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气象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气象观测、预报、服务和管理的新概念和新模式,是气象发展的新阶段、新领域和新形式。”2018年首届智博会开幕前,重庆晨报上游记者采访了重庆市气象局局长顾剑锋,他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什么是“智慧天气”。
一年多来,为了打造重庆气象智能业务和智能服务体系,市气象局以智能气象“四天”系统为核心,携手百度智能云,大力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建设。
到目前为止,“四天”制度建设进展如何,智慧天气在增强经济权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方面取得了哪些新成就?日前,重庆晨报上游记者再次走进市气象局,了解“智慧天气”的最新情况。
天气预报变得越来越“智能”
冰雹大风识别准确率可达100%
“今年重庆七月雨量较多,是1993年以来最凉爽的七月。我们早在6月份就对这种气候趋势做了更准确的预测,得到了公众的好评。”市气象局局长顾剑锋介绍。
不仅是7月份,2018年全年,智能预测月气温评分较传统预测提高4分,月降水量评分提高12分;2019年上半年,月气温预测得分提高16分,月降水量预测得分提高6分;在2019年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市气象部门对冰雹大风的识别命中率达到100%。
可以说,基于智能和大数据的天气预报越来越“智能”,这是“四天”系统建设取得的进展之一。
为了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形成以数据为链、观测自动化、预报智能、服务智能的新时代气象业务体系,市气象局提出了“跳出小天气,做大天气”的思路。核心是构建“四天”系统,即舒天智能检测系统、人才智能预测系统和知天
顾剑锋表示:“发展智能天气,建设‘四天’系统,符合重庆发展大数据智能的重要战略选择。”传统的天气预报以数值预报为基础,存在空等问题,时间分辨率的提高消耗了巨大的计算资源,预报员被众多数值预报产品淹没,提高预报模型精度的瓶颈。如今,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三位一体技术的智能天气正在帮助天气预报“弯道超车”,推动气象业务的全面创新。
其中由市气象局和百度智能云联合搭建的“舒天”大数据平台和气象云资源中心,就是为了更快更好的采集和处理不断积累和更新的气象数据。“舒天智能协同气象观测系统”已成功对接8颗观测卫星,建成4部多普勒雷达和2000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并与周边省份气象部门共享10部多普勒雷达和近1万个地面观测站的数据。该系统结合天基、地基和空-基,构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形成基于物联网的庞大智能传感系统。
“基于海量的气象数据,结合丰富的预报经验和人工智能的科学算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会越来越高。”顾剑锋表示,随着百度飞桨深度学习平台的整合,市气象局建立了气象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平台,支持天气预报的模型训练,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会越来越高。
灾难预警变得越来越“快”
预警信息的发布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000条
“2019年6月21-22日凌晨,一场暴雨导致石柱县5个乡镇降雨量超过100 mm,马坞镇累计降雨量达到207.9 mm,石柱县人民手机不断收到暴雨短信和微信预警,当地应急扬声器不断播报实时降雨。接到预警信息的马坞镇,及时转移了220人。”顾剑锋介绍,此次暴雨造成十多个乡镇受灾严重,由于转移及时,无人伤亡。
也是6月21日,暴雨期间,涪陵区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于凌晨4: 50发布黄色暴雨预警信号;上午9点,累计降雨量近60毫米,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向该地区乡镇紧急提供应对服务。村级气象信息员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发现有地质松动,立即动员9户25人转移。当这25个人刚刚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时,山体滑坡坍塌了,房子被埋了。如果警告不及时,人们的生命可能会受到威胁。
"防灾、减灾和救灾是我们气象工作人员的一贯初衷."顾剑锋表示,及时准确发布和传播预警信息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对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实时监测灾害,准确快速发布预警信息,市气象局和百度智能云联合开发并推出了玉田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通过预警大数据建设,为上层多灾种灾害监测平台、多学科协同研究判断平台、多渠道信息发布平台、多部门联动应对平台、多类别灾害收集平台等五大核心功能平台行业和数据分析提供全面统一的数据支撑。
同时,市气象局初步建立了“市-区-乡-村-组-户”六级预警发布体系,涉及预警信息发布渠道15种,其中预警终端3539个,短信用户160多万人,预警微信用户4.5万人,电子显示屏2647个,电视机顶盒700万台。
顾剑锋介绍,目前,全市16000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信息已经与四重网格上预警人员和雨量观测站的信息关联匹配。一旦达到降雨量阈值,系统将自动向相关负责人发送预警信息。使用百度智能云短信平台,之前的预警短信发布率是每秒160条,现在增加到每秒3000条;以前向160万预警人员发送预警信息需要2个多小时,现在缩短为9分钟。借助“智能天气”,灾害性天气预警变得越来越“快”。
气象资源越来越“美丽”
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于2019年开放
2019年1月,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通过中国气象局组织的第一批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审查后开工建设;同年7月,巫山脆皮李荣获“中国气候好产品”;同样在7月,铜梁、石柱、云阳龙岗国家地质公园和巫山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
此前,城口县、黔江区、沭阳县先后荣获“中国生态气候明珠”、“中国清凉峡谷城市”、“中国气候旅游县”等国家气候品牌;第一个“国家气候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落户重庆。
“除了发挥智能天气防灾减灾的‘避害’功能外,我们还在努力发挥其‘逐利’作用。”顾剑锋表示,市气象局正在努力推进三维气候资源向旅游资源、卫生资源和生态产业资源的转化。这也是用“跳出小天气,做大天气”的思路服务于旅游资源开发和农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从去年开始,市气象局带领各区县深入调查,重点对长江、嘉陵江、乌江流域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两大“背景”资源进行调查和认真梳理。重庆丰富多彩的天气气候景观资源、美丽奇特的立体气候资源、悠久厚重的气象历史文化资源、诡异的喀斯特地理地貌资源、独特的气候养生资源,被提炼为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建设的五大重点资源。
为了振兴重庆“一江清水,两岸青山绿水,千年文化”,让中外游客感受美丽宜人的气象之旅,市政府高度重视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的创建:2018年,这项工作被列为重庆千方百计要突破的20大改革工程之一;2019年,市政府成立试点建设领导小组,推进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
目前,以“伏羲女娲观天,黄裳星象图震天下”为主题的璧山-关厢-芷田园已正式开放,以“涪陵千年白鹤梁,世界水文气象站”为主题的涪陵白鹤梁水文气象公园已开工建设,江津女桑园、铜梁舞龙气象主题公园、开州银月峪
“此外,实施智慧农业气象支撑行动,打造优质生态气候农产品,建设农村生态宜居和宜居气象指标,也能让气象资源越来越美好。”顾剑锋说,“四天”系统的建设内容之一是农业智能气象服务系统。
依托全市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集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观测预报预警、农业基础数据、农业农村经济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为一体的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完善农业气象精细化智能服务平台和农业气象通信APP,优化农业气象服务门户系统。
面向“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依托“互联网+”精细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市气象部门将在重点农业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立80多个农业气象精准服务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对于我市涪陵青菜头、奉节脐橙、忠县橙、万州古红橙、永川秀雅等特色农产品,我们将重点宣传气候质量认证,打造“优质生态气候农产品”金字招牌。
据了解,到2022年,重庆农业气象精细化智能服务将覆盖80%的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发展一系列与十大山地特色高效产业“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相兼容的“气候品质品牌”;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增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届时,重庆农村生态宜居性和旅游气象指标、农村生态气象服务品牌基本形成,气象扶贫既定任务全面完成。
重庆晨报上游记者黄伟通讯员任军
1.《重庆气象网 市气象局以“四天”系统为核心,大力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建设智慧气象开启美好生活“大气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重庆气象网 市气象局以“四天”系统为核心,大力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建设智慧气象开启美好生活“大气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6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