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推荐了《学习故事让孩子的学习可见》来介绍学习故事的内涵和本质。在源于新西兰的学习故事的本土化和应用过程中,逐渐出现了“故事越来越长”、“对故事本身的描述感到满意”、“故事碎片化”等问题。下面这篇文章将从更具体的操作层面介绍学习故事的实际应用。
谁是记录主体?
在许多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评价体系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大多被视为被观察和被评价,而教师主要是根据相关的评价标准对儿童的所有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和评分,儿童的学习过程经过量化统计后成为一系列数字。但是用尺子和标准来衡量每个人的学习是不公平的,很难量化孩子复杂的、情境化的学习过程。
学习故事有效解决了以上弊端。成年人(老师、家长等。)以故事的形式记录孩子的学习过程,邀请孩子、家长等。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很多老师可以同时记录同一个孩子的学习故事。
儿童参与学习故事,体现在通过自己的绘画、手工作品、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也可以对成人写的学习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Giorgiya讲了一组自己的关于他画《骷髅》的学习故事:“这些关于肋骨的东西都是马修的哥哥教给我的。这些是膝盖的骨头,这些是胳膊和腿的骨头。”老师记录了她的话,写了一个Giorgiya的学习故事,表达了Giorgiya对骨头的兴趣。老师可以开始下一步来支持她的兴趣。
家长参与学习故事,体现在观察记录孩子的学习故事,对老师记录的学习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的书写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孩子的形象,方便老师进一步了解和倾听孩子。同样,家长也可以对老师写的学习故事发表看法,或者在家里继续观察和写老师记录的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
记录了什么?
什么样的学习才能成为老师写的学习故事?
一方面关注孩子学习发展过程中的“神奇时刻”(也称“哇时刻”),关注被认可后的反应。也就是说,成人(老师或家长)记录和描述的,应该是可读性强、启发性强、能够反映孩子发展的五条线索(身心健康、归属感、贡献、沟通、探索)的学习故事。教师根据五条线索进行识别和回应,这是学习故事和一般观察记录的区别,即侧重于对儿童兴趣和参与的进一步规划和教育策略。
比如发现玛丽亚对积木感兴趣后,老师做了一个描述性的故事记录,并采用了相应的“识别”:“玛丽亚对积木感兴趣,并试图通过拼写把它们组合成不同的图案和形状。”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下一步计划:“和玛丽亚一起工作,尝试积木和马赛克?”试试圆圈和轮子?"
另一方面,强调故事的连续性,用多个学习故事编织“重要学习事件链”。学习故事不是一个单一的、独立的故事,而是强调成人对孩子学习发展的某一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长期的记录。可以着眼于孩子在不同时间段某一方面的发展表现,也可以是孩子在大人不断“回应”之后的表现。
以什么形式?
自学习故事发展以来,其记录形式逐渐呈现出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保留了早期框架中的基本章节,如故事的基本描述、教师的发现、机会和可能性、孩子的反馈、家长的反馈等。,并从以文字为主要记录方式发展到文字与照片、视频、儿童作品等多种形式并存。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故事不需要冗长的文字,因为评价的难点之一是因为需要记录长时间的观察,影响了老师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虽然使用量化形式节省了时间,但并不能充分展现孩子复杂的学习过程,难以有效支持孩子的学习。因此,学习故事在减少观察和记录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评估过程和可行性之间取得了平衡。
此外,简易数码相机在一定程度上为儿童参与自我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孩子可以看成人记录,给自己拍照,或者回顾介绍自己的学习故事。
学习故事不仅要展示一个被描绘和展示的世界,更要展示一个可以被讲述的世界。
本文选自《上海苗圃》,内容已被删除,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
1.《事情的事怎么写 学习故事怎么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事情的事怎么写 学习故事怎么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1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