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文章有点长,认真读一读还是有用的。
书法的形式一般是指我们看到的汉字图像,由黑白组成的图像。基本要素是指书法图像。
书法图像的基本要素是什么?我总结过,基本要素主要由五个方面组成,即点画的方向、长度、位置、形状、质感。任何书法形象都是这五个方面同时作用的结果。
今天我们主要分不同的类别来谈这五个方面。每个元素在书法意象和书法造型中起什么作用?也就是他们在书法造型中起到什么作用?什么工作?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一、点画方向
书法中的汉字实际上是由不同方向的点画组成的,点画的方向是书法形式和书法造型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任何点画,不管是直的还是弯的,都有一定的方向性。书法中点画的方向其实只有三个:横、竖、斜,也就是用中文描述方向时只有这三个概念。永子八字法中的点、按、撇、挑,除了横、竖,都属于斜向,包括草书作品中的弦,也属于斜向。
先说书法艺术和方向的关系。书法艺术,用艺术的话说,就是文化和审美的要求,与实用性无关。比如我们写一个三,为了实用易懂,打印出来的三个字都只有一个方向,都是水平点画。在传统的书法教材中,横方向实际上已经合并了,只有横、横、横三种。我觉得这种书法艺术和实用性马上就不一样了。从实际出发,一件事就够了,不需要那么多改动。但在书法艺术上,比如写三字,有升、平、倚的优点,比实用性丰富得多。视觉上不仅有直曲线的变化,还有后仰的变化;技术上,难度大,有钱。也就是说,写实用三字的方向是只要三直过去,用同样的招数,写书法三字,用平、仰、俯三个概念,实际上用三个招数,用三个完全不同的手势。点画的方向其实要解决手势的问题。主要是指刷子运动的方向和轨迹,去哪里,势是直的还是弯的,曲线是上翘的还是弯曲的。就是手势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学习书法和毛笔很重要。这就像做人一样,首先要做的是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方向不明确,就不能去目的地。
所以,方向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们在字帖里。如果不准确判断点画的方向,就写不出点画的变化。就像我们写三个字,你写三横线也不难。关键是你写的是不是原作的表现力,也就是这种平、仰、斜。平卧、仰卧、俯卧这些概念就是基于审美表现力而产生的。像横的,竖的有三种:直的,正的,背的。传统上,后两者被称为对立和对立。对面是面对面,脚对脚;背靠背就是背靠背。稍微解释一下,对立和对立都是相对于方块字的中间位置。
有横的、上的、下的,也有竖的、上的、后的。在传统的理论书籍中,这种关系往往被称为对立关系。其实无非就是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也就是说只有很少的变化。一般来说,平和与直是稳定的,而倾、倚、对、背是可变的。在这一点上,当我们谈到点画的方向时,一个是水平的,一个是垂直的。其实汉字的基本形态都出来了。
我们说正方形字符是正方形。如果把上、下、面朝上、背上加起来,整个正方形字符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圆形。也就是说,汉字的表达范围无非就是极点,或者正方形,或者圆形。当我们水平或垂直书写时,我们习惯于使用什么样的手势,这就可以产生什么样的字体风格。作为一个和平直白的词,我们说这种稳定是印刷体字的要求,是一个标准的词。除了印刷字符,所有手写字符都属于单个字符。
比如我们拿正方形和圆形的字体来举例说明。楷书以方为代表,颜体以元为代表。欧阳询的角色在中间相对紧密,但是当他们在周围发展时,他们传统上是陡峭的。可以说四个角上的张力比较强,扩展性比较强。颜体可以说是没有棱角或者棱角很少,非常空,宽而饱满。这两种风格实际上是指他们在书写这些横竖笔画时,习惯性的使用直曲线导致了他们风格的不同。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点画的方向和字体风格的关系。从文案和文案学习的角度来说,我认为首先要判断的是这些基本概念。这种判断需要我们先判断它属于哪种横向和纵向。这些都是书法形式中最基本的概念,我们称之为第一种风格。个人认为这些概念是中国书法文化的核心概念,其他文化内容是次要的。
这个核心概念是什么?就是哲学。意味着书法艺术从一开始就是按照哲学原理来书写和操作的。对汉字的研究,对笔的运用,对一切事物的研究,首先体现的是辩证法,也就是阴阳哲学。向上,向下,向前,向后是方向上的矛盾。中国人的思维观念其实是辩证思维,是阴阳主道的思维。万物分为阴阳两极,中间有一种状态作为平衡。
汉语中很多词是双重的,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按照阴阳两极的方式来划分的:有对立必有音乐,有平直必有柔软必有运动,有男有女,有好人有坏人,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汉语没有专门的反义词词典。其实在汉语里,有一个反义词词典。
其实书法在形式上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了这种传统哲学,这种阴阳哲学。我觉得这是法律,或者也可以叫法律。自然界的一切变化,无非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矛盾的、协调的、互动的。回想起来,我们说用这个概念来评判晋唐书法作品的时候,这些概念是很清晰的。让我们具体看看。只有在点画方向,字体才能写成方形或圆形。传统上方形叫开势,圆形叫闭势。开合本身就是两极的发展趋势,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其实可以标示阴阳两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取向。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点画和笔触方向上的表现处理是完全不同的。
每个人都可以因人而异,开放使用,封闭使用,其他方式使用。但是,不管用什么,总要在里面看到这个概念:开或关,仰或俯,或矛盾或协调。在此,总有阴阳自然规律。我觉得这种东西是书法开始发展成为文人自觉追求的应用文的一种艺术表现。通过形式分析和史料比较,将晋唐书法与同时期的民间书法进行比较。我觉得最大的区别是民间书法的直线度不规则,姿势可能变化很大,但不是按照阴阳矛盾的组织来配置的。
开合等。,民间书法是随便写的,不像文人书法,有着非常清晰的脉络。比如文人书法,难得写个三字,三笔都用一招。但在民间书法中比较常见。比如写佛经的时候,其笔画可能会有一定的粗细变化,一定的长短变化,一定的按压变化,但基本上所有的笔画都是相似的。它不能由一种统一来协调,或者说它的变化是混乱的。文人书法不同,要么三个方向变,要么两个方向一致一变,属于二比一的对比。也就是说,没有哪三个文人墨客的书法笔画是一样的,像程的三斧,只有三个笔画。
什么是学者?我想就这样吧。写不好就得在应用文上耍点小花招。他们不是想让文字写起来容易,而是想让文字写起来难。它们只会让应用文变得复杂。东汉蔡邕曾解释说,书法不被视为实用,而是艺术。
怎么证明?赵翼有篇文章叫《非草书》。这种“无草书”实际上是一种对皇帝的纪念,类似于现任监察委员会或现任NPC代表写的提案。这个提议意味着这些学者在商学院。
他们不是为了学这篇文章而写作,不是为了多读书,多了解里面的文化内容,而是每天在那里练字,比较谁好看谁不好看。为了学习书法,他们衣冠不整,形成这种风气。这种风气就是古人所说的玩物。也就是说,这些学者整天都在那里学习书法,用草书做课堂笔记。做笔记是为了相互交流和写作经验。显然,草书做笔记是不实用的。但这些都是这些人为了彰显个性而玩的东西。我想也就是说,他写奏章的时候,向皇帝提出禁止这种玩物。
但是因为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证明书法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文人追求书法是一种艺术表现,而不是纯粹的写作。我想在他们写作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他们所写的东西和他们所学的庄子之间的矛盾,这些古代哲学观念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以及一些与殷和的伟大“道”完全挂钩、完全对应、完全相通的东西。既然可以相通,那当然可以反映出每个人的阴阳文化,以及他们对自然的不同看法,也就是审美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性格表达方式不同。我还是搞不清楚书法为什么叫书法。理论上我想找这个词,最早是哪个朝代开始的。但我觉得书法,一个法律角色,可以体现古代哲学。我觉得从东汉开始,文人其实在应用文的基础上建立了另一套方法。立法不同于应用文写作艺术,所以在唐代以前的书法理论中,有七八成的理论文章是以法家和兵家的名义命名的。法家的术语有很多,如九时、毕时轮、四时书时、毕前图等。也就是蔡邕开始的时候,他们居然写了这个东西,都是属于造型学的。怎么放一个字,和整理完全一样。法家专门研究形式,这方面的术语很多。我认为,儒家术语,或者说儒家文化,是在唐朝中期才进入书法的。
说到形式,我觉得书法形式的原则是平直到背。不管你是男的还是书法家,我觉得首先要讲道理。无论好人坏人的性格如何,都要以理服人。所以,我个人的书法审美,包括教育,我倾向于讲道理,就是以情为重,以理为先。可以说,我提倡的书法学习方式,就是学习真理的方式。甚至在教学上,我们可以多教是有道理的。情感是个体透露出来的东西。每个人性格不一样,情绪也不一样,很难学。即使你在学书法的时候看到了那种情感的表达,你也学不到那个人的情感。
许巍的东西是好的,他的情绪是丰富的,但是你怎么学都学不会。你无法体会他的感受。这就意味着情感恰好是一个很私人的东西,每个人的情感自然会在阅读和学习中被带出来。这个东西只是不需要单独太在意。如果说你追求的是情感,那我恰好这是在走形式,也就是假装。
现在来说说斜点画。在中国哲学中,我们说过,它只有两个极点:水平和垂直。对于这个斜点画,我在中文里没有发现任何特殊的术语。水平和垂直方向有东南西北,斜点画找不到专门术语。这些话证明中国人的思维是两极的。一极概念是横纵、东南西北,而西北东北属于次概念,也就是说次概念是一极概念的复合词。我们说书法中斜笔画最多。
除了纵横之外,点、撇、压、挑、勾都属于斜点画,斜点画其实显得最多。斜点画在书法中起什么作用?起到平衡作用。斜点画起到平衡阴阳的作用。比如我们写一个米字。斜点画成45度时,相对于水平杆和垂直杆的矛盾是不偏不倚的;如果我这样写,它现在很强;另一方面,我这样写的时候,纵向很强。这说明斜点画起到了平衡的作用。
斜点画很多,不重要,但斜点画恰好是两个基本矛盾的对象:横向和纵向。在我的形象里,横纵是共产党和国民党,斜点画是劳动人民和群众。当人民群众遵循两党关系的历史模式时,他们就趋向于平衡,即三国站在一起。谁能让人民跟着谁就赢了。横竿和竖竿的矛盾,谁赢了斜点画,谁就赢了,也就是谁潜力大。其实课本上所有的斜笔画都标有这个,比如点、斜点、平点、竖点;左,平左,竖左,平左,都标了,电位偏哪边。
但具体用什么时候,就看你想把这个字写成什么样的势了。这意味着,如果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字帖,我们应该特别熟悉这个概念。横、竖、每一个斜划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到什么程度,是无偏的45度角,是向纵向倾斜还是横向倾斜?你必须准确判断这些方向。如果你不判断清楚,我们说现实是你对人民的基本立场迷茫。领导最怕的是对群众立场的迷茫。
一旦明确了这些方向的基本概念,也就是说到了字帖,尤其是到了经典作品,笔画的方向,也就是手势,就不是随便自然的乱涂乱画了。争先恐后它不会是永恒的经典。尤其是比较经典的,比如《兰亭序》、《祭侄稿》,就不要给个大概的概念了。
我觉得应该是什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字帖是什么样的。这个方向不是那么明确,但确实有这样的姿态。全力以赴就好。我认为这是迫在眉睫的。我强化了其中无形的内在姿态。这叫迫近方向。我们现在需要训练的,其实是对其内在潜能的敏感。
当我们写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平静地写,而不是急剧地写。当我们提示时,你会真正感受到技术难度,一切都很强很难。我们说经典作品看起来简单易行,但分析起来,各方面都很强。我想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学习明清书法已经很流行了。但作为一个人,我一直在研究晋唐和二王的事情。我认为从内部分析,我得出的结论是,金唐作品中的矛盾倾向,尤其是两极之间的跨度,比明清时期强得多。
个人觉得连视觉张力都强很多。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字帖,看字帖,对原作敏感,对它的笔触敏感,对点画方向体现的阴阳原理敏感,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方向到此结束。作为学习的方向,其实我们已经说过基本上有六个概念,即横判平正,竖判正反,每一个斜点画分为三个部分。其实你判断清楚,稍微夸张一点,你能轻松写出来的特征就会更强。
第二,点画的长度
汉字的形象除了方向关系外,还有一定的点画长度关系。这也是书法造型的表现,也是最基本的形式要素之一。点画的长度实际上取决于钢笔的起点和终点,每一个点画的长度都是由其起点和终点决定的,即点画长度之间的关系。最外面的起点和终点相连的形状称为单词的基本形状。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正确把握这种形式。而且形状把握准确,也就是说起止点,方向是对的。比如我写三个,一个长一个短。这种基本形式已经改变了。
其实还是个三,只是形状不一样。说到基本型,其实我的形象就像是一个国家的领土。这些点是相连的,是国家的界碑。再出去一点,就说方圆千里,内蒙要收回来了,就是这个意思。另一方面,它应该在这里,但我们不能写它。我们说方圆消失在千里之外,我们出卖了我们的国家。那么我的意思是基本形状和点画的起止点很重要。其实这个基本形态的变化取决于点画的长度,也就是说你觉得这个字体的变化其实更多的是取决于点画的长度。
尤其是书法造型上下左右呼应的环顾四周,起伏的感觉完全取决于这个东西。当我拉伸我的左侧时,它变成这个姿势,当我缩短它时,它又改变它的姿势。点画长度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是很重要。也就是说,面对字帖,一定要准确判断影响外围基本形态的点。判断不准确或者缺乏对整个内容的判断意识,我觉得光凭一个大概的感觉是不行的。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把形象说出来,把基本形态作为国家的领土,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都会随时争夺每一寸土地,没有什么好讨论的。这涉及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和国家领土的完整。所以点画的起止点训练一定要严谨。笔画和基本形式是书法造型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解决刷子怎么走,方向对不对的问题,一个是多长多短的问题。
第三,点画的位置
如果你绘制位置关系,你将具体解决内部关系。点画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也就是说,一个字里不同的笔画,比如三个的三个笔画,放在什么位置。我可以把这条水平线放在这里或那里。方向和基本形状是准确的,但由于三个笔画的密度关系不同,会导致收紧、放松或松开。
就在讲座之前,一位先生问我:书法创作如何表现个性?其实现在就这样了。当我想用稳定型的时候,我会更对称,稳定性更强。如果我想让它矛盾,我就打开密度和密度的关系。那么是哪边呢?这和个人审美有关。
稍微平和一点的人可能会稍微对称一点。年轻人喜欢张扬,他可能带的矛盾比较多。当然同样是玩的密度,级别分高低。有的人玩的好,有的人玩的太多。比如写三个字的时候,在民族文化的审美心理中,平均写三个横线是很正常的,这种疏密的方法很常见。写三个字会让你觉得很紧,好像有点不正常。
也就是说,什么是变化,我要追求什么样的密度变化,这个或者那个,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大家都能接受。但是做起来太多了。如果变化过度,看起来是人为的,为了制造这个密度而制造这个密度就变成了。理论上,改变的角度本身就是为了丰富。但是一旦通过了这个审美标准,就太不一样了,审美心理很偏颇,也就是说,异常太多。过度其实就是矫情。
这个点画位置有很多内容,像现在这样,就是距离关系。间距关系主要指同方向点画的关系,同方向点画主要取决于其间距距离。汉字里有最多的横点画。如果你在同一个方向画一个以上的点,你必须看它们之间的距离。判断是否等距就够了。等距是稳定的,稳定是静止的,容易导致安静和稳定。距离不对等意味着有密度和变化,容易导致运动和移动。判断清楚了,其实就抓住了基本矛盾。
点画位置的第二种关系是交接和穿插的关系,是指不同点画的关系。如果看两个相连的笔画,一定知道是什么关系。也就是说,交接的时候主要看什么?主要看分段。是什么样的划分?是中间还是偏?中点在中间位置,偏点是上下左右。中是稳定型,偏是可变型,跟密度和运动有关。
第三个是断开关系,这个也很重要。比如你可以写一个宝盖头,叫连或者段。甚至看起来很紧,断了就显得稀疏。也是书法中的重要表现。任何行程都可以做得更紧或更松。假设我们现在写一个主角。这样看着紧,这样看着松。从可视性的角度来看都是可以的。在完全紧密和完全断开的尺度上,这方面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主角的部分可以写成左紧右松,或者右紧左松。紧密标志着结束;松,其空对外开放,即开放。
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开合关系需要看左右线的呼应。那些笔画是如何相互呼应的?上下之间如何呼应?你是如何组织这种趋势的?如何组织这种紧密的关系?像这些,在传统经典作品中非常丰富和完美。对于这种连接,它们可以任意组合。在公司,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个叫真正的公司。第二种叫虚连接,第三种叫穿连接。基本上只有远近关系。
还有一种更详细的关系,就是重叠关系。重叠关系主要是指笔折叠的地方。比如写一个口语单词。也就是说,当这些笔画转向时,它们就改变了方向。一个字可以写成不同的嘴巴,这是重叠方式的区别。在这个折叠笔的地方,问题是谁横向纵向上前,谁挡谁。其实在汉字中,具体应用,会有很多地方把这些笔折起来。
比如我们写一个字,你一笔全写,看起来很无能。其实修复这些重叠的关系是没有问题的。我有一张不偏不倚的嘴,另一张我会处理,另一张我会改变重叠的方式。那么我们说书法的精妙之处就在这里,因为它不能来来去去,只知道一种方法,所以不能好看。我们说经典的东西真的很抢眼。看那些晋唐的东西,细节都很醒目。
那在民间书法中,可能有大或小的疏密关系,看似变化很大,但实际上很多细节的处理只有一两个招数。喜欢看文人墨客的书法,其实自觉写一个字是很微妙的。说到点画的形状和质感,还涉及到笔画的粗细,这是比较细致的折叠笔。例如,书写挂钩可以写成许多不同的挂钩。
点画位置的内容就在这四个方面,有很多东西:距离关系主要是同方向点画,看是等距还是不等距;交出穿插关系,看是分裂还是局部;到底是什么样的连接,真实连接,虚拟连接还是断开连接?断开取决于断开的距离。你首先要做出理性的判断。第四是精研——更细致的加工。
点绘方向、点绘长度、点绘位置都属于书法构图和字法的内容。点画的方向是手势,主要决定手势和手部运动的方向;点画的长度解决了基本形状的问题,就像国家地图一样,形状不准确;点画位置的关系就像解决人民内部的问题一样,属于领地。一个汉字里什么是疏什么是密,这是一个内部问题。点画的形状和纹理属于文字的范畴。书法中,空主要指黑白关系。点画作为一个书写问题,其形状和纹理只解决了黑色部分的问题,即黑色部分点画单一的问题。让我们从画形状开始。
第四,点画形状
任何点画在视觉上都有一定的厚度和宽度,可见。我们说用笔是看不见的。应该说没有正宗的笔法,都是猜出来的,就是估计在粗细上。这些厚度是通过提起和按压笔来确定的。注意,笔的使用随时都是双重的:提与按,粗与细,宽与窄,这是矛盾的。点画的基本形状有五种:平移,也就是同样的粗细;由粗到细;从细到粗;两头粗中间细;两头细中间粗。我们在判断一张点画的时候,其实首先要了解它的升降和按压方法。不懂就做不好。人是逐渐抬起还是按压,完全不一样。
除了中间部分的举压方式外,中国书法中特有的笔就是起点的形状。西方点画也有起伏和粗细,但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个出发点。在书法中,起点包含了更丰富、更难的笔内容。也就是说更多的笔法内容在起点。如果起点大,那就是正方形和圆形的问题。正方形和圆形是视觉上看到的,是由笔的隐露决定的。藏和露也是一组矛盾,就像提和压一样,是对立的运动。
所谓方,一般有锐角,属于方,尖也属于方,完全平也属于方;而只要没有锐角,我们就可以回到一个圆。相对来说,在行书中,展现锋的案例比较多。当我们分析方笔时,我们只需要区分它是前向锋还是反向锋。冯路很容易解决。现在的关键词是藏语锋。笔法的内容是一种隐藏正面的方式,一种是写对方向的“8”,一种是写反方向的“8”。舜之言近于转,其源出于篆书。甚至可以说,舜转的笔法其实是宽广的;逆字出自隶书,相对来说更“厉”,效果是方感觉更强。我们说写一个“三”字,完全通顺,然后就是一顿饭什么的,难度大,出发点变化大。
我们可以做一个方笔,一个可以是圆的,厚的,薄的,另一个几乎是平移的。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可以采用稳定型,不管形状还是外形,都不改变,因为改变外形太肤浅了。我在空之间的造型中不玩这种姿势变化,但我的矛盾主要在于这些东西的抬和压的效果,是转还是折,是前进还是后退,是方形还是圆形。这里我们说点画方向的笔画组合,点画的长度关系,点画位置的密度等。,涉及到抬压的方式,以及点画形状的方式。其实一句话,我们说的二元性概念至少有十套真理。
为什么说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艺术?我的理解是因为它的抽象性,看似简单无像,其实整个宇宙似乎包含了所有的概念。关键是看不看。我们必须熟悉和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将这样看待它们。只有当你看到它们,或者当你有意识地表达它们的时候,人们才会感受到你的内涵。
其实我们说欣赏,从技术和形式上体现哲学的概念,有那么多丰富的关系。应该说已经有很多文化内容了,再加上艺术家本身的文化素养,就更多了。我想我们只是强调了形式之外的东西太多,反过来人们也不会看形式所体现的文化内容。
你看,任何一个官员写的都是书法,任何一个大学教授写的都是书法。好像谁都可以冒充书法家。其实我们已经说过,从传统的古典书法家来说,每一笔每一画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拍出来也是合理的。我们现在的大学教授和知识分子其实很多都不懂这些东西。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文化内容不是一回事。情绪在,理智没了。
但是谁没有情绪呢?就算傻子也有感情!换句话说,现代人很容易胆大妄为,谁敢乱写就像艺术家一样。但就像装疯一样。他装疯了很久。一群矛盾是没有意义的。他只是在那里撒野。看看赵孟頫这样的高手,看似平和,实则玩了很多矛盾。人就像打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内功深厚。这是点画形状!
第五,点画质感
先说点画的质感。点画的质感就是我感觉到的点画的质感、质感和效果,比如干、亮、暗、力度等。也就是说这个点画是软的,这个点画是硬的。以上四个部分都可以通过现代科技进行复制,但这一部分是不能复制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书法的灵魂。我的意思是:点画的质感是书法的灵魂!
比如洪妙,一个小学生画的,一个书法家画的,也有同样的效果,但是稍微有经验的人可以看到,这个孩子没有权力,而这个书法家有权力。这个区别就是力度感,就是点画的质感问题。造型和造型可以做的一样,但是点画的质感做不出来,嫩嫩的,到不了。同样的,拉一个点画,纯粹这样拉中心,涉及到力度的问题。这个要看经验,很微妙很神秘。
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如何体现点画的质感?画质感涉及的方面太多了,首先是工具。不同的工具会立刻导致点画的纹理不同,郎浩和杨浩写的点画的纹理也会不同。涉及材料,生米纸、熟米纸、丝绸、皱纹纸上的书写有不同的纹理,包括我们的书写姿势,高举或低高举,五指或三指书写,回腕法等方法,书写方法之间的关系,书写过程中的关系,手腕或手指,都会导致一些不同的效果。
具体到人的心理,艺术家的心理,更不一样!比如吃饱了和饿了就不一样了。和我自己一样,饿了比吃饱了写的好。饿了就感觉,写的很有力。吃饱了就写的有点松松垮垮。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至少我是这样。更何况没有办法控制人的情绪,情绪,心理问题。他们开心抑郁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喝酒前后都不一样。我们说纹理问题涉及气息,点画的纹理与手、心、手上的信息密切相关。你知道什么效果,但是你想做也做不到。
我刚刚写了一个美丽的柏菲,但这个结并不完美。重写一个,心结很美,但是美丽的柏菲写不出来。传说当时王羲之对《兰亭序》不满意。回来以后写了好多,还是不如第一部。这意味着他认为他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中所有应该纠正的问题,但他不能做第一个问题中最好的事情。然后,我觉得我做不到的气息和点画的质感有关。
你可以让它变圆变空,但每次都不一样,都会过去。可能你还没吃饭,写的时候喝了点酒罚了几杯酒。当时没吃饭,饿了,写的也不错,但是吃完回来就没这种感觉了。
至于形式的基本要素,我主要说一种书法风格。任何书法风格都是这五种元素同时作用的结果,任何书法现象都可以说是由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等我们了解了这些要素之后,就可以做更细致的观察了。同时,我觉得这些概念中的两重性很重要。从历史发展来看,蔡邕等人创造了这些东西。他曾经说过:书其实是从自然规律中提取规律,所以你只需要学会区分阴阳。阴阳其实是一个原理,这个原理其实就是动静原理。一旦你明白了,我们讲这些具体概念的时候,你就一个个组织起来,有效的组织起来,肯定会有形式的。
那大家都在这套规则里,你是怎么组织的?怎么能表现出这种感觉?我觉得不需要感情。比如我今天喝了酒,我喝酒的时候也能表现出这个道理。情绪可以随时改变,但是道不能改变,每天都可以改变,但是大道不能改变。我最近反思的结果是,书法过去的文字是一种修养和理解古代文化顶层的形而上哲学的活动,不太实用。
从传统的角度来说,并没有谈创作。在已经存在的阴阳“道”的集合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理解的,你能个别理解的“道”是好事。现在说创作,就是我和别人不一样,我在创作,试图让创作和别人不一样,感觉那里变形了。谁写得大胆,谁嘴里不敢说话,古代文学谁就能多说话,老子、庄子、论语什么的多背诵,其实写出来就不是这样了。
我的意思是,从正式的角度来看,我们缺乏与文化的沟通。至少我觉得我们在教育上打破了这一套东西。如果是从孩子教育的角度,我自己的倾向是,如果孩子学书法,比如让孩子写“三”字,理解“提按”这个概念,理解阴阳矛盾,远比写一个标准字好。
因为他写了这个字,他知道我们古代的知识分子在实际的事情上表现出深刻的“道”,他以后也不可能成为书法家,但事实是他用最基本的“道”绕过了别人。我们现在写的是一个标准的字,工整大方,仿佛在传承传统文化。感觉对传统文化没什么感觉,无非就是把字写对了。真正的传统,真正深刻的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式,观察事物的方式和感受的方式,其实他不懂。
1.《点构成的画 书法形式构成的5个要素:点画的方向、长度、位置、形状、质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点构成的画 书法形式构成的5个要素:点画的方向、长度、位置、形状、质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593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