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是指在皮肤的表皮和真皮之间注射药液。主要用于三个目的:

为防止过敏而进行的药物试验,如青霉素皮试;

②局麻前准备,如普鲁卡因皮试;

③接种疫苗,如卡介苗。如果注意观察,有三种小针注射:小针、小注射器、小针插入角度。另外,注射的药液一般是少量的。因为皮肤富含神经末梢,皮内注射会有疼痛感。其实比其他注射方式更痛苦。前臂内侧常采用皮内注射,因为那里的皮肤较薄,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容易识别。皮内注射后,皮肤表面会形成肿块,这是正常现象,大部分在半小时内消失。

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皮内注射和皮内注射的区别在于,皮内注射是在皮肤组织中进行的;皮下注射是通过皮肤和皮肤与肌肉之间进行的。所以皮下注射的针比皮内注射的针深,角度略大,与皮肤表面呈45度左右,针也略大。什么情况下需要皮下注射?

需要快速达到疗效或不能口服使用的药物,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

②手术局部麻醉;

③疫苗接种,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行性脑炎多糖疫苗、甲型肝炎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皮下注射通常在上臂进行,必要时也可在大腿外侧或腹部进行。比如糖尿病人一辈子需要注射胰岛素,只打上臂是不够的。因此,大腿外侧或腹部增加,并依次进行注射。

皮下注射

目的

1.需要快速达到疗效,不能或不宜口服时使用。比如胰岛素在胃肠道很容易被消化酶破坏丢失,而皮下注射则很快被吸收。

2.局部麻醉或术前用药。

3.接种疫苗。

位置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背部,大腿外侧。

用东西

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 ~ 6针,遵医嘱配药液。

操作方法

1.将所有材料带到床边,检查并向患者解释,以便配合。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皮肤,让其干燥。

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气空,左手收紧皮肤,右手握住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的斜面与皮肤呈30-40度角向上。如果太细,可以捏住注射部位,迅速刺入针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然后推送药液。

3.注射后,用无菌棉签轻轻按压针头,迅速拔出针头,清理物品。

需要注意的事项

1.针的刺入角度不应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肉层。

2.尽量避免皮下注射刺激皮肤的药物。

3.经常注射的要换个位置,轮流注射。

4.注射小于1毫升的药液,用1毫升注射器保证注射药液的准确剂量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如果注射部位有硬结或感染,不应进行肌肉注射。肌肉注射主要用于静脉注射不合适或不可能,要求疗效比皮下注射更快出现,以及注射刺激性强或剂量大的药物时。

注射部位:臀大肌是肌肉注射最常用的部位,其次是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和三角肌。肌肉注射时,准确定位注射部位至关重要。注射臀大肌时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体位:可以坐也可以躺。

卧位:为了放松局部肌肉,减轻臀部肌肉注射时的疼痛和不适,可采用以下体位:

侧卧位:大腿挺直放松,小腿微弯。

俯卧位:脚趾相对,脚跟垂直,头部向一侧倾斜。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和不能翻身的病人。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更方便。

坐位:是门诊病人接受注射的常用姿势。对于上臂三角肌头,如果注射药物是油或悬液,则应准备较粗的针;遵医嘱准备药液。

操作程序:

准备床上用品,检查并向患者解释,以便配合。

帮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用2%碘和70%乙醇或3%复合碘单独消毒皮肤,待其干燥。

排空提取药物的注射器中的空气体。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持笔,用中指固定针。针和注射部位为mp,快速刺入肌肉,针的刺入量一般在2.5~3cm左右。

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果没有回血,就固定针头,注射药物。注射后,用干棉签按压针头,迅速拔出针头。

帮助患者以舒适的姿势躺着。清洁材料。

注意问题:

需要同时注射两种药液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药物只有在没有回血的情况下才能注射。

注射部位适合个体。2岁以下婴儿不宜注射臀大肌,应注射臀中肌和臀小肌。由于儿童在能独立行走之前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良,注射臀大肌可能会损伤坐骨神经。

准确定位,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不要刺穿所有的针,以防止针从接头上脱落。一旦针断了,保持部位和肢体不动,用血管钳迅速夹住断端,拔出。如果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就要手术切除。

对于需要长期肌肉注射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防止局部硬结。如有硬结,可采用热水袋、热湿敷和理疗。

主线

目的

1.药物不应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当药物作用需要快速发生时,可以使用静脉注射。

2.由于其浓度高、刺激性大、用量大,不宜采用其他注射方法。

3.为了诊断和检验,药物是静脉注射的,比如肝、肾、胆的X线片。

4.输液输血。

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位置

常用的有肘窝内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的浅静脉。

用东西

注射托盘中的无菌注射器、针头6.2-7或头皮针、止血带、治疗巾或一次性纸巾。遵医嘱备药。

操作方法

1.将准备好的物品带到床边,检查并向患者解释,以便配合。

2.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排出空气体,装上安瓿。

3.选择合适的静脉,用手指找出静脉的方向和深度,将治疗巾或纸巾垫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在穿刺部位上方约6厘米处拉紧止血带,用2%碘酊消毒皮肤,干燥后用70%酒精脱碘,并指导患者握拳填充静脉。

4.穿刺时,用左手拇指收紧静脉下端皮肤固定,右手握住注射器,针向上倾斜,针与皮肤成20度角,从静脉上方或侧面穿刺皮肤,然后向静脉方向潜行。

5.见血后确认针已经进入静脉,然后可以沿着静脉插入一点针,松开止血带,指令患者松开拳头,固定针,慢慢注射药液。

6.在注射过程中,如果“局部肿胀和疼痛”表明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位置并再次注射。

7.注射完毕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针,并指示患者弯肘按压片刻。清洁材料。

需要注意的事项

注射时,选择厚、直、有弹性、不易滑落的静脉。如果需要长期静脉给药,应从远端向近端注射。

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注射药液的速度,随时听取患者主诉,观察病情的体征和变化。

对组织有强烈刺激作用的药物,在注射前应先进行穿刺,并注射少量等渗盐水,确认针在血管内,然后再注射药物,防止药液溢出进入组织而造成坏死。

失败的常见原因:

针的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间歇回血,注药时溢出皮下,引起皮肤肿胀和局部疼痛。

针穿深,斜面有一半穿透对面血管壁,血液回流,但推药不畅,部分药液溢出至深部组织。

针穿得太深,穿透对面血管壁,药物注射到深层组织,引起疼痛,无回血。如果只注射少量的药液,局部可能不会隆起。

注射,医学上俗称注射,分为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五大类。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静脉,这是使药物到达全身的最快方法。广义上也包括吊瓶静脉输液。上面只写了用针静脉注射。静脉注射主要用于需要通过血液转运的药物、X线血管造影等诊断治疗和静脉营养治疗。通常用于四肢静脉,用最大的针。注射前,应扎止血带。针头刺入皮肤后,看到血液回流后才能将药物推入。“皮肤注射”和“肌肉注射”,相反,只有在没有血液回流的情况下才能注射。

1.《皮下针注射位置图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区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皮下针注射位置图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区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702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