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晋江陈埭,林姓是一个主要姓氏。陈埭南部的当地人口就以林姓为主,分布在桂林、宫口、坊脚、西霞美和梧埭等村。那里的林氏老人习惯称自己是“西滨林氏”。据《西滨谱志》记载,“西滨林氏”至今已有679年的历史,而这些历史也被记载在了那里的一座林氏宗祠里。

­  近日,记者走进林氏宗祠,探访这座曾被喻为八闽名祠、泉州南门外“三座半”之一的林氏家族的大圣地。

­  “西滨林氏”的林氏宗祠坐落在桂林村南港路旁,先后经历过三次重建,占地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余平方米,呈五开间三进结构,两侧各有一长廊纪念馆,纪念馆里记载着“西滨林氏”的古今杰出人物。

­  根据《西滨谱志》记载,这座林氏祠堂创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明嘉靖辛酉年,由于国家动荡,林氏宗祠毁于兵焚;到了西滨林氏的第七世林云程高中进士之后捐资在宗祠的原址进行第二次重建,建成后并邀请当时的大学士张瑞图为林氏宗祠题匾,张瑞图所题的“林氏祠堂”四个大字,后人们一直沿用到现在。而第二次重建的林氏宗祠也一直作为当地林氏后人祭祀之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西滨林氏”的爱国华侨热衷教育,在林氏祠堂左右两侧及后面各捐建了一些房屋,作为当地孩子读书的学堂,林氏宗祠又成为一块文化教学的圣地。

­  “文革”期间,林氏宗祠的文物古迹一度遭到破坏。改革开放后,“西滨林氏”子孙为了弘扬祖德,海外华侨及大陆同乡乡民协力兴建。1998年冬天,林氏宗祠在原址进行第三次重建,并于2000年落成。

­  由于建筑规模宏伟,而且人才辈出,第二次修建的林氏宗祠被当时的朝廷诰封为“八闽名祠”之一。当地的老人介绍,林氏宗祠既是林氏大家族的圣地,亦是一处难得的人文景观,在当地还有一种说法是,“泉州南门外有‘三座半’的祠堂,林氏宗祠便是其一。”

­

  英才辈出见证“西林”史

­  现有的林氏宗祠整体建筑上保持了明清风格,宗祠外的石埕上新添了东西两侧护廊做历史、名人纪念馆。宗祠前面是一个池塘,隔着池塘是一面石墙,石墙上刻着“九牧屏”,象征林氏。重建后的林氏宗祠远观飞檐翘角、大气恢弘,近看精雕细琢、俊秀端庄。

­  走近林氏宗祠,宗祠大门外撰刻着三幅大门楹联:“将相家声远,元魁世泽长。”“西拱罗山锺秀气,滨临晋水映祥光。”“源溯三仁馨祖德,派分九牧绍宗风。”宗祠内牌匾显赫,述说着“西滨林氏”家族的辉煌。宗祠后面,还建造了两座安着雕栏的石拱桥,与祠堂建筑连成一个整体,更延伸了林氏祠堂的历史文化内涵。

­  在林氏宗祠的大院内,宗祠主建筑的后面还有一座祠庙——比干公祠,相传林氏太始祖是比干公,而关于西滨林氏的基祖,据林氏宗祠“西滨老人总会”的老人们介绍,西滨林氏的始祖为锡昌公。据《西滨谱志》记载,锡昌公于元顺帝至正年间,从笋江霞洲到陈埭桂林定居,此后也开始了600多年的“西滨林氏”史。

­  走进林氏宗祠,祠堂内庄严大气,雕梁画栋、精致华美,各种牌匾琳琅满目:“四代一品”“兄弟尚书”“重宴琼林”“柱国少师”等等,在林氏宗祠的长廊纪念馆里,“西滨林氏”人才荟萃,明清两朝科第蝉联。据记载,明清以来,“西滨林氏”先后有进士14人、举人33人、序贡生员126人、职官79人、七品以上官员63人,清正廉明,名噪一时。其中,著名的有重宴琼林的林云程,广西右布政使林欲厦,兄弟尚书林欲栋、林欲楫,太常寺少卿林洪烈等等。

1.《林姓 晋江陈埭林氏宗祠 英才辈出见证“西林”史(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林姓 晋江陈埭林氏宗祠 英才辈出见证“西林”史(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47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