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预感到
自杀形象的启示
段玉松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理论硕士
这个世界没有灵魂,抱怨是愚蠢的。
-尼采
人一定有出路!
-陀思妥耶夫斯基
“写作中对形式格式的偏离,让我感到快乐”。
预感是里尔克1904年写的一首诗。在中国,据我所知,有五位翻译家,即陈、陆源、北岛、、杨。就我而言,杨的翻译是我最喜欢的。接下来,我将摘录这首诗作为文章的序言。
“预感(风中的旗帜在歌唱)
我就像一面旗帜,被一条长长的空包围着。
我预感到风要来了,我必须承受;
然而,在较低的地方,一切都不动;
门依旧开着,关着,烟囱依旧寂静;
玻璃还没抖,灰尘还凝重。
我知道有暴风雨,我的心像大海。
我把身体伸展到最大限度,
然后突然跳下车,独自一人
让风来戏弄你。"
为了理解这首诗的启示,我必须绕道而行。这条路,在学者刘小锋的文章《诗人自杀的意义》的指引下,会让我走得更轻松。
道路由一系列问题连接起来。第一个问题是人为什么会自杀?按照古希腊的宗教传统和犹太-基督教的精神传统,这个世界本身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俗世的意义,如果有的话,也只是因为它表现了诸神安排的命运或者上帝的意志。但是,这个世界是生活的地方,这个生活的地方是一个自然简单,没有意义问题的地方。人不忍心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中生存,从这个世界中寻找意义成为人的本质冲动。这时,存在的悖论出现了:这个世界没有意义,必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要求它有意义。自杀就源于并体现了这种悖论。
人对这个世界是贪婪的,于是就产生了第二个问题:如何消解这个没有意义的世界?有两种想法:一种是超脱,一种是诗意。就超脱而言,超脱试图通过取消人从这个世界中寻求意义的本质冲动来解决这一悖论。这种理论主张对现实生活价值的追求是无知,即存在一些弊端,对现世意义的要求是基于一种错误的坚持,现世的空空性是无法用道德意义来填补的。但是,确认空世界的空虚只是问题的开始。如果不因为世界什么都不是而抛弃现实意义的要求,就等于肯定了这个世界上的假就是意义,世界之外的价值无法渗透到这个世界。如果肯定这一点,就必须承认放弃生命是合理的。超验主义不提倡自杀,但一切超脱厌世都无法在逻辑上避免肯定自杀。通过解放来摆脱世界的虚无和无意义,必然会推导出整个生命意识的合理性。否则人只能自欺欺人的活着,必然导致人类的不真诚。肯定虚无的哲学,必然推导出虚假的信仰;对于诗歌来说,世界本身确实是没有意义的,而人的现实(人从现世中寻求意义的本质冲动)恰恰出现在否定虚无和现世意义的活动中,人自然渴求现世,积极为世界提供意义,于是诗歌产生了。但问题是为什么诗歌能给那些人提供意义(从这个世界寻找意义的人的本质冲动)。
诗歌的世界属于那些在这个世界上感到不安,又不愿意抛弃它的人。这些人依靠诗歌来消除对世界的嘲笑,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善良的形式。诗感源于人的心灵在虚无的生存世界的苦难中的普遍意义:诗人在漫长的寒夜中的歌唱,使无意义世界中的个体在这种超越中消解了内心的寒冷与苦涩。虚无的意义取决于诗人的活动,诗人的歌唱给世界以信仰。真正的诗人知道,让世界浑浊透明是他们的使命。基于此,刘小锋大叫:那么,诗人的自杀是没有意义的吗?!是在无聊的世界里加入无聊的活动吗?!
然而,诗歌成为诗歌有两个前提。首先有绝对的价值观是真的,然后这个世界对这些绝对的价值观有一个忠诚的信念。换句话说,绝对值的真正存在是前者,信仰在这里深深滋长。但问题是,绝对值在今天真的存在吗?这是路上遇到的第三个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的方式是一个一个的问“曾经”的绝对值,然而提问的方式是诗。
屈原有很高的人生抱负和理想人格,相信个人道德情操完美的可能性。这种完美的道德理想是神圣的,但只能在国家的历史形态中实现。屡遭挫折却心中怀王的屈原,信此,也死于此。唉,历史上的国家真的有绝对意义吗?
田园俄罗斯的朴素突然成了历史的奴隶,人工想象的历史必然性忽视了田园的神秘,践踏了俄罗斯的朴素。叶赛宁相信这种历史必然性的重要性,并羡慕它扫除一切的英雄品质。然而历史的必然性卷走了质朴的田园世界,铁骑士取代了嘶叫的野马,图标的光环变成了追求电气化的革命领袖狡黠的笑容。这是叶赛宁寻求的未来吗?回过头来看,在叶赛宁的心里,向往的梦粉碎了旧梦,旧梦粉碎了向往的梦。哪个梦能安慰死人?也许当叶赛宁的耳边响起时,问题应该这样问
“在你总是被抢劫和神秘地睡觉的地方,
拉伸一个不是这个世界的领域;
大地啊,在你的群山之间,
我只是一个偶然的过客。
我的灵魂渴望清晰空,
她不是这个领域的大师。
我喜欢这段时间,
绿色的火在树梢飞舞。"
他会被这么美妙的歌声感动吗?他还有能力被这首诗感动吗?
玛雅科夫斯基嘲笑叶赛宁的自杀:在沸腾的历史理性生活中,死亡并不难,但创造生命要难得多。在这位未来主义诗人的心中,新生活的价值和未来生活的意义高于一切。对于未来的人生,要不惜一切代价:鄙视死亡,杀人。据说这是为了将来的目的。然而,1930年4月14日,玛雅科夫斯基在莫斯科用手枪自杀。玛雅科夫斯基最终没能承受住创造生命的生命。
“妈妈,姐姐们,请原谅我。
当然,人们不应该这样做
但是我没有出路。"
只是,诗人的信仰呢?
茨威格,一个在艺术上一直追求勇气和信仰的诗人,抛弃了勇气和信仰。看着深深沉浸在其中的现代人文精神,他一步步疯狂起来,他说:
“熟悉我自己语言的世界已经沦陷,
欧洲,我的精神故乡,已经毁灭了自己
我没有别的地方可以从头开始重建我的生活。"
他和爱人一起自杀了。但提出的问题很尖锐:人文精神能否超越神的精神,人的意志和理性能否拒绝圣灵的青睐?
上帝不是死了吗?基于此,人不仅仅是走在历史的路上?人能去哪里,人会被迫做什么?历史本身的作用就是人类生命的意义?在历史行动中,为了历史目的而不得不牺牲形而上的人?形而上的人是否应该高于历史事业,被历史打败的会是人本身吗?
但是
“历史人物并不神圣,
那些用暴力创造历史的人,
没有人能为了历史而杀人,
任何要求这样的历史原因都是邪恶的。"
这不是扼杀历史的活动吗?
恩斯特·托勒自杀了。
一百多年前,诗人荷尔德林“疯了”。他清楚地明白,失去天堂般的原始状态,是人类走向成熟的必然阶段。纯粹的事物只能在不纯粹的事物中显露出来。所以,人类坠入世界的夜晚是注定的。然而,人类会拥抱深渊中的邪恶和荒谬吗?你会在痛苦和冰冷的快乐中忘记吗?这种可能性促使了荷尔德林精神分裂症的爆发。荷尔德林坚持这一信念:
“在黑暗中,诗人的使命是探访隐藏的圣父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不使灵魂在苦难下陷入极度分裂。尼采不得不肯定残忍,赞美痛苦。但是,换来的是一种新信仰的成熟:审美精神。艺术使生活陶醉,生活使艺术完美。艺术摆脱了一切束缚,否定了宗教感情,嘲笑这些压制生命的装置。他这样说的
“甜美的七弦琴!
甜美的七弦琴!
我喜欢你的立体声音响,
你醉醺醺的低声!
。。。
你是一个古老的沉钟,
你是甜美的弦乐器!
痛苦撕裂你的心,
那是我父母的痛苦,
他们父母的痛苦,
我们祖先的苦难,
因此
你的话趋于成熟。"
在这一点上,刘小锋说:“国家的历史形态,历史的必然权利,未来生活的绝对目的,避免苦难的历史血性,自救的唯美主义都受到了质疑。”
世界进入了黑夜。
绝望慢慢缠绕全身。
绝望是一种确认,但问题是,如果你一边痛苦一边祈祷抹去痛苦的伤痕,人生就没有出路了。在这里,在感到绝望并同意我们应该努力克服它之后,刘小锋和我在路上分道扬镳。里尔克《一个预取者》中我对自杀意象的理解透露出分歧,我对自杀意象的理解显示了我克服绝望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我没有介绍刘小锋对唯美主义的评论。在绝望的背景下阅读预感使我感到沉浸其中: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维克多·施克拉夫斯基(Victor SchKlafsky)指出:“艺术的存在是为了恢复人的生命意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表现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让人感受事物,而不仅仅是认识事物。艺术的技巧是诋毁对象,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审美的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一个物体的艺术构成的方式,但物体本身并不重要。”
也就是说,大家进入诗歌,体验诗歌是很重要的。就我而言,我感受到的是那个还在风暴中的人,先知,沐浴在圣光中的自杀者。我深深沉浸在此时的感觉中,我感受到了光明和美好,我感受到了一切。我此刻感到安慰。
这时,刘小锋对我说:“宋玉,艺术需要光源,象征神圣。没有神的存在,艺术把握的相对意义是什么?如果生活世界的本质是破碎的、荒诞的、无聊的,诗人又怎么能把诗歌本身变成破碎的、荒诞的、无聊的形式呢?更何况我知道自己已经随着世界的沉沦而堕落,但我觉得我在反抗?”
我说:“信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个人的。个人的心智、感性和对死亡的理解对此影响很大。另外,除了证明它是死的之外,引入上面的绝对值主要是为了证明人们在解决信仰问题上不能认为自己优于古人。让我们回到古人来解决信仰问题。但我想回答的是,当你看到世界的荒凉,回到山洞,看着人们戴着镣铐跳舞,你会怎么做?我看着他们拥抱,欢笑,喝着祝福,互相爱抚……所有人的脸上都满是醉意,比酒还甜。山洞里继续笑了很久,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幸福。太感动我了,他们多幸福啊!他们内心多么平静!他们知道真相会有多害怕!我就不打扰那些单纯的人了。”
忍受痛苦!
喝人生精华中的烈酒!
“去吧!
路,路,
有红色罂粟花在飘!"
注:1。引用的文字来自刘小锋的《拯救与快乐》(上海三联书店,2001),引用的文字来自北岛的《北岛诗·前感》(2005年第11期《名著欣赏》)、《午夜歌手:北岛诗选》(九歌出版社,1995年)和《里尔克歌词》
2.文章看似与法律无关,但我思考的是法律的本质,即法律的规范化应该来自于什么样的信仰,如何拥有那个信仰。换句话说,法律和意义必须滋养人心!
1.《预感 No.799 段宇松 | 里尔克《预感》中的自杀意象启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预感 No.799 段宇松 | 里尔克《预感》中的自杀意象启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485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