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持续干旱,日月潭水位下降13米,沉入水底的建筑、遗迹重见天日。台湾《联合报》报道称,昨天又有民众在伊达邵灯塔附近潭底发现一块墓碑,为清朝道光23年设立,距今已有178年时间,发现者相当惊讶。

日月潭水位下降,水中的石碑重见天日

报道称,脸书“日月潭一等高”粉丝专页管理员在直播视频中称,他驾小船在伊达邵灯塔附近,意外发现岸边有一块墓碑,他上岸查看发现,这座墓碑上字迹笔画清晰,立碑时间为“道光23年仲夏”,至今已有178年历史。

墓碑上堂号为“金蒲”,并刻有“显妣谥淑慎陈妈邓氏”,左侧碑底刻字较为模糊,依稀能辨识“孝男”2字,墓碑根部完整应不是被弃置,而是原本沉入潭底的清朝古墓。

石碑上的字迹依旧很清晰。

报道称,根据记载,“日月潭”一词,最早见于清道光元年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邓传安所著“蠡测汇抄”第2篇“水沙连纪程”所记:“…过水里社,望见日月潭中之珠仔山;蓝鹿洲东征集所纪之水沙连即此…”。

《联合报》介绍说,日月潭为天然湖泊,原本面积为4.55平方公里,1934年蓄水完成日月潭第一发电所,潭面扩张至7.73平方公里,当时称为“珠子山”的拉鲁岛面积也稍为缩小,原本设在潭边的聚落、住宅甚至墓园,也因此沉入水底。

发现古墓的李先生说,水位退到能看到墓碑,估计至少要退水位10米以上才能浮出,等于墓碑长年沉没在潭底,如今可以重见天日,依旧屹立不摇,感觉蛮神奇的。地方人士表示,距离上次浮出水面,可能追溯到30到40年前的干旱。

南投县文化局说,这座墓碑未被敲打、破损,墓碑下是否还有先人骨骸,都无碍文资审议,若具文资价值,就会设告示并划定保护区。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中部持续干旱,日月潭水位见底,呈现难得一见的草原景象,很多台湾民众在日月潭边“淘宝”,发现很多沉没潭底的物品。

台湾“中时新闻网”此前报道,有台湾网友就在干旱见底的日月潭边上还发现一块疑似距今275年、乾隆年间的石碑,有熟知史学的人士表示,这可能是第一批赴台开垦的汉人所留。

图片发出后,网友纷纷留言称,“没想到日月潭底下有这么多‘宝物’”,也有网友留言,“如果真是乾隆年间的碑,又多了一个证明,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日月潭底疑现乾隆年间墓碑!台专家:或为清朝第一批来台的汉人

旱情严峻,台湾知名景点日月潭早前变身“日月滩”,掀起了一波“打卡”热。除了各种“龟裂土地”“坑洞”“垃圾满地”景象外,18日,有民众在这里发现了一块疑似清朝的墓碑,惊呼“挖到宝”。有岛内专家推测,墓碑上的先人,可能是清朝时期第一批来台湾开垦的汉人。

综合台媒报道,台湾旱情持续恶化,中南部地区用水尤其紧张。此前,从警方拍摄的监测画面可以发现,已有大片河床裸露,还有的地方只见泥沙,沒有水流。

台湾知名景点日月潭也水位见底。

4月17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帖,透露有人告诉他,自己去日月潭游玩时,发现了一个275年前的“古迹”。

从其发布的图片来看,这块古迹祖籍堂号为“永屯”,左边刻有“阳男子孙立石”,中间是“蔡公讳天牌佳城”,“佳成”即墓地,典出《西京杂记》,右边文字注明是“乾隆丙寅年修”,即乾隆11年,距今275年。

墓碑因断裂独自被放置在这里,没有连接墓地。

对此,地方史学家、日月潭土地正义学会会长黄进升分析称,墓碑上的先人,可能是清朝时期第一批来台湾开垦的汉人,开垦时间估计在雍正年间,由于日月潭当地黄姓后代子孙占大多数,目前的资料也没有蔡姓家族的史料,所以难以查证墓碑来由。

台湾民俗专家廖大乙则认为,“修”字代表墓碑修整过,碑的材质、刻法都是民国近代风格,只是延续了旧碑刻法,所以应该是在民国近代修整的,并非网友所说的“古迹”,所以很可能是被洪水或泥石流冲到这里的。

1.《日月潭水位下降13米 岛内网友又发现道光年间墓碑!评论区真相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日月潭水位下降13米 岛内网友又发现道光年间墓碑!评论区真相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46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