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说:“养儿防老。”在农业社会,人们的经济活动和伦理活动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耕地纺织和养老几乎可以同时进行。然而,随着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单位、企业和社会取代了家庭,成为现代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农业社会价值观中,子女承担的孝道和养老功能必须由社会化养老来分担。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何在国家和市场的配合下,以合理的方式,以合理的价格,把养老的部分功能交给专业人士。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关于养老有不同的观点,但理解中国的养老有两个基本框架:养老服务和养老保障。

养老保障是关于我们养老的钱从哪里来,养老服务是关于我们老了以后除了依靠孩子还有什么选择。那么中国社会现在能提供到什么程度的养老服务呢?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中国真的是“未富先老”

判断老龄化社会有两个国际公认的标准:

第一,1956年,联合国确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占总人口的7%以上时,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时期;

第二,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会议承认,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例超过10%,这意味着他们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两个标准同时达到,意味着中国从1999年底开始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至今已近20年。

中国老龄化情况如何?中国老年学会会长刘伟林总结了三个基本特征:

首先,中国老年人口最多。根据国家老龄办公室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

其次,中国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从成人社会到老龄化社会,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0年,日本用了30年,中国只用了18年。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年增长率约为3.5%。

第三,中国面临最严峻的老龄化挑战。当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在5000-10000美元之间,而1999年底中国的这一数字仅为850美元。这就是中国谚语“未富先老”的由来。

2

越“冷”,越清醒,冷静地指出问题不是为了引起恐慌,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这也是刘伟林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信心之源。他认为,一方面,老龄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必然问题;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巨大人才优势和老年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如果得到充分利用,可以成为中国的又一个机遇。

中国老龄产业的顶层设计也印证了刘伟林的观点,老龄产业是一个机遇。在过去的五年里,仅国家部委就发布了100多份关于老年人的政策文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顺、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疗与护理相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早在2016年7月,民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对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即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支撑、机构为补充、医疗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一个

围绕上述计划,全国各地提出了“9073”或“9064”模式,即鼓励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或6%依靠社区养老,3%或4%到养老机构养老。

1.《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中国真的是“未富先老” 判断老龄化社会的国际通行标准有两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中国真的是“未富先老” 判断老龄化社会的国际通行标准有两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760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