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知不觉中,高校的毕业季已经悄然到来。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节,虽然很多学生只能带着对母校的很多留恋“毕业”,但不会缺席的是老师的“最后一课”——毕业演讲。在演讲中,老师的委托和祝福就像炎炎夏日的微风,让学生们沉下心来,理性地选择自己未来的方向。本期发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教授的毕业演讲。俞可平先生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如坚强、耐心、克制、自信和宽容等。在防疫期间,特别强调宽容的意义和价值。在他看来,包容就是包容和包容与自己喜好不同的人和事。正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兼容并包精神,让北大变得伟大。包容性之所以能成就伟大,是因为它是人类团结合作的心理基础,是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宽容体现了人类对人的爱和尊重。一个人的境界越高,他爱的范围越广,包容度越大。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喜好是文明和进步的体现。宽容也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自由和活力。宽容别人,就是给别人自由。“发展需要宽容,宽容是可以发展的。从一个单位和部门到一个地区和国家,只有包容性增长和发展才是可持续增长和发展。”彭冲商学院将继续精选各大学教授和校友代表的精彩演讲,欢迎读者在文后留言推荐难忘的毕业演讲。
亲爱的同学们:
自年初COVID-19爆发肺炎以来,我们在美丽的燕园等了多少次,打算让学生回到母校,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前不久学院还给学生发了通知,邀请毕业班回来参加毕业典礼。有的研究生真的回到了母校,今天也在现场,让我们觉得特别亲切。然而,由于北京疫情的反复爆发,市政府和学校再次提高了防控水平。可惜现在应届毕业生回不了母校,老师会把耳朵给你。他们只能在云端参加今天的毕业典礼。
今年寒假日期是1月13日,已经五个半月了,160多天了。我相信,自从你上了小学,大部分同学肯定是呆在家里而不是离开学校那么久。尽管变化如此之大,你还是克服了疫情带来的所有困难,顺利完成了所有学业,交出了满意的毕业论文,今天你可以参加这个非常特殊的毕业典礼了。在此,我向全体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贺他们在罕见的人类疫情期间结束学业,走向工作岗位或开始更高的学习生涯!在今天难忘的毕业典礼上,我不仅要祝贺学生们如期完成学业,还要感谢学生们对学院防疫工作的配合;我们不仅要祝贺你成功毕业,更要祝贺你经受住了激烈疫情的严峻考验,自我的各种品质得到了升华。大家不仅交了一份满意的学业答卷,还交了一份合格的品行答卷。
学生有恋爱的心情,突然因为疫情要在家里住160多天,首先考验的是自己的毅力。在家呆了将近半年,要严格遵守当地政府和学校关于疫情防控的规定,停止很多正常的户外活动,保持身心健康,完成课程作业和毕业论文。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耐心、克制和自信,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坚强、耐心、涵养、自信等美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之所以是人类的美德,是因为这些行为帮助我们克服内心的恐慌,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它将帮助我们克服现实中的困难,完成既定的任务。希望同学们毕业后永远不要失去这些品质,这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你都是无敌的,不可战胜的。
和父母爷爷奶奶兄弟姐妹一起生活160多天,虽然这是增加家庭纽带的难得机会,但也不容易。因为年龄的差异,父母和孩子之间会有代沟,而且因为知识背景的不同,在很多问题上不可避免的会有不同的看法,长期住在一套房子里很容易出现亲戚之间的感情裂痕。看到一篇报道说“疫情过后,离婚率飙升。”据说在一些民政机关门前排起了离婚的长队。夫妻之间还是有隔阂的,其他亲戚之间更难避免不和。学生能和家人和睦相处这么长时间,顺利完成学业,说明他们还有一个非常可贵的品质。
这也是我今天特别想强调的一种人类美德和基本价值,它就是包容。说到宽容,我们北大学生应该很熟悉。
北京大学之所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特别是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上,有其不可取代的独特地位,与蔡元培校长当年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密不可分。包容成就了母校的伟大。由于对不同思想的包容和自由宽容的学术环境的形成,当时的北京大学能够吸引一大批引领学术潮流的优秀学者,成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现代思潮的集散地。正是因为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北大校园里各种观点相互碰撞,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科学真理越来越清晰,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种子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说,母校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的地方,伟大的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爱国运动的发源地,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包容精神。
众所周知,宽容是一种心态,是指一个人能够包容不同的观点,接受不同的事情,原谅别人的错误,超越个人恩怨。所以,宽容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美德,备受推崇。其实宽容之所以能成就伟大,原因更丰富更深刻。
包容是人类团结合作的心理基础。顾名思义,包容就是包涵和容纳不同于自己偏好的人和事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接受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喜欢和自己有共同价值观和审美的人,是人之常情,也不难。往往不容易识别和接受与自己利益和喜好相悖的人和事。然而,这种包容对于一个健康的人和一个健康的社会来说是必要的。原因很简单:人、群体和国家的利益和价值观不可能完全相同。为了人们和睦相处,为了群体合作与共存,为了国家和平共处,相互容忍是不可或缺的。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
包容的本质是人类的博爱。人和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类不仅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且关心他人和社区的利益。所以,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不应该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而应该是对他人、对民族、对国家、对全人类充满爱。
一个人的境界越高,他所爱的范围就越广,他的包容心也就越大。如果一个人只爱那些让他受益的人和事,那些和自己性格爱好一致的人和事,那些和自己审美价值观相似的人和事,那些地位、背景、族群相同的人和事,那就是一种狭隘的爱,不是真正的博爱和大爱。
真正的博爱和大爱,自然会拥有包容的心态;真正的包容,也自然会滋生出博爱的情怀。包容是对他人的尊重。两年前我在给你们学长的毕业演讲中,曾经主张学生要追求“有尊严的幸福”。我认为人的尊严是人的本质特征,强调我们不应该为了一些世俗利益而失去人的尊严。尊严是什么?尊严是指自己的价值和地位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保障人的尊严的基本条件。
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偏好,是文明进步的体现。有人哭时要允许有人不哭,有人笑时要允许有人不笑,有人赞扬时要允许有人批评。真正的尊重他人,需要承认和接受他人与自己在人格、观点、地位、知识、财富、信仰、族群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换句话说,需要包容他人在利益、价值观、品质、思想、喜好等方面的差异。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人与人之间很难相互尊重。
多一份对他人的包容,就是多一份对他人的尊重。包容是内在的力量。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敢于接受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物对自己的挑战。所以,包容不是软弱,而是内心的强大。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喜欢打架的年轻人,有一次在运动场上跌跌撞撞。被他绊倒的行人赶紧扶他起来道了歉,说了声“对不起”,小伙子却毫不犹豫的踢打对方。对方从来不还手,只是劝小伙子以后不要打人。过了几天,小伙子的父亲出了车祸,报警处理。当前来处置的警察赶到时,年轻人目瞪口呆。这不就是那个自己流着嘴的行人吗?警察认出了他,知道他此时在想什么,于是说:“你那天打人,我可以拘留你。”。但之后你会留下案底,对你的未来有负面影响,所以我会包容你。小伙子事后发自内心地说:“我一直以为自己打败了别人,其实别人用宽容帮助了我。”。宽容背后有力量!
包容是自由与活力。我们政府管理学院的宗旨是“传播政治文明,引领学术潮流,培养优秀公民,造就优秀领导者”。我完全相信我的许多同学将来会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如果你是未来的领导者,宽容更重要。
包容与自由常常不可分离,对他人包容,就是给他人自由。包容同事和下属的不同观点,可以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内部环境,这会让一个单位或部门充满活力,从而极大地激发人的创造力。
容纳个体的差异,鼓励选择的多样性,做到古人倡导的“和而不同”,这正是包容的积极效果。当你成为领导者时,你必须明白这个道理:
发展需要包容,包容才能发展。小到一个单位和部门,大到一个地区和国家,只有包容性的增长与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增长与发展。学生们,
包容至大,包容至强。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没有阻挡你的学业进步,还磨炼了你的坚强、耐心、自信、包容的品质。只要你具备了这些宝贵的品质,你就会勇往直前,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这也是我对同学们衷心的祝福,祝你们毕业后前程似锦,幸福美满。
,新闻被授权转载)
1.《俞可平 毕业致辞|北大俞可平:包容成就伟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俞可平 毕业致辞|北大俞可平:包容成就伟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500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