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品到底是做什么的?
孵化器仍然是投资机构,这让包括GPLP在内的许多人感到困惑。
今天,GPLP将和你讨论。
变色龙:创新奏效
创新作品到底是做什么的?
截至2018年5月7日,创新工场没有回复GPLP的问题。
创新作品本身有不同的介绍版本。在官网,创新工场,他介绍自己是一家风险投资机构。
图1:官网,创新作品
2018年4月,创新工场首席执行官李开复介绍了创新工场。创新工场是一个VC+AI的组织。
2017年8月19日,创新工场的一位合伙人公开表示,创新工场是一个具有孵化功能的基金。
然而,在GPLP随机调查的20个人看来,创新工场是一个“孵化器”,与纯粹的早期投资、经纬等正规投资机构完全不同。他们不是投资机构。
这与创新作品的早期表现有关。
2009年9月7日,离开谷歌中国的李开复创办了创新工场。当然,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让创新作品一举成名。
“但说实话,兴奋过后,那是一次上门推销。我们的四位创始人坐在那里,开始面面相觑,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李开复说,他已经公开告诉媒体。
随后,创新工场通过校园招聘了约10名技术人员,并开始营业。
这是创新工场早期创业的场景:
“我们是企业孵化器,你有兴趣参与吗?”
“我的团队很棒,不需要孵化。”
“我们可以给你资金支持。”
“我自己也有些钱,风投也愿意投资我。”
“事实上,除了资金,我们还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帮助。”
然而,商业发展是没有结果的——有经验和成熟的企业家不同意创新工厂的孵化器模式。
创始人李开复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而是一个相对知名的职业经理人,其他就更不用说了。缺乏实践经验的创业导师有些不伦不类。除此之外,创新作品并不是纯粹的天使投资,它们也占到了股权比例的17%左右。对于这些成熟的创业者来说,为什么要接受创新作品的条件呢?
最终,创新工场不得不走出去,在创新工场的早期成为一名企业家——
“其实当时就这么简单,开复和汪华的想法都体现在产品上。创新工场首先招募所有技术人员,最初的产品是实施他们创始人的想法。”创新工场的首席运营官陶宁曾经告诉媒体。
所以,严格来说,创新作品就是一个创业者,自己创业,然后带一群人去创业。
根据创新工场2017年财务报告,创新工场的收入主要来自创业服务和资金管理外包服务。2017年创业服务收入6174.48万元,占经营收入的63.74%;基金管理外包服务收入3241.3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3.48%;其他收入268.91万元,仅占营业收入的2.78%。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创新作品中的基金管理并没有纳入上市公司。
我们可以理解市场上有很多孵化器和企业家,这让我们很容易理解创新是如何工作的。
但关键是,创新工作的负责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孵化器或企业家。
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作坊”,虽然他们在早期设定了自己的方向,成立了团队,做产品。在一些企业家眼里,创新工程是名副其实的“工厂”:
“公司从事创新工作半年,印象一般。感觉就像一个在创新工厂工作的工人,失去了创业的自由。”
“李开复和创新作品的光环最初吸引了我们,但实际进入后,我发现创业并不像他们宣扬的那样简单。而是自己做产品,给别人做嫁衣。”
“在我们这里很多公司,纯技术合伙人根本没有股权,被CEO和各种导师忽悠加入创业团队,很多人处境很惨”。
这是三位经历过创新工程孵化的创始人对GPLP的回复。
我们承认投资创新作品的事实,但我们不能否认创新作品的孵化器功能是铸造创新作品的基石,即使他们目前不想承认。
创新作品的成就背后,有很多早期创业者的个人牺牲。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创新工场是北京展成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
北京展成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2月23日,这家公司被一位技术合伙人的妻子的一篇文章公之于众(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个著名的撕东西事件)
在《即使我老公一分钱股份都没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有实力的企业家》一文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技术男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为公司开发了一个游戏程序,兢兢业业工作了7年。然而最后他连一毛钱的股份都没有,于是他文笔好的妻子发表了一篇讨论股份的文章,数着这个技术人对这家创业公司的贡献,以及创始人最后是如何收场的。
然后,2017年2月25日,创始人回应:当时给韩国的分红是200万,而不是文中所说的100万(CEO陈想把矛盾转移到家庭矛盾的节奏上!),而且公司有期权池,由CEO先持有。分配机制还没有确定,已经讨论过如何分配。不过这个事情需要讨论很久,韩东辉必须当天决定。
意思是一个技术高超的人,强行进宫是无法东山再起的。
事情已经过去一年多了,我们不知道撕的结果(到现在还没有技术人韩东辉的名字),但我们知道,当时技术人没有股权,但创新工场是彻头彻尾的受益者。
坦白说,投资作为早期的投资机构和孵化器,有义务帮助创业者理解。然而,作为一家知名的投资机构,创新工场的投资后服务值得深思。
所以,至于创新工场是做什么的,能否总结为创新工场早期是一种投资孵化模式?近年来,创新工场调整了投资策略,强调“去孵化”,定位VC+AI,专注于前期和中期发展项目(A-B回合),对于高潜力地区,参与C回合后的中后期投资,也开始锁定轨道,加大投资。
在这方面,GPLP只能说变色龙,创新作品也是如此。
没有孵化器,创新工作能去哪里?
创新作品的投资能力?
既然创新工场认为自己是一个投资机构,那么GPLP将讨论创新工场的投资能力,这是一个投资机构的工作。
2018年4月25日,创新工场宣布,创新工场5亿美元基金第四期被超额募集。
如果加上之前的三只美元基金和两只人民币基金,加起来就有100多亿。
但是,创新作品的投资能力和管理能力是怎样的?
这个需要讨论。
名气方面,大家都知道创新作品和开复出名。
客观来说,从高调离开谷歌,到出版自传,再到创新作品的确立,再到与科技领域的新闻点和关键人物的不断紧密融合,开复从来都不缺乏聚光灯的关注。
同时,创新作品也是一个懂得新媒体传播的能量和技巧的人。新浪微博还在beta测试的时候就成了第一批名人用户。现在,他已经成为新浪微博平台上商业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人士,5000万粉丝的数量让无数圈老板难以匹敌。
同时,李开复先生还是一个对年轻人和商界影响很大的人。生活导师在大学生中的形象让他的创新作品在创办甚至没有项目的时候就收到了7000多份简历。
即便如此,创新工场孵化器已经聘请了一位运营合伙人和联合创始人来负责政府和媒体的公共关系事务。
创新工场的CMO,曾任《计算机世界》主编的王超,在媒体公关领域有着广泛的人脉和经验。
在创新工作中接替王兆辉的人是王超。现在可以看出,创新作品为成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是名气不等于投资能力。
创新作品的投资能力如何?
以创新作品中的最新基金为例。
该基金定位为人工智能投资基金。基于此,创新工场在全球投资机构圈被定位为“VC+AI”。
那么,创新作品中VC+AI的合伙人谁来负责这笔投资呢?
如果从专业角度分析,那肯定不是李开复,他是管理合伙人,但他的主要角色应该是筹款,而不是具体的投资负责人。
如果不是开福老师,是谁?
根据创新工场官网,创新工场的新合作伙伴之一是芳益民。
官网数据显示,彼得方(Peter Fang)自2017年12月起以合伙人身份重返创新工场,专注于技术和人工智能投资。芳益民在互联网、金融服务和风险投资相关行业拥有近20年的经验。曾在网易、快钱、创新工场、富达成长伙伴亚洲、百度战略投资部工作。他曾领导参与过米托、极地路线、优步、维罗达因、塔博拉、行星实验室、瑞文、凯特·艾、盛智和酷云芳益民,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得计算机应用学士学位。
很明显,这个人就是开福老师的法宝。
只是,这个人能力如何?目前没有人能证明美图和优步的投资是自己做的还是团队做的。
或者说,是我的案子,都需要事实和证据。
"在一个案例中,有十个人说他们是他们的投资案例." alt="创新工场是做什么的 光环之下的创新工场到底是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