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0日电在20日上午举行的“台空教学活动中,我国第一位“台空教师王亚萍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水球等5项物理实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教室师生互动。
这些奇妙的实验反映了什么物理原理?天地物理特性的差异给太空飞行带来了什么影响,在太空活动中有什么样的应用?清华大学航空航天研究所副教授王兆奎解释了这些问题。
图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太空质量测量 新华社记者 张勋 林汉志 编制图表:天宫一号泰空教学:泰空质量测量新华社记者张编译
实验一:质量测量——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过程:王亚平首先展示了两个相同的弹簧,固定了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图为两个弹簧在同一位置平衡,物体的质量差无法测量。然后,镜头转向了天宫一号用来测量质量的“质量测量仪”。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的一端,王亚平轻轻把支架拉开。当他松开时,支架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到了原来的位置。LED屏幕显示聂海胜的质量:74kg。王亚平解释说,质量测量仪通过弹簧产生力,测量力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质量。
专家解读:这个实验形象地说明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这是一个普遍适用于所有惯性空的基本物理定律,不会因引力环境和物体运动速度而改变,所以在Tai 空和地面也成立。
在地球表面,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物体的质量反映为重量。当物体悬挂在弹簧秤上时,弹簧的张力和地球的重力是平衡的,所以物体的重量可以从弹簧秤的读数中得到。在绕地球高速运动的宇宙飞船中,地球的引力被宇宙飞船的离心力所平衡。飞船内部没有地球引力的影响,也没有重量的概念,所以弹簧秤上没有读数。
天宫一号中的“质量测量仪”直接利用物体的作用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来确定物体的质量。这一原则广泛应用于空间活动。比如航天器总质量在燃油消耗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轨道控制的精度。此时,可以打开推进器,同时测量航天器的加速度,从而计算出航天器的质量。
1.《天宫一号太空授课 航天专家解读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物理原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天宫一号太空授课 航天专家解读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物理原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37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