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不屈的响亮回声《在太行山上》
文本/雪梨·赵乐
回顾过去,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音乐是时代的脉搏,歌曲是人民的心声。
《在太行山上》之所以给历史和人民留下永恒的记忆,并被传唱了很久,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太行山军民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如同钢刀插入侵略者心中的战斗姿态。是战斗精神,是不变的灵魂!“抗日战争,在太行山上燃烧!母亲叫儿子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太行山根据地人民一致抵抗的热烈场面,令人感到激动;“山高林密,马壮而壮!”敌人攻击的地方,我们希望它死去。”发自内心的震撼人心的吼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时代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奠定了抗战歌曲中凝聚苦难和力量的独特浑厚风格。
01
穿梭在抗战前线
积累太行山的创作元素
还原《在太行山上》的诞生过程,当年的历史背景和桂在太行山区的工作经历是不可或缺的话题。
桂1901年出生于沾益县乡卡朗村的一个回族家庭。15岁考入云南省曲靖师范公学读初中。因为擅长音体美,只在这个学校学了4年,1923年8月进入云南美术学院。桂在昆明求学期间,阅读了大量《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原理》、《资本论》等进步书籍,积极参加反封建反压迫的学生运动,因此被学校斥为“红色积极分子”,勒令逮捕。1926年,他被学校开除。
1928年4月,桂赴广东韶关,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参谋本部上尉秘书。1928年5月,他在湖南郴州市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4月,在第16军军官团调往广州、广州军官团合并之际,他离开广东。之后从香港搬到上海接受新任务。
据《桂涛声与红歌》:文章说,桂到上海后,组织决定让他先上一个短期学习班,然后去江西中央苏区红军工作。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然而,他于1931年5月15日被捕,被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他被判五年徒刑,因为他发现自己随身带着几本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和一张江西红军作战地图。1934年6月,终于结束了监狱生活,在上海谋生,这使他更加痛苦,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1935年9月,被上海阅读出版社经理黄洛峰录用时,结识了曾在昆明从事“学生运动”的艾思奇,结识了参加著名学者胡生领导的哲学讨论组的、刘体、周等爱国人士。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国知识分子投身抗日救国宣传运动。8月21日,桂、、刘悌、周等在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先生的带领下,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同年9月,桂在成立的国家通讯社担任战地记者,向国内外发送大量战争新闻和通讯。各地的报纸都刊登了国家通讯社的稿件。
9月中旬以来,我军和日军在忻口地区集结重兵,战事濒临,山西形势骤然严峻。带着桂、等人到临汾,与阎锡山进一步商谈建立国民革命大学事宜,并开始了校址选择、队部设立、招生等筹备工作。
在此期间,与八路军有了更多的接触,并对八路军的高级将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就是我在抗日前线的所见所闻孕育了桂盛涛,写了几篇反映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救国的文艺作品。
在临汾短暂停留后,桂盛涛跟随李公朴从长治、晋城等地来到太行山,从郑州到徐州,再到连云港。1937年12月,到达武汉,开始抗战宣传和歌曲创作。
02
震撼心灵的抗战歌词
桂盛涛完成于陵川县
1938年1月1日,桂涛声传到灵川。“大约12月27日,我和桂、等人到达郑州。桂涛声带我们到唐伯恩十三军游击司令部郑州办事处,说八路军不好找,一时联系不上。先在十三军过渡,去太行山后再想办法找八路军。我和桂盛涛只在这里呆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我们赶到太行山第十三军游击指挥部——灵川。”阮在回忆录中描述了他与桂在山西的几个月经历。到达灵川后,桂盛涛被任命为第十三军游击队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几名与桂盛涛一起从武汉远道而来的知识分子成为政治部工作人员。“我们借用了一家卖杂货商店的后院作为政治部的办公地址。还有一层是住宿的。政治部在简单的环境下正式开业。”
第十三军游击队司令员李国臣,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参加广州起义,担任红二军团警卫师参谋长,经错误审查后投奔国民党。
由于第十三军游击队在第一战区受唐伯恩管辖,不受阎锡山控制,阎锡山向唐伯恩交涉。唐不想得罪阎锡山,于是在1938年3月左右解散了这个单位。李过走后,准备把部队交给河北民军。因陈为共产党员,与西盟会魏凤岐商议,征得平城台南特委同意后,成立“二战第一营游击队”,由桂担任政治代表。
当时国共第二次合作刚刚开始。八路军改组后,赢得平型关战役,在群众中威望倍增,掀起了新一轮国共联合抗日战争的新高潮。特别是在山西,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桂到达陵川时,八路军三个师正在深入太行、吕梁、五台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太行山位于晋冀豫交界,军事战略意义极其重要。桂积极参加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到乡镇讲解抗日救国原理,宣传“游击战争”和“统一战线”。开展民族抗战,战胜日本侵略者,成为时代最强音。
1938年4月初,日军3万余人以9种方式袭击八路军总部,企图破坏太行山根据地。八路军贯彻毛泽东的游击战争思想,粉碎了敌人的九路围攻,消灭了四千多敌人,收复了十八个县城,进一步奠定了以太行山为中心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基础。
穿越太行山四个多月,跟随游击队到灵川等地。桂盛涛亲眼目睹了太行山王莽岭的“前山万和”,亲身感受到抗日军民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同时也为群众踊跃报名参军抗击日寇的火爆场面所感动。此外,在当时抗日儿童艺术团演出的剧目《四杯茶》中,儿子想参军去抗日前线,向父亲、母亲、妻子、妹妹四人致敬,使桂涛感慨万千,很快修改了原稿,一部鼓励人民抗日救国的作品问世了。当时叫《在太行山上抗击日本侵略者》,歌词是:红日普照东方,自由之神在尽情歌唱。看,千山万壑,铜墙铁壁,太行山上燃烧的抗日篝火,气势磅礴。听着,我妈叫我儿子打东洋,我老婆把郎送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马密,兵强马壮。敌人攻击的地方,我们希望他灭亡。
1938年5月,桂离开山西晋城,回到国民政府临时办公室武昌,将修改后的《太行山上》歌词交给作曲。
03
话剧队聚集在武汉的三个镇
少儿剧团练习唱《太行山》
沪宁之战后,日本侵略者进一步攻占了中国的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核心城市,占领了中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区域华北和华东,进而占领了山东半岛。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后,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发布《国民政府迁渝宣言》,宣布迁渝。但政府的军政机关并没有立即迁到四川,而是先迁到武汉,使武汉成为当时实际的战时首都。华北华东很多大城市沦陷以来,武汉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还没有沦陷的大城市。
为了适应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的新形势,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周恩来于1938年初参加了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的领导工作。政治部第三大厅主任郭牧负责宣传工作。
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抗日救国话剧队与武汉北平、天津的抗日爱国宣传团体会师。同年8月,宣布在武昌林玉华成立10个对敌戏剧队、4个对敌宣传队和1个儿童剧团。
当时,冼星海参加了上海戏剧救国会战时第二机动戏剧队,1937年10月初随队赴武汉后,接受了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邀请,离开了上海第二机动戏剧队,在第三厅第六处担任第一音乐总书记员。何、张舒、等人指导了整个武汉抗战音乐工作。
吴濮生的《冼星海的创作:时间与地点》一文,介绍了冼星海教青年演员练习演唱《在太行山上》的内容,“前段时间听广播说冼星海在延安创作了《在太行山上》。我知道一个过去的故事,但事实恰恰相反。虽然已经三十多年了,但主要情况还是很清楚的,专门写出来供研究参考。"
冼星海在创作了《上太行山》之后,首先学会了唱《儿童剧团》。那是1938年农历四月初。冼星海找到住在第三厅的吴新甲,向他借了一间房子,试着唱一首他刚刚创作的歌曲。“我会把第一栋房子给他当接待室。过了一会儿,他带着张伟和卢琳来了。我站在门口,听他们三个看着一张歌单唱。”后来,冼星海不满地对吴新甲说:“这首歌是两部合唱,三个男声都唱不好。能不能找几个女生给我试试?”
“当然,但是这些孩子年纪小,水平低,不会唱简单的配乐?”
“没关系,我来教他们。”
于是吴新甲找到了一些唱得好的年轻演员,如鄂道庆、珍、许。“红日普照东方,自由之神在尽情歌唱。因为练歌房小,冼星海先带着张舒、卢琳和几个孩子空搬到门口地上练唱。冼星海聚精会神地看着这个命令,脸上带着满意的微笑。唱了一会儿后,冼星海说:“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我需要修改一下。谢谢!"几天后,吴新甲让冼星海学唱这首歌. "武汉、长沙、桂林、重庆的孩子唱歌。这首歌成了少儿剧团一首优秀的保留演出歌曲”。
上面说的少儿艺术团是中国的少儿艺术团。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上海,一些中小学生,主要是上海东部的临清学校,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派出共产党员吴新甲协助,同年9月3日,恩派雅大剧院正式成立儿童剧团,吴新甲任秘书长,隶属上海文化救国会。
在儿童剧团成立初期,上海街头巷尾上演了《放下你的鞭子》《任丹胡子》《捉奸》《街头》等儿童剧,激发了中国人民抗战的热情。上海沦陷后,经过多次波折,儿童剧团于1938年1月抵达汉口,正式并入当时隶属于国共合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战争表演艺术团。茅盾曾夸赞:少儿剧团是抗日战争血泊中生产的奇葩。
在太行山上,《在太行山上》最早是在纪念抗日战争一周年的群众歌咏会上公开演唱的。
当时正在武汉筹备纪念抗日战争一周年群众歌咏大会的周恩来、郭沫若,得知桂盛涛、冼星海创作了《在太行山上》,便来到冼星海的住处。周恩来配合试听演唱了这首歌的第二部分,并当场做出决定,以确保这首歌将在歌唱大会上演唱。之后,冼星海首先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星海歌唱队试听,并修改了一些乐谱。张舒、卢琳、赵启海等人在武汉歌咏会上演唱后,迅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传播,鼓舞和鼓舞了千千数千名抗日人士上战场。总司令朱德听后,亲自抄了歌词带去学唱,并要求战士们会唱《在太行山上》。
04
八路军太行山剧团
唱出抗战的美妙节奏
在中国现代文艺史上,有一个影响很大的文艺团体,就是八路军太行山剧团,1938年5月在晋城成立。全称“晋冀豫边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太行山剧团”。抗日战争经典歌曲《在太行山上》就是这个剧团在太行山根据地演唱的。
1938年10月,太行山剧团为保卫太行山主峰沿线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流动演出《在太行山上》这首名曲,是桂在大哥大演出出发前两天送的。这首名曲成了这大流的主旋律,震撼太行山,音符刻在太行山上。”阮、在回忆录中详细记录了这首歌在太行山演唱的过程。
"在武汉,这一时期的工作是最激动人心的."从1937年10月到1938年10月,冼星海在武汉写了100多首歌。这些歌曲大多是为了抗日战争的需要,反映了抗日战争的方方面面。他组织了几十个抗日救国歌唱团,领导、组织、参加了几乎所有的歌唱游行、歌唱大会,并为自己的个人作品举办了歌唱大会。同时,他在武汉的逗留也是冼星海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里,他遇到了钱云凌,订婚了。在这里,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复杂的环境让他意识到了中国新音乐的出路,于是他最终决定去革命圣地延安,开启了音乐创作的新高峰。冼星海在武汉的音乐活动、创作和音乐思想对抗战时期武汉的音乐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太行山,这种两声部合唱是一种复杂的两声部形式。第一部分由两节组成。前段歌词比较宽泛,虽然是次要的色彩,但不乏鲜明而有活力的情感。第二个声音中回声般的短句,仿佛歌声在山谷中回荡,营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氛围。后期转为平行大调,豪迈的气势夹杂着深情和温柔的叙述,表现了军旅与民间的鱼水之情。第二部分是三月的风格,生动地刻画了游击队出没山林茂密,杀敌至死的英雄形象。第二段女高音区的切分音节奏大胆有力,给人一种紧迫感。随着向上调整,尚超逐渐形成。歌曲最后以小调结束,使作品呼应,完整,统一。
回顾历史,在硝烟弥漫的岁月里,太行山曾是八路军坚持抗战的坚强堡垒,创建了晋察冀、晋祠、晋冀豫、冀鲁豫、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太行山区是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区。太行山是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开辟的游击战场,英勇杀敌,书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构成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中国抗日战争和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影《在太行山上》以歌曲《在太行山上》命名,反映了1937年至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战斗历程。
随着201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红色旅游文化的兴起,《在太行山上》这首歌的节奏将再次绽放。电影、报纸、书籍、网络呈现了各种关于《在太行山上》创作和演唱的故事。在各种抗日战争纪念活动和文艺晚会上,这首歌也成为许多歌手的保留曲目,衍生出大量的演唱版本。同时,时代赋予了这首歌新的内涵。
2015年6月初,在山西采访期间,《歌唱中的抗日战争传奇》采集组走访了演唱这首歌的目击者——陵川县92岁退休教师吴文德和《陵川县志》前编辑张振山。团还爬到太行山佛山山顶感受当年的创作环境,重温太行人民为抗日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正如这首歌的发源地灵川县县委书记石云峰所说:“在太行山上”是为在太行山上保卫祖国、抗击日寇的人们而创作的一首民族超级音。"
参考文献:
1.许明廷儿童剧团与武汉,武汉文史资料,2000年第7期。
2.李诗缘的《周恩来与》:《光明日报》,2009年5月22日。
3.崔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历史档案》,1989年第3期。
4.向《现代中国音乐家传》,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5.李继仪,《学者考证:抗日名曲:灵川人》,山西晚报,2010年7月。
6.张建军与靳宏伟,《洪钟大路出灵川——抗战名曲:出生地考证》,《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7.王志刚: :飘过72年的不朽战歌,解放军日报,2010年9月3日。
news980
1.《在太行山上歌词 顽强不屈的响亮回声 《在太行山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在太行山上歌词 顽强不屈的响亮回声 《在太行山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717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