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奇闻趣事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潘光哲谈晚清的世界知识及传播

盘光者

现代东亚的学者,面对以前未知的知识世界,就像进入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仓库”。各种各样的信息、思想和概念可以激发多样化思维和想象力的“思想资源”。他们共同遵循的是可以称之为追求“世界知识”的思想道路。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光哲先生今年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新书《在现代中国创造世界知识》。他认为:“仔细考察中国近代史上知识生产方式的形成历史,就会发现,现有的知识状况和研究视野不仅是后继者开始知识生产之旅的起点,也是阻碍他们环顾四周的无形之眼。”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你的著作中提出的中国近代的“世界知识”和“知识仓库”理论以及背后的问题意识?

潘光泽:19世纪清朝和东亚世界所遭受的挑战和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如何理解这段历史的后续效应?可以说,拙文是回答这个历史问题的一种方式。

比如在本书导言的开头,引用了19世纪东亚世界的两位杰出人士香山和康有为,如何以俄国彼得大帝为榜样,构思一个自己民族生存和自强的计划。佐久法史和康有为是否正确理解彼得大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位思想家在具体的时间空背景下可以称得上是一流的思想家。他们依靠什么样的知识来进行构思和想象的概念之旅,以应对世界的变化?我的解读是,当时任何一个用心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变化的本源,思考应对之道,并遵循同一方向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追求“世界知识”的思想道路。在他们特定的生活世界里,确实有一个未知的知识世界,或者整个世界的情况,或者为新的学习提供的信息,甚至是新的媒体,看似无边无际,总能吸引好奇的人去搞清楚是什么。

左九涧香山

康有为

但是,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我们不能讲道理。我的书用具体的案例解释了现代中国的“世界知识”是如何产生和产生的,从而为现代中国思想文化世界的洪流提供了另一个理解和认识的角度。因此,为了描述这个过程,我创造了一个寓言,说他们就像进入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仓库”,只要他们愿意直着走,成卷阅读,随意阅读,各种信息、想法和概念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迎面而来:他们是没听说过的其他国家不为人知的异国风情、制度和伦理,或者是在邦奇以外看不到的技术。要么让人深思,要么让人摇头叹息。看量的话,总能撼动那些招惹怪路虎的人的心灵,进而汲取能激起多元思维和想象力的“思想资源”。

我的解读力求建立在接近历史本身的基础上,而不是用空这种泛概念来做文章,这是我们目前可以自由捕捉的。毕竟那些做法离错位时间的概念游戏空不远了。在讨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复杂现象时,我们当然会进行“概念化”的工作。也就是说,这本书以“知识仓库”作为对朱、元、等编著的《海国志》、《瀛寰志略》等书进行综合解读的意义,也是作者个人“概念化”操作的结果。作者进一步探讨了“知识仓库”所提供的“意识形态资源”如何为当代中国追求“世界知识”的进程提供意识形态动力。但本文对这些历史现象的“概念化”,是试图尽可能回归史料基础,从而接近历史本来状态的结果,而不是用我们已经知道的各种“理论”去“引导”个人去解释这些历史现象。也就是说,正如引言中所论证的,康有为以彼得大帝为楷模的演讲,其实不仅仅是“凿空”的理论,更是晚清知识分子通过“知识仓库”真正追求“世界知识”的过程。

通过对“知识仓库”及其影响的研究,了解它的起源,了解它的起源和背景,无疑可以提醒我们,中国近代史舞台上出现的各种说法,都是漫长的历史进程与现实需要纠缠在一起的产物;一旦“历史化”,就能显示出他们在历史/生活世界中的意义和地位,但未必“理所当然”,也肯定不是“理所当然”;挑战现实的意识形态霸权将无限激励我们。

你在书中认为晚清报刊是中国人获取“世界知识”的重要途径。这些报刊的默认读者是当时的知识精英吗?如何看待这些被塑造的“世界知识”对知识精英乃至政治势力的影响?

潘光哲:比如在《创造大众空世界知识之室:时代翻译研究》一章中,确实可以想见报刊对晚清中国创造和生产大众空世界知识之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历史语境来看,晚清改良派知识分子都十分重视现代报刊的意义和作用。例如,郑将《日报社》视为“泰国西部的民政枢纽”,并举证生动地论证了西方国家的“报纸”具有深刻的政治效应——“在人群中、隐秘中、作为”。康有为也视报纸为“日见所闻,能通时务”的工具,故应赏赐民间编制。1896年,当王、、梁启超等人欲创办《泰晤士报》时,他们宣称《泰晤士报》应努力“广译以供选择”,并发明“政治学应是理性的”,翻译“世界各地的报纸”。1896年8月9日《时事》第一卷出版面向大众时,首先引起读者眼球的是梁启超的“谈报利国事”论。他热情地表示,报刊应该“广泛翻译梧州最近发生的事件,这样读者就应该了解整个国家的大局,而不是傲慢地坐在井里讨论世界”。

当然,媒体本身也是信息/知识的“过滤器”。从《泰晤士报》的选题来看,即使是通过外国的眼光来看自己,也反复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观照。比如《泰晤士报》上不乏外国对中国内部动乱的报道的翻译;但对于一度被视为“土匪”的孙中山来说,当外国媒体报道他在伦敦遭遇“灾难”时,《泰晤士报》越来越关注,发表了许多关于孙中山遭遇的译文,涉及《泰晤士报》社长梁启超、孙中山等,这样的关注显然不是将孙中山等同于一般的“土匪乱象”。在外国翻译的帮助下,《泰晤士报》也为这场非常激烈的改革运动打开了眼界。比如伦敦《东方日报》对“中国不能改革”的翻译,指的是陈改革的可能方向:“中国改革的愿望,必须从撤销都察院、翰林阁开始。撤,然后削总督之权,或者削总督之名,只立总督...如果不改造,那么无论谁遇到辱骂,无论如何,你都只能忍着。”虽然文末有附语,但写着“以上两篇都是英文报纸,因为是按译文翻译的,可见外人偷窥我国的意思。至于说不说,读者自己说就行了,没什么可赘述的。”诸如此类,各种“此处无银320”之类的宣言,政治意图其实很明显。其实这也说明当时的“世界知识”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些报刊讨论政治问题的某种论证资源。

再比如,从上海《紫林溪报》手稿翻译过来的《时事》,不仅宣称“中国要开民智”,还提出了具体的方案:“要广泛传播有用的、有用的学问,比如各国的政局,在考试的时候用它当谋士;国家编辑各种初学读物,在民间传播。”这相当于为“开启民智”运动提供了一个参考方案。

因此,《泰晤士报》的讨论和翻译正在引起读者的兴趣。所以,比如后来商务印书馆的灵魂人物之一的高,在《泰晤士报》出来的时候,只是蛰伏在福州的一个角落里。有一次他读《泰晤士报》,对它的丰富内容深有感触,但也担心它可能会带来麻烦。因此,他给王等发了一封信。,并大谈特谈,说服《泰晤士报》发表的《民权》一文,以及翻译的美国总统的出身和欧洲政党对民主的鼓吹“都有深远的意图”,但恐怕难免会使“守旧的人有更多的借口来迷惑和倾听”。举个例子,它清楚地反映了《泰晤士报》是以饱满的心自然地生产/传播“世界知识”,有心的人能读懂这些信息的“弦外之音”。特别是要了解《世说新语》与高的互动反应,笔者主要借助《王师友书信》等史料,南京:凤凰出版社,2019年修订更新。因此,即使现代报纸上的许多读者来信很可能是编辑编造的,但我们可以想象,《泰晤士报》的读者确实充满了兴奋,通过阅读和讨论“世界知识”来与它的编辑互动。

在现代中国创造“世界知识”

你在书中指出,当时很多流行的概念都是以中国经典的形式出现的,有助于中国人理解西学,也应该是误导。是这样吗?

潘光泽:总之“明清西学说”流行了一段时间。例如,张籽沐和他在这本书里提到的主要著作:《瀛海论》和《预言词》都是名著。张籽沐系统地引用了文化生活各个领域的大量例子,并对它们进行比较,试图探讨中西之间的差异。虽然他的中心意图是展示“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观的具体标志,但他具体展示了“用中国人解释西方”的思维方式,这自然为继承西学提供了一些动力。正如传教士蒂莫西·理查德在《晚清中国西方政体式知识的创造与建构》一章中所论述的《太溪新史概论》一样,面对“政体选择”的问题,它只强调“国家以人为本”,表现出中国传统的“民本论”话语模式,这仍然是思想市场上的主流观念。即使受过西方教育的孙中山以“共和”为革命宗旨,他的解释也是“共和是中国治理天下之神,先贤之遗也。说起古人,我们总是推崇三代之治,不知道三代之治,但其实可以得到共和之神的骨髓。”我们把传统的三代看作是政治乌托邦的想象,并结合现代共和的实践。章士钊将宫崎骏的自传《三十三年の梦》称为《孙逸仙》,这在当时非常流行,也不无道理。

这是一个曾经主导中国近代思想界的意识形态现象,当然也是一个漫长的“跨语言实践”过程的产物。“跨语言实践”是刘禾教授的创作。她认为,“由于中国现代意识形态传统始于翻译、改写、挪用等与西方相关的跨语言实践,这种研究必然会以翻译为起点”。在她看来,“学习跨语言的实用知识就是考察新词、新义、新话语、新表达方式,因为主语言和客户,因此,当概念从客语言转移到主语言时,意义是在主语言的母语环境中发明创造而不是改变的。然而,“周虽为旧州,其命已改”。“跨语言实践”的“中介语”不一定是“中国”与“西方”/“古代”与“现在”的二元对立。古代的“共和国”等词语,作为认识的对象,往往可以穿梭于古今中外,凝聚着人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想象;各路理论家根据他们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把它构建成一个全新的符号框架,既不是“中国”,也不是“西方”,既不是“古代”,也不是“今天”。它实际上能产生与现实相符或接近历史状态的意义,也确实能在特定的环境中为自己主张论据,或者为开展行动找到合法性。研究这些意义语境的意识形态话题,如何将其构建成一个全新的符号框架,以及“古为今用”的历史进程,对于我们思考类似的词语和思想,如何成为不言而喻的绝对真理术语,有很大的帮助。

这些“世界知识”在东亚与中日韩共享,但不同国家对不同类别的世界知识有不同的反应。能否举几个例子说说原因?在你定义的知识仓库中,世界史和国际法是如何衔接的?我们觉得世界史对人的影响很大,但可能会松散地理解为客观知识,而国际法所体现的普遍主义似乎是更大的挑战。

潘光哲:正如《晚清中国西方政权型知识‘概念工程’的创造与建构》一书所显示的,在日本近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加藤弘之的“邻里关系”呼吁日本在清帝国的形势下推进自身的改革。这本书的数据库之一可能是徐继畲编的《迎欢陆贽》。稍微可想而知,东亚知识分子与润共享“知识仓库”而且,英欢陆贽、国海屠呦呦之类的书在朝鲜也很受重视,朝鲜“文明思想”的开创者朴觉寿更是视前者为“外事必知”的读书人。1876年2月,在《修日鲜货条例》签署后,朝鲜李朝政府派修使者金启秀等代表团访问日本。此行期间,金启秀写了《日本东游记》,记录了此次访问的经历,并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是“六国联盟等国与国之间的联盟法”。可想而知,这些“常识性文本”的影响。不知道外国的位置和情况,怎么能按照《万国公法》规定的国际秩序相互沟通,甚至按照它去争夺国家权力呢?

实际上,这取决于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对知识分子如何思考自己的想法和构建国家局势及其未来的理解。这恰恰是“近代中国“转型时代”的地理想象”一章,描述晚清士人如何依托已有的地理知识,在无限的想象中,被视为铸造真假的思想动力源泉空。正是对世界信息的掌握和理解越来越广泛,激发的意识形态反应也是多元多样的。就像那一章告诉我们,五四运动期间,知识界精英得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欧洲战争”的结束成了“好消息”。原因在于,它们与中国的现实情况和世界形势密切相关,世界格局的变化必然会影响中国。

在你看来,在现代思想史的研究中,如何借鉴“知识仓库”的概念来分析现代知识生产方式的形成?

潘光哲:《序言》一书中有一句话,“前人如何试图突破现有的知识监狱,放眼世界,努力追求‘世界知识’?”这本小书只选取了部分案例,认为在调查中有自己的不足。然而,蜡烛在一个角落里发光,光应该在那里。这本书的研究成果是以史料为依据的,而不是空,尤其是个人研究,往往铸新词以示新意;但正如本书导言所述,只要我们仔细审视中国近代史上知识生产方式的形成历史,就会发现,现有的知识状况和研究视野,不仅是后继者开始知识生产之旅的起点,也是阻碍他们环顾四周的无形之眼。总之,我们所依赖的现有的知识基础,不一定是牢固的,不可动摇的。在口号宣言层面批判现有历史知识的成果是一回事;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如何表现则是另一回事。这本书的章节希望通过具体的研究实例,不仅可以阐明中国近代史的另一个方面,也可以为我们反思历史知识提供一种可能的方式。

如果你想调整改造研究和认知的视野,不受已有知识的束缚,准确把握思想观念变化的具体历史脉络/场景,就可以及时回归历史本身,千万不要只说空,而要真正依靠具体历史实践的展示。否则葫芦喝画鬼只是裹在学术外衣下的信息积累,肯定无助于实质性历史知识的增长。也就是说,如果说这本书讨论的是晚清和中国的西方政体类型知识的引进和传播,那么它是从更为详细的“脉络”讨论开始的。因此,如果这一章特别比较这份名单,就可以看出蒋敦复和王韬在西方政体类型知识前后的变化,以显示他们对西方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的贡献;并分析了“政权型知识的‘概念工程’在特定时期的杂音和同源性”,其用意在于加深我们对晚清中国思想界西方政权型知识的多种模式的认识,进而反思,中国/中国人开始走向“民主之路”,并竭力欢迎“德先生”, 不是因为前人积极“宣传”或“发扬”民主思想”各方面知识分子的思维和言论都有自己的进化脉络,应该回到他们出来理解的最初场景; 而不是简单地将这些复杂的历史现象/事实概念化,甚至成为书写“中国民主思想史”的自然部分。

所以作者的研究路径难免繁琐,意图在于提醒中国学术界的共同利益。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的宏观综合和写作,要建立在相对稳定的知识基础上,要对我们继承的历史和思想传统进行无尽的解读和追索。不管这些行为是否名副其实,如果你能得到同样好的批评和建议,那将是作者最大的荣誉。

1.《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潘光哲谈晚清的世界知识及传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潘光哲谈晚清的世界知识及传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615096.html

上一篇

欧洲议会议员呼吁欧洲国家与中国加强合作 事情经过真相揭秘!

下一篇

为何印度新冠疫苗接种如此迟缓 事情经过真相揭秘!

欧洲议会议员呼吁欧洲国家与中国加强合作 事情经过真相揭秘!

欧洲议会议员呼吁欧洲国家与中国加强合作 事情经过真相揭秘!

当地时间5月5日,欧洲议会议员华莱士在其官方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段自己在议会上的发言视频。华莱士表示,中国刚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减贫计划,而反观西方国家,无家可归者人数创造了新的纪录。华莱士表示,在缓解气候问题以及应对新冠疫情...

林孝俊10月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杯 过程真相详细揭秘!

林孝俊10月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杯 过程真相详细揭秘!

据韩国媒体“YTN”6日报道,已经入籍中国的前韩国短道速滑冬奥会冠军林孝俊,将在10月代表中国队参加短道速滑世界杯。该媒体援引韩国冰上项目一位负责人称,林孝俊上个月开始就已经在北京跟队训练。今年10月的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将成为...

欧洲议会议员呼吁欧洲国家与中国加强合作 事件详情始末介绍!

欧洲议会议员呼吁欧洲国家与中国加强合作 事件详情始末介绍!

当地时间5月5日,欧洲议会议员华莱士在其官方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段自己在议会上的发言视频。华莱士表示,中国刚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减贫计划,而反观西方国家,无家可归者人数创造了新的纪录。华莱士表示,在缓解气候问题以及应对新冠疫情...

欧洲议会议员呼吁欧洲国家与中国加强合作 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欧洲议会议员呼吁欧洲国家与中国加强合作 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当地时间5月5日,欧洲议会议员华莱士在其官方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段自己在议会上的发言视频。华莱士表示,中国刚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减贫计划,而反观西方国家,无家可归者人数创造了新的纪录。华莱士表示,在缓解气候问题以及应对新冠疫情...

相亲去哪里找 中国单身地图:大数据告诉你,该去哪里找对象

  • 相亲去哪里找 中国单身地图:大数据告诉你,该去哪里找对象
  • 相亲去哪里找 中国单身地图:大数据告诉你,该去哪里找对象
  • 相亲去哪里找 中国单身地图:大数据告诉你,该去哪里找对象

沈思 木瓜移动科技创始人,中国最美CEO沈思

  • 沈思 木瓜移动科技创始人,中国最美CEO沈思
  • 沈思 木瓜移动科技创始人,中国最美CEO沈思
  • 沈思 木瓜移动科技创始人,中国最美CEO沈思

欧洲土豆减产 进口增长700倍!“欧洲粮仓”甚至从非洲进口马铃薯!加速靠近中国?

  • 欧洲土豆减产 进口增长700倍!“欧洲粮仓”甚至从非洲进口马铃薯!加速靠近中国?
  • 欧洲土豆减产 进口增长700倍!“欧洲粮仓”甚至从非洲进口马铃薯!加速靠近中国?
  • 欧洲土豆减产 进口增长700倍!“欧洲粮仓”甚至从非洲进口马铃薯!加速靠近中国?
默克尔:和中国对着干很多全球性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对此大家怎么看?

默克尔:和中国对着干很多全球性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对此大家怎么看?

德国总理默克尔5日以视频形式出席德国联邦议院基民盟和基社盟党团的一场会议时表示,德国完全希望中国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国家能够取得好的发展、中国人民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同时也希望中国能够继续紧密融入多边秩序。她表示,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