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纪录片人物陈琴
八年间,四川有350多万士兵外出抗日,国军每五六个士兵中就有一个是四川人。所以在国军中有“无川无军”的美誉。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川军”阵亡64万余人,参战人数最多,惨烈牺牲居全国第一。64万四川男孩把骨头留在异乡。他们的牺牲为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川军”无愧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脊梁!
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来自四川的农民工从中国南方的开放城市涌入。他们勤劳,勤劳,所以当地人给他们起了个绰号叫“川军”。可能有太多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从这里知道“川军”这个名词。其实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川军”二字就已经很有名了。多少人敬佩和尊敬“川军”,代表着牺牲、悲剧和骄傲。
1937年,四川结束了地方军阀混战,建立了统一的国民政府。刘翔是第一届国民政府的主席。这一年,他刚刚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饥荒。四川人光着身子,吃不饱。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在那次饥荒中饱受人间炼狱之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四川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的土地正在遭受日本人的蹂躏。抗战全面爆发前,四川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响起枪声时,四川《新民日报》立即发布了专号,并在第一时间将这些专号发放到成都的大街小巷。十几岁的报童,甚至赤脚,把这些临时演员送到了离成都20多英里的农村。四川人开始聚集游行,唱着抗日救国的歌,走在距离卢沟桥事变只有一天路程的成都街头。川军空之前团结在一起。在此之前,他们互相争斗了20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三天,这些士兵坐在会议桌前。几乎没有人说真话。川军所有将领只有一个意思。他们出去和日本鬼子打。刘翔对他的老对手李佳瑜赞不绝口,原因只有一个。李佳瑜此前曾致电南京,自告奋勇抗日。会议时间不长,会上形成的决议不多。第一,从现在起,川军各部门要联合到袖手旁观,第二,要打电话给南京,请求四川抗战。
8月7日,在成都凤凰山机场,刘翔率川军将领赴南京召开国防会议。机场外,一万多人来给我送行。他们的代表把《四川人民抗日战争请愿书》交给了刘翔。刘翔沉默了,这是他第一次被这么多人送走,这一切都是因为抗战。从此,刘翔“倾尽四川之力支援抗战”的决心更加坚定。8月7日下午,在国民政府国防部会议室,刘翔作为第三位地方代表在会上发言。他没有喊口号,更不用说谈条件了。他用几个数字来说明四川抗战的决心。“四川可以派三十万军队,供给五百万青年,供给一些万石粮食!”大会上有不少来自各地的将领,只有刘翔一人拿出了实实在在的东西,因为这也是数千万四川长老的共同心声。
1937年9月,在成都邵城公园,第一批出去抗日的“川军”即将出门。成都成千上万的人来为他们英勇的孩子送行。在军阀混战中被动作战的著名将领唐世尊,在战争的舞台上发出了“不要消灭日本奴隶,发誓不归还”的诗句。当年,他无意与中国军阀作战。今天,为了国家的正义,他和几万四川长老做了一个“小水差”。不仅如此,他还捐出自己的房产,为抗日战争制造资金。将军讲完了,中下层军官上台讲话,士兵讲完了,妇女上台讲话,甚至10岁的孩子上台讲话。没有人哭,没有人舍不得走,只有士兵和人民决心抗日。第一批从四川出来的几十万军人中,大部分都给家人留了遗嘱。他们的父母和妻子没有说什么挽留他们,而是把他们送到了抗日前线。
1937年的寒冬,川北偏远小镇西充,镇上唯一的广场上挤满了前来报到参军的年轻人。短短一天,就有800多人报名参加了“勇武强队”。800多人,在村民的簇拥下,奔赴前线。后来被分到川军二十六师。抗战八年,这800人没有一个能回到家乡,都死在了抗日战场上。也是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四川省安县曲山镇,一个名叫王建堂的年轻人拿着他父亲给的“死亡”旗帜来到登记处。“死”的白旗是用黑墨水写的,写的是“受伤时擦血,死后包裹自己”的誓言。“死亡”的旗帜不仅激励着王建堂,也激励着抗日战场上的每一个四川士兵。“死亡”的旗帜不仅象征着王建堂家族的决心,也象征着成千上万四川家庭的决心。
1940年冬,在重庆、成都和四川各地,发动了为前线战士“献钱”、“献寒服”的运动。短短一个冬天,重庆筹集的抗战债券就达到了几千万美元。这还不算各地“春季劳动力”大赛筹集的几千万资金和物资。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四川各行各业都在不停地开展“捐款”活动,就连乞丐也把刚刚赢来的钱扔进了抗日战争的募捐箱。四川人民不仅用辛勤的汗水支持抗战,也用自己的鲜血支持抗战。
1941年9月,无数农民推着四川特有的“鸡车”在四川农村的田埂上送公粮。今年不是丰收年。相反,今年是四川春旱夏涝,很多农民家里连自己的口粮都没有。但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没有一个四川农民欠过“抗战公粮”,农民用最简单的话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军队在前方作战,吃不饱就没办法用生命作战”;“我们吃观音土,一定要交全公粮”。四川是农业大省,但却是这个省的土地。从1941年到1945年,仅大米就支付了8828.6万万戈。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四川筹集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军粮,是全国最高的。几千万四川军民拯救了这个国家的高层。为了节约粮食,四川大部分人改为一日两餐。
此外,四川还有300多万人志愿努力为后方建设各种军事设施。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四川对中国的贡献比这还多。当时全国所有的工业、事业单位、大学都撤到四川,然后几千万人被撤掉。四川这块土地也无私地养育了他们。从重庆成为首都的那一天起,日军就开始了对四川的战略轰炸,对重庆的轰炸更加可怕。只有欧洲对伦敦的轰炸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但四川人民依然屹立不倒,倾其所有支持民族抗战。
抗战时期川军士气高昂,但与他们士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装备。川军一直装备很差,只有五六个有枪。大多数士兵穿着凉鞋和轻便的衣服。外界对川军的印象一直不好,因为川军很多人都有“袍哥”的背景。在四川,“袍哥”相当于青红帮组织,类似土匪。抗战前,川军也做过一些青年党的行为,所以外界一直称川军为“烂丘八”。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单位,叫“坏山八”,穿着草鞋,单衣。但在抗日战场上屡立奇功,组织严密,深受人民爱戴。
1937年9月,在陕西省Xi市,刚到火车站的部队在站台上静静地停下。它在等刚从四川跋涉过来的川军第四十七军李佳瑜部。这些四川部队刚刚跨过秦岭。当时是深秋,秦岭已经很冷了,但是川军的士兵还穿着凉鞋和单衣。到达火车站的川军士兵被告知在没有丝毫补给的情况下坐火车去山西抗日前线。就这样,身着草鞋、挽着“旧袖子”的川军将士迎来了他们第一次走出四川的“民族战争”。山西长治这片土地可能永远忘不了47军178师的战士。在这里,日军在大量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进攻由178师把守的东阳关。在川军士兵手中,步枪和迫击炮经常被卡住。有了这种装备,川军士兵与日军激战了两天。子弹打完,战士们用砖头、破枪、拳头与敌人肉搏。有了这样的装备,守城的川军士兵造成了日军数千人的伤亡。当然,川军士兵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守城副司令李克源和参谋李浩都在战斗中牺牲了。有2000多名川军士兵与他们一起死去。死去的川军士兵大多不知道自己的名字。长治人民为他们修建寺庙,为他们提供一个神圣的地方。这是一支英勇的军队,因为他们有一个英勇的指挥官——李佳瑜。李佳瑜,四川浦江人,是第一个自告奋勇与蒋介石作战的川军将领,也是唯一一个带兵出征抗日的川军将领。离开四川后,李佳瑜晋升为集团军总司令。他的部队从1937年开始在山西作战两年多,打死数万日军。1944年也是他的部队主动掩护国军其他主力部队撤退。在这场战斗中,李佳瑜的一支主力部队损失了,他本人也因为在途中遭到日军伏击而被击毙牺牲。李佳瑜成为战死沙场的川军最高将领。他死后,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上将。
1938年3月,川军军长王率领的川军122师在山东滕县对日军实施了数倍于自己的封锁。也是装备上的巨大差距,也是川军将士的死亡。不同的是,此时王的部队已经成了孤军,支援他的部队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无法到达。面对这样的情况,王只是告诉下属“牺牲是军人的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才能完成任务”。一二二师有血有肉的占领滕县四天,为国军部署台儿庄战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李宗仁后来感慨地说:“没有滕县的防守,台儿庄就大获全胜了。”。滕县之战非常激烈。122师包括王老师在内,除少数突围逃跑的人外,全部死于滕县。李佳瑜和王都牺牲在抗日战场上,而川军领袖刘翔在川军因病离开四川后不久就在后方医院去世。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听到他的死讯时,他们非常难过。毛泽东发来唁电,“国家失去了一根支柱,川军失去了一辆马车”。从刘翔到李佳瑜,从王到普通的四川战士,他们带着必死的决心离开家乡,以坚决的行动实践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誓言。
八年间,四川有350多万士兵外出抗日,国军每五六个士兵中就有一个是四川人。所以在国军中有“无川无军”的美誉。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川军”阵亡64万余人,参战人数最多,惨烈牺牲居全国第一。64万四川少年遗骨异乡,“川军”无愧于中国抗战的脊梁!
1.《川军出川 川军出川,血肉长城——“烂丘八”摇变虎狼之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川军出川 川军出川,血肉长城——“烂丘八”摇变虎狼之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9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