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个常用词叫“四世三公”,最早是三国时期用来形容袁绍家族的。所谓“三公”,主要是指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设置的“司徒、司马、司空”三个最高级官员,分别掌管国家的行政、军事和监察大权。如果一个家族连续四代每代都有国家三大高官之一,那就说这个家族有“四代三公”。

封建社会“天意未尝难问”,虎视眈眈的陪伴着你,再加上朝廷内外的勾心斗角和砸台;一个家庭能有一个人成为百年“三公”之一,是莫大的荣幸。能连续三四代都是这样的高官,可以说是家族祖坟上烧高香,绝对难得。

东汉时,汉朝之一,汝南县的袁绍家族曾有此殊荣。元家始祖袁安,东汉时担任司空和司徒。其子为王朝的司空,其孙在汉武帝刘治时期担任司徒、司空、太尉、玄孙袁。因为元安第四代是“三公”中的袁峰和魏源,所以袁家被称为“四奢三公”。

其实袁绍本人也曾处于“三公”的地位。建安二年,皇帝曹操势力不如当时的袁绍,东有徐州吕布,西有南阳张绣,南有淮南袁术,无不虎视眈眈。曹操当时难以与袁绍抗衡,只能采取克制隐忍的策略,派大儒、著名学者孔融到邺城,以皇帝的名义拜袁绍为大将军、太尉,暂时缓解矛盾。就这样,袁家连续五代被列为“三公”。后来他的弟弟袁术在淮南被称为“钟氏之帝”,所以后世也称袁氏为“三公五帝一帝”。

说到这,就要说三国时期的兄弟霸主袁绍和袁术了。袁绍和袁术的爸爸是“三公”袁凤的第四代,而袁绍是袁凤的幸运侍女所生的长子。所谓“嫔妃生长子”,袁术是妻子生的弟弟。后来袁绍被程远收养,所以袁绍和袁术是血亲同父异母的兄弟;从氏族上看,他们是表兄弟。兄弟俩一直不和,甚至同舟共济。这是什么原因呢?

说白了就是“简单的心结”造成的名利之争、情欲之争。元丰和魏源是自元安以来元氏家族第四代中最有光彩的“三公”之一。东汉末年,袁绍、袁术与权臣董卓作战后,董卓担心朝廷大员魏源、外臣袁绍、袁术会在魏源杀全家。袁术原本是四凤空袁凤的真妻所生,尤其是在普通家庭的大哥袁绍被收养后,继续向卜儿程远焚香。

但是袁术比不上“下台”的袁绍,一切都不如“下台”的袁绍。总的来说,袁绍是个下士,在当下家喻户晓,文武双全,英气逼人。石载垣邵是个长得不错的帅哥,比当时的曹操和袁术都要好。合理推测:袁绍和袁术,同出一父之貌,远胜袁术,应该来自母亲的优秀基因。不然,空府里就只有袁绍母亲一个人有这么多的淑女和绅士了。

袁绍本人“婉约”,有个人魅力;还能“破下士”,喜欢交朋友;生于“四世三公”的家庭势力“坠入人间”;那么多人愿意去找袁绍。袁绍年轻时成名后,辞职为母亲丧事和父亲丧事服务了六年。葬礼后,他隐居在中国的首都洛阳,多次拒绝被朝廷称为官员。

当时是东汉末年,越来越黑。宦官专政愈演愈烈,以官僚士大夫和学生为代表的“党员”遭到残酷迫害,史称“党争之祸”。

袁绍姓隐居,表面上不交朋友。事实上,他在黑暗中结交了张淼、何晴、许由等党员和侠客,他们实际上是以反对宦官专政为目的建立了政治联盟。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太监长的忠实仆人赵忠曾尖锐地警告说:“朝廷不应该召袁本初去招降逃犯。他想要什么?”魏源听得风声,又惊又怒,乃告袁绍曰:“汝欲破我袁氏!”

后来,魏源因为袁绍、袁术的共谋而被杀,但袁绍确实因为这一经历而结交和吸收了很多贤士,为曾经盛极一时的诸侯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人脉基础。袁绍和袁术同为兄弟,堪称“任侠尚义”,但袁绍更倾向于“结之下士”,而袁术则更倾向于“飞鹰走狗”的英雄,且长相比较狭隘,目光短浅,嫉妒心强。

比如他在关东十八路诸侯联军讨伐五道董卓时,故意克扣、拖延先锋孙坚军的粮草供应,使得提前拿下连战的孙俊损失兵力,危及协约国的整体利益;再比如自始至终对大哥袁绍的嫉妒;后来他强攻天下,自立为中嘉皇帝。《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说:“袁术不具备骄者之功,而骄者则气乎时势,忧夫之忧。人和鬼患的是同一种病。”正因为如此,别说天下英雄,就是老袁自己的队伍里也有很多袁绍的粉丝,袁绍比袁术人气高多了。所以袁术后来对盟友公孙瓒大吼:“那群人不能跟着我,但却是我家的奴才!”,就是把袁绍当成自己的丫环,说袁绍是奴才,只有他才是老袁家的正经主子。

虽然袁术在汉朝凭借名声和操守早早成名,但袁绍是后来者,丘和大将军的名气实际上超过了袁术。袁绍是个年轻的郎官,20岁不到就当上了濮阳县令。孝顺归来,成为东汉西园八大队长之首,成为何进将军的核心心腹之一。

关东诸侯组成联军讨伐董卓暴行的时候,大家一致推举袁绍为盟主。袁术好生气!我想不通:等级上我比袁绍正高,血统上我比袁绍正高。当时我比袁绍正强,反正领袖的位置应该不属于袁绍。毫无疑问,我应该是领导!但没想到众位诸侯并没有给当时最强大的袁术面子,一致推举袁绍为盟主。

于是,袁术开始多看看袁绍。后来袁绍和袁术在政治上分裂,兄弟同病相怜。袁术为了斩断后顾之忧,与袁术反目的曹操结盟,选择与袁绍的宿敌公孙瓒集群。陈寿在《三国志》中叹道:“他的兄弟们放弃近亲繁殖,这是远不真实的。

袁术僭称帝后,遭到各路诸侯排斥,成为众矢之的。被孙策、吕布、曹操三大军事集团攻击。孤僻叛逆的袁术,在路的尽头放下架子,甘愿把从孙坚那里得到的,促成他称帝野心的传国玉玺给了他的兄弟袁绍,投奔了袁绍的长子袁谭,袁谭当时是青州刺史。在前往青州的途中,被当时实力较弱的刘备集团击败。最后他们吐血,悲愤而死。

袁术死后,其余的部门从他的弟弟袁茵转移到东吴,这可能是由于“四世三公”的家庭效应和一个人的密友和亲戚遍布世界各地。吴也善待袁术的后代。姚远,曾经是袁术的“伪太子”,后来在东吴当医生。袁术的女儿和孙女也分别给了孙权和他的后人妻子。

建安四年,也就是袁术去世的那一年,袁绍终于消灭了他的老对手,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已经占领了黄河下游的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州,率领数十万人,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诸侯。不久,袁绍被封为秋微将军,率领四国军队出征。袁绍和曹操曾经结盟,为争夺天下,打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战争的结果是袁绍战败,七万多主力被消灭。只带了长子袁谭,带了八百余骑,退守黄河以北。

袁绍有生之年,封长子青州刺史,次子袁为幽州刺史,侄儿为并州刺史,三子袁尚为冀州刺史。袁绍本人是个帅哥,他是个弃儿。也许他是自恋。他选择了英俊的第三个儿子袁尚作为接班人。袁尚是其第二任妻子刘所生,虽不及妾,但明显不及其第一任妻子袁谭之母。从古至今,预备队的建立都注重官职的建立、长的建立、人才的建立;袁绍一定要废长幼,建立爱情。

后世有人断定,千古枭雄的袁绍也是大才,但与“神童”曹阿瞒相比,就相形见绌了!一些致命的缺点,如“良苦用心,缺乏勇气,做大事惜身,见小利忘义”,使他一生犯下四大战略错误:董卓入关初期,拒不接受皇帝;后期官渡之战,废长立幼;这些错误彻底毁了他的事业。

官渡之战后两年,也就是袁术死后三年左右,袁绍在耻辱和愤怒中死去,就像他的兄弟袁术一样。袁绍死后,长子袁谭和三子袁尚争权夺利,互相攻讦,被曹操瓜分。袁谭被杀,袁尚和他的二弟袁逃到辽西的乌桓。后来曹操在北方设乌桓,袁尚、袁又败给辽东,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至此,袁绍的儿子都败了,他们拥有的土地归于曹操。

值得一提的是,袁绍次子袁的妻子甄夫人,是曹植《洛神赋》主人公“洛神”的原型。甄夫人是袁绍为儿子袁熙倩挑选的美女才女。众所周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历史上有建安“三曹”之说。也许正因为如此,曹父子都迷上了甄氏。

袁绍家族打败邺城后,大部分都被曹军尽快俘虏。曹操一进城,就派自己的卫兵保卫甄氏的城镇。他本意是想把仰慕已久的甄氏收为己有,保护他。不料曹丕派来的护卫抢先一步,公开指出要收甄氏。聪明的曹丕立刻去问父亲曹操成全,曹操不能带着儿子抢甄氏。此外,袁本人也是一个政治对手,但早年却是同甘共苦,同甘共苦。若逼袁媳妇,传出去有失体统,遂赏甄氏与曹丕。

引人注目的是,曹植是最沉迷甄妃的人,但结果是曹丕带头,曹植却念念不忘。甄妃英年早逝,享年39岁。曹植入朝,遇曹丕。曹丕给他看了甄妃用过的金玉带枕。曹植若有所思,放声大哭。晚上,甄妃的儿子,后来的魏明帝曹睿,宴请了他的叔叔,并简单地给了他这个枕头。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在《无题》诗中写道:“贾的窥帘不及韩,有一次仙女下凡,为太子解席,然后就不见了。”就是歌颂它。曹植带着枕头回到郭峰。经过洛水时,他梦见振飞要来接他。他写的古名是傅。后来,魏明帝觉得他的母亲卷入其中,是不体面的,所以他把它改为洛神赋。

随着袁绍、袁术的去世,原本“四三回”或“五三回”的汝南袁家走下坡路了。但由于袁祖上旁系支系众多,加上“四世三公”的积累,汝南袁氏仍很兴盛。到目前为止,元在汝南县已广为分布,全县20个乡镇中有100多个自然村有元人居住,总人口2万余人。有润宁镇、坂田乡等,有十多个集中村。以“元”命名的村庄有、元老村、后元庄、小圆庄等。

袁世凯,河南襄城人,人称“袁襄城”。因为袁世凯和袁绍都是河南人,而项城离汝南也不太远,所以袁相城的家族族谱上自诩有一副对联“汝南家声老,顺生世泽长”。上一环是指项城元也是“四世三公”汝南元的后裔,下一环是指袁世凯考证后姓自春秋,“”那一年,袁世凯当了民国总统后,来到汝南元老村祭祖,在元金坛前立旗杆祭拜三天。

袁相成说自己是汝南后羿袁氏和“四世三公”的孙子。信不信?反正我信,呵呵!

1.《四世三公 【】 从“四世三公”说汝南袁绍家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四世三公 【】 从“四世三公”说汝南袁绍家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67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