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生活,主要是吃、穿、住。虽然所有基督徒在上帝面前都是兄弟姐妹。但是,在中世纪德国的世俗世界里,这些“兄弟姐妹”受到了不同的物质待遇。

比如说住房。大多数贵族住宅都是城堡。这座中世纪城堡经历了几个不同风格的发展阶段。然而,城堡是高贵地位、权力和生命的象征。城堡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只要吊桥一拉,大门一关,里面就有一个安全的小世界。城堡作为贵族的居所,也是当地的权力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大贵族往往有自己的宫廷。管家、厨师、仆人、牧师和吟游诗人聚集在城堡里。中世纪晚期,许多大贵族的住宅从城堡变成了法国和意大利的宫殿,有花园、马场、喷泉甚至动物园。

在富丽堂皇的大宅里,领主们可以舒舒服服地生活,有时间去竞争和狩猎,温柔的时候可以让诗人唱诗,让音乐家演奏音乐。领主统治下的农民只能住在茅屋里,茅屋是用粘土、稻草和树枝建造的。它们夏天很热,冬天很冷。

再吃。中世纪的德国人食物种类繁多,包括谷物、豆类、蔬菜、水果、肉类、鱼类等。调料包括盐、蜂蜜、醋、糖、橄榄油;乳制品包括牛奶、黄油和奶酪;饮料包括啤酒、麦芽酒、葡萄酒、蜂蜜酒和苹果酒。食物的处理方法有烤、煮、炖等。

强大的贵族对食物特别挑剔。他们珍爱的菜肴有野猪、野牛、熊、野兔、鹅、天鹅、野鸡等。嫩肉如小牛肉和羊肉尤其受欢迎。为了加工食品,上层阶级以高价从遥远的国家购买奢侈的香料。据估计,欧洲每年进口胡椒1000吨,生姜、肉桂和丁香1000吨。正因为如此,香料成为中世纪欧洲的象征性商品。贵族们宴饮时,桌上常见的主食是精制白面包和糕点馅饼,饮料是蜂蜜酒、葡萄酒和啤酒。银器在烛光下闪闪发光。萨克森公爵曾经把贪吃的人描述成一个来到世上的人,死后变成了一头猪。

但是普通农民就惨了。当时欧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燕麦、豆类和杂粮。由小麦制成的白面包受到富裕家庭的喜爱。大多数穷人吃黑面包或粗粮做成的粥,也许还会加一些绿毛奶酪。啤酒是普通人最重要的饮料。中世纪没有净水设备,饮用水质量堪忧。欧洲人没有喝之前烧开水的习惯。所以通过饮用补充水分比直接喝水更健康。15世纪,汉堡人每人每年喝200加仑啤酒,是1993年汉堡人的6倍。

饥饿的穷人有无数的妄想。有一种美食王国,意思是有一个梦幻世界,香肠用来砌墙,鳕鱼用来做门窗,黄油用来填梁,烤鳗用来做椽子,姜饼用来做阁楼,屋顶是馅饼,桌椅是肉馅饼和煎饼。河里流着葡萄酒、啤酒和雪利酒。人们在王国里免费享用各种美味。不知道有多少一辈子“吃菜”的梦想凝聚在其中。

普通人

上流社会的衣服极其奢华。达官贵人的帽子和大衣都是用上等的毛皮或织锦做成的,珍珠上绣着金银丝。他们手上戴着金戒指,腰带和剑上戴着银饰。贵族女装是用最奢华的材料做的:天鹅绒、丝绸、貂皮或鼬皮,里面可能会有金丝衬衫。他们的辫子是纯金饰品做的,戴的是珍珠黄金做的帽子?儿子。

中世纪欧洲的上层贵族生活

很难完全依赖当地供应,无论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品,还是平民需要的面料和饮料。为了满足领主和居民的各种需求,德国商业和贸易迅速发展,盐、金属、酒和纺织品从欧洲各地贩运过来。新航线开通前,欧洲有两大贸易圈:地中海贸易区和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德国恰好夹在两大贸易区之间,很多国际贸易都要经过德国的“十字路口”。有些地方有定期的集市,适合转运货物和商人休息。德国北部的汉堡和吕贝克是主要的谷物出口港口。丹麦生产的牛是连续进口的。魏玛北部的小镇Boetes Tate是著名的牛交易市场。每年有三个集市,来自世界各地的牛贩子来这里做大生意。科隆是最著名的贸易城市。从1368年到1465年,其年贸易额从3700万马克增加到2.1?一亿马克。

在需求的刺激下,德国的手工业生产和商品农业迅速发展。手工业使用水车、脚踏织机等专业工具。中国中北部有大量农民种植啤酒花。在布伦瑞克的郊区,超过三分之二的土地种植啤酒花。今天,德国啤酒因其历史积累而闻名于世。葡萄产区分布在易北河、莱茵河等几大河流沿线,以生产高品质白葡萄酒而闻名。奥格斯堡和科隆附近有著名的纺织中心,生产各种各样的纺织品,如呢子、亚麻和丝绸。数量之大,谚语说:“世界上种植的亚麻赶不上德国。”不要以为只有中国有丝绸。科隆从威尼斯进口丝绸,并生产各种丝绸面料,使其成为德国最大的丝绸纺织中心。以金银丝为经纬,细丝为经线编织而成的“浮锦”,是当时最珍贵的。大批商人走遍德国各地,维护这一复杂的商品流通体系。《狼与香料》的主人公劳伦斯就是其中之一。他卖小麦、毛皮、胡椒、军装等。,并且还走私黄金,丰富多彩。

随着经济的繁荣,普通住宅区逐渐发展成为城市。以法兰克福为例,这座历史名城在1150年前后只是一个集市,直到1240年才获得皇帝的特许,也就是说这个集市从此可以得到皇帝的保护。1340年,法兰克福成为一个每年有50天市场的国际布匹市场。1440年,它终于发展成为一个中等城市。它有多少居民?加上妇女和儿童,只有9000人。当时德国总人口约1200万,其中10%~15%居住在城市。但是,就像法兰克福一样,很多所谓的“城市”在我们看来只能算是小城镇。大多数城市人口只有2000左右,最多50个城市人口超过5000。最大的城市科隆,鼎盛时期有35000人,当代一所大学的学生人数超过这个数字。一般一个城市的外围都有城墙,里面是棋盘状的街区。狭窄的街道蜿蜒曲折,光线昏暗。下雨天,到处都是泥巴,纽伦堡街的泥潭可以困住马匹。骑手一旦摔倒,就会像猪一样脏。与罗马城市不同,中世纪的德国城市没有下水道设施,垃圾遍地,污水遍地。这也是中世纪欧洲容易发生瘟疫的原因之一。即便如此,在当时的人们眼里,这座城市还是一个繁荣的天堂。15世纪中期,有人称赞德国的城市:科隆是“欧洲最宏伟的城市”,“点缀着神奇的教堂、市政厅、尖顶和披着铅皮的建筑,以及富裕的市民,四周是美丽的河流和肥沃的土地”;奥格斯堡“比世界上所有城市都富裕”;慕尼黑“优秀”;纽伦堡是一个美丽的仙境。一句话,“上帝比任何人都在乎德国人”。

德国城市的繁荣和辉煌成就,主要归功于城市居民的辛勤劳动。城市生活繁华多彩,城市里生活着很多工匠,有面包师、屠夫、酿酒师,也有玻璃工匠、羊毛加工者、皮革工匠。各行各业的工匠组成自己的公会,保护自己的利益。一度被视为未开化的“野蛮人”日耳曼人,在他们的后代中涌现出了许多聪明有才华的商人和工匠。

政治上,德国一些城市名义上隶属于帝国,但拥有广泛的自治权;有的服从诸侯统治;其他都是自由城市。最著名的城市联盟是北方的汉萨同盟。这个联盟形成于13世纪。它依靠波罗的海贸易,组织军队,清除贸易壁垒,维护商业秩序。商人组成行业协会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汉堡和吕贝克是联盟的主要城市。到15世纪末,他们可以生产600吨的大型远洋船舶和适合内河航行的小船,可以被称为波罗的海的海上霸主。

然而,德国贸易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16世纪地理大发现,西欧的贸易路线逐渐从地中海转向大西洋。荷兰和英国成为新时代的贸易中心,而德国作为十字路口的地位被大大削弱。经济下滑进一步导致德国政局不稳,德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动荡空即将来临。

本摘要选自《德国史》,杨毅城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经出版社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文章中的副标题和部分图片是后来加上去的,左琛编辑。)

作者简介

杨毅成,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历史硕士。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欧洲历史和欧洲国际关系。曾就读于南京大学-哥廷根大学德国精英班,在《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经济与社会史评论》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1.《狼和香辛料 狼和香辛料:中世纪德意志的生活、商贸与城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狼和香辛料 狼和香辛料:中世纪德意志的生活、商贸与城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709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