11月在布里尔出版社出版。著名学者李伯仲教授为这本书作序。刚刚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清代关税:1644-1911》就是以该书的翻译本为基础的。
清代的四种金融史
从国家财政到财政国家:先年时期的清代财政与社会
本书是研究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国家财政体制和结构变迁的第一部专著。咸丰、同治年间,清政府的财政体制在几千年前所未有的变化背景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书依托档案、官书、政论书、地方志等大量相关史料,从农业财政的固化、战争与旧制度的崩溃、新制度的重建、财政改革、收支结构的演变、财政与社会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传统财政措施如捐运的失败,以及新兴工商税如厘金、海关等作为财政收入主体的确立,以及清政府由“量入为出”的财政理念可以说,与此同时,咸开始了从“国家财政”向“金融国家”的过渡。
清代嘉道税则研究(第二版)
传统学术界对清代嘉道时期的社会经济评价较低,所依据的史料广泛而零碎。鉴于学者提出的“道光萧条”理论,即嘉庆至道光年间关税征收数量下降,且前后原因大相径庭,本书充分利用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的朱批、鲁夫、商羽等一手档案,对这一时期的关税征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按地理分布,这一时期的税收海关大致分为三种:边贸海关、运河长江海关和沿海海关。在详细分析各个税务海关的基础上,总结出各自的发展趋势。附录部分提供了所有数据的详细信息。这本书第一次为学术界提供了嘉庆道光年间关税征收的完整序列,为研究这一时期的金融史和商业史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根据这本书,嘉道时期的关税征收总体稳定,保持在每年500万的水平。该书获李云基金第11届文科成果奖(2011年)一等奖。
清代漕运与社会变迁(第二版)
本书将漕运的实施纳入晚清社会变革的大历史环境中,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在详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梳理、调查研究,纠正前人的错误,深入分析漕运制度的产生、运行规律、运输工具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中外关系的关系,辩证地分析清代漕运兴衰和无尽浪费的原因,并探讨由此导致的晚清社会变迁。这本书是一部史料丰富、叙述细致、观点新颖的学术巨著,填补了清代经济史研究领域空的空白。本书由2007年获“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0篇”的作者博士学位论文修订而成。
清代关税:1644-1911
关税包括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是清廷的重要财政收入。《清代风俗:1644-1911》,依托档案、官书等大量相关史料。,对清代关税征收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前,关税征收量稳步变化。此后,由于西方势力的干预,外国海关迅速崛起,导致关税整体快速增长。虽然使用人口和价格指数对关税总量进行了修正,但这种增长趋势并没有完全改变。清代关税结构和总量的变化成为中国传统金融体系从农业金融向工商金融转变的关键因素。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轨迹并没有偏离世界主流道路,也不能算是“例外”。
原创,好读书,科学品味
1.《ca1644 李伯重:《清代关税:1644—1911 年》序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ca1644 李伯重:《清代关税:1644—1911 年》序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280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