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国美食,今天我们要讲一讲中国历史上面条的发明和发展!
面条起源于中国,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面条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可作为主食和快餐。早已被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面条是将谷物或豆类的面粉用水磨成面团,然后压成或滚成或滚成块,再切或压成,或搓、拉、揉成条或小块,最后煮熟、炸、炖、炸而成的一种食品。花样繁多,品种繁多。地方特色极其丰富。中国、阿拉伯、意大利都号称是面条的发源地,但能考面的最早文字记载是东汉的中国。此外,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在青海省民和县拉家遗址发现了有4000多年历史的面条。面条长约50厘米,宽约0.3厘米,由小米制成,有最早的文字和实物证据。显然,面条起源于中国。
面条在不同朝代都有记载。有东汉初年、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后期的历史记载。然而,起初面条的名字并不统一。除了水煮面、烧饼、汤饼之外,又叫水引饼、不撑饼、馊饼。“面”字直到宋代才正式使用;“面”是长条,但花样无数。什么冷煮、温煮、素面、炒面都是“面”;面条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卷、切、拨、抿、搓、压、搓、漏、拉...中国面条不仅是经济饱腹的主食,也是品味高雅的最佳食物。据史书记载,很多达官贵人喜欢吃面条,用面食招待贵宾。唐朝提到冬天朝廷要“汤饼”;夏天做“冷淘”。元代出现了可以长期保存的“挂面”;到了明代,又出现了技艺高超的“拉面”。这些面条制作技术的出现,为面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清代最有意义的是“五香面”、“八宝面”的出现,方便面的前身“逸夫面”出现在乾隆时期,可以腌制油炸。事实上,中国面食在清代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和明确,甚至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如中国五大名面:四川的丹丹面、两广的义夫面、北方的扎江面、山西的刀孝面、武汉的热干面。加上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中国的面条和面食文化将在世界范围内大放异彩。
1.《中国古代发明 中国历史上面条的发明与发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古代发明 中国历史上面条的发明与发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633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