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史上,清初有一位著名学者,他评论《西厢记》,注释《水浒传》,提出“六才子”的概念(《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就连当时的顺治皇帝都说自己是古文大师。这个当时很红的人才是金圣叹。
金圣叹不仅喜欢评价和注释别人的作品,还喜欢写诗写对联。在他流传下来的各种作品中,有两幅名联,可以说是非常经典。巧合的是,都和8月15日有关。
天上满月,人间半月,每半月满月;
今夜,明朝的末日,一年又一年的末日。
中秋节赏月期间,金圣叹偶尔会得到一副上联:“天上月满,人间月半,月半月满”,但他不能在半夜做下联。第二天,他把对联写在墙上,每天苦苦思索,还是一无所获。直到除夕夜的重逢,他的妻子叹了口气,“今晚是最后一天,明天是一年的开始”。金圣叹一听,狂喜地跳起来,连说:“有,有!”!随即兴奋起来,手一挥,下一幅对联继续挂在墙上:“今夜是明朝末年,年年岁末。”。
这是一个聪明有趣的显示智慧的联想。它以自然现象、日常生活、历法知识为主题,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展现作者驾驭文字的智慧。虽然思想内容上没有正面功德,但对联技巧还是让人耳目一新。上联说,农历上半月(十五)是月亮在天上最圆的一天,一个月接一个月,一个月接一个月;低联说,每年过完之后,总是跟着过年,没完没了。这些自然现象和社会常识以对联的形式组织在一起,诉说着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他表现出对民族风俗的强烈感情和沉迷于写作的性格。
半夜两点半;
八月中秋。
这副对联更是大名鼎鼎,号称是金圣叹最后用自己的生命买下的底联。故事是这样的。据说有一天,住在国保寺评论水浒和西乡的金圣叹越来越激动。他半夜没觉得有点困,就半夜去寺庙住持那里借了些佛经增长见识,然后继续评论。这时,国保寺的住持和老和尚听到他的意图后,慢慢地说,你可以借书和评论,只要你能告诉我的下联。当时正好是半夜,老和尚就直接说出了对联:“半夜两点半”。这幅对联难倒了金圣叹。当时想不到下联,最后心情不好只好回家。这幅对联从此成为金圣叹心中的一个结。后来金圣叹发动苏州其他文人来对抗政府,结果121个文人全部被定性为叛,秋后全部斩首。这就是清初著名的哭庙案。当时金圣叹被判腰斩,8月15日执行。就在行刑前,金圣叹突然想通了老和尚给他的那一对,于是写下了下联:“八月中秋”。
后来有人把这对联修改成了新的季节对联,即“夜间五班,午夜半班”。因为古代没有钟表,只能靠守夜人晚上的守夜人声音来提醒。古代只是半夜两个半看更。所以这对联里有两个晚上,半个晚上,字多,三个数字。修改后的对联没那么容易对。但是,有人做了一副对联,就是“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下联有秋、月两个汉字和三个数字。
1.《三秋九月 忠赏‖对联背后的故事——金圣叹的中秋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三秋九月 忠赏‖对联背后的故事——金圣叹的中秋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56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