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07年春,徐霞客告别英飞曹场故里江阴,开始了长达30年的远征。他今天参观了19个省的100多个城市,探索了500多个洞穴,并在旅行中提到了1000多座桥梁。

《徐霞客游记》第一篇写于5月19日,这一天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是过客,但把他崇拜成“旅游圣人”是一种误解;徐霞客是作家,但只把《徐霞客游记》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则是浅阅读。

徐霞客一开始是科学家,是在地质、地理、生态方面有独特发现和突出贡献的专家。游记涵盖了文化、经济、历史、民族、宗教、地理、地质矿产、水文、气象、动植物、风俗等诸多领域。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部科学作品和哲学作品。徐霞客是中国古代科学精神的集大成者。

让我们一起追寻400多年前山与山之间孤独而威武的身影。

法院

游览黄山时,不要忘了先行者徐霞客。

1616年和1618年,徐霞客两次游黄山。是他最早发现并记录了广明顶、奥育北等地是黄山最高点的古平地,并考证黄山是长江系和钱塘江系的分水岭;这是他第一次详细、系统地调查和记录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飞来峰等许多地标点的地形。爬到天都峰顶,徐霞客觉得“群峰皆彻,荷反耳独”,再爬到莲花峰顶,真的发现“其峰雄壮,放眼空绿,即天也俯首”,“峰在黄山之中,是黄山最高峰”,从而得出莲花峰是黄山最高峰的结论。今天的测绘专家对这个伟大的发现感到惊讶,因为根据现代技术,莲花峰和天都峰的海拔高度是1864米,两座山峰的高度差是54米,但是两座山峰之间的距离是1100米,一般人目测很难发现。

他是中外历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丹霞地貌的专家。他深入考察了湖南茶陵“灵岩八景”、浙江天台赤城山、江西武夷山界竹峰、余江县马祖岩组、广西容县独角山等25个红层盆地的丹霞地貌,对山川地貌、火山洞穴、动植物生长、村落形成与变迁等作了详细记录。他深入调查了喀斯特地貌的成因、特征和分布,发现洞穴是由“水蚀”形成的,洞穴中的钟乳石是由含钙量高的水滴蒸发凝结而成的,等等。国外学者认为徐霞客对喀斯特地貌的考察比欧洲科学家早150至200年;让,法国洞穴联盟的专家?皮埃尔?巴赫巴里说,“徐霞客在早期是真正的喀斯特科学家和穴居人”,美国科学家甚至称赞徐霞客为“现代喀斯特地貌之父”、“最杰出的地理学和地质学奠基人”。

徐霞客证明长江的源头是金沙江,不是尚书?龚宇记录的岷江;鉴别左江、右江、大营、澜沧等多条水道的起源。他一路上有详细的生态记录,比如“雅安南峡,穆青阴沉沉,微霜,标有黄紫色,铺丹方式不对,让人顿生单笔之感”。阅读游记,如研读国土资源调查报告、百科全书等。梁启超说,《徐霞客游记》应该是中国第一本实地考察的地理书。

如果说屈原的《田文》是对神秘世界的追问,那么柳宗元的《天堆》则是对田文的哲学回答,徐霞客则试图在自然世界中寻找经验主义的答案。经验证据需要亲眼目睹,现场见证,需要积累直接经验和第一手材料。每次去一个地方,名山必登,名河必游。无论是目测山的高度,测量洞穴的深度,还是探索河流的源头和地形的走向,他都是爬到山顶,“从石筏的失误中爬上山顶”;到最后,“直迸东底,深而陡”。追根溯源,脚踏实地,徐霞客30年如一。

求真的态度是科学精神的内涵。徐霞客学术态度严谨,路线选择正确,验证方法细致,分析判断准确。从最初的景区之旅到科学考察,徐霞客的实践主题得到了升华,与时俱进。通过现场对比两股水流的速度,他得出“越逼程,水流越急”的结论,符合流体力学原理;通过仔细测量,他得出桂林七星岩“山有十五洞云”的结论,与今天的野外调查结果一致。科学探险需要技巧,徐霞客发明制造了布带、铁棒等登山装备。他的调查日记严谨、细致、深刻、实用,堪称科学方法的宝典,科学态度的典范。

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精神的品质。没有批判思想的武器缺乏力量,没有批判能力的学科不是科学。徐霞客走出书房,选择了一条反叛传统的人生道路,这是批判精神的开始。他尊重经典,但不迷信经典,敢于修改《大伊名通志》等权威经典。他尊重事实,但对结论不满意,认为“山河之面,多为书籍所盖”;他尊重权威,但不屈服于权力,敢于质疑官方结论。他敬畏众生,但不迷信神灵,敢于爬进洞内惊动“龙神”。他将科学、哲学和文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区分了学习和审视镜子的起源,将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分开,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考证就是验证,确认也是否定的。重建必须先解构。先锋往往是受害者。徐霞客的精神不亚于伽利略、哥白尼、布鲁诺等科学先烈。

徐霞客的科学思想为什么出现在那个时代?他的科学精神为什么来?

首先,让我们从中国几千年的科技历史中寻找历史的坐标——

中国是一个科技成果丰富、科学巨人众多的国家。古代四大发明无疑是世界科技和人类文明的巅峰。此外,先秦以来的古籍典籍中有大量的科学知识和思想,许多科技成果领先世界。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三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二个高峰出现在宋元时期。最后一个高峰出现在明末,以李时珍、徐光启、宋、徐霞客四大科学家的出现为标志。

让我们回到徐霞客生活的明末社会,聚焦现实的横坐标——

明末中国社会有了对外开放,西学东渐有了短暂的风光。1598年6月,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南京。他发现中国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中国人渴望与西方人交流。于是他找到了两个打开中国的突破口。一是与中国思想家、科学家徐光启合作翻译出版了《欧几里得原几何》,二是与南京胡氏大和尚薛朗展开科学思想之争,大大增加了他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利玛窦向人们展示了钟声、棱镜、地球仪、日晷、伟大的宇宙地理图等。,并引进了西方的天文、地理、历法、建筑、造船、机械原理、地图测绘等知识,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关注,激活了晚明社会的科学思想。今年徐霞客12岁。

在徐霞客的成长过程中,程、朱的理学思想变得陈腐而僵化,而与徐霞客故里一箭之遥的东林书院则十分活跃。徐霞客深受林东党提倡的实事求是的学风、崇实与愚昧的实证思想、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理想、敢于牺牲的精神的影响。

历史阴云密布,现实忽明忽暗,为英雄出现铺路,为徐霞客科学精神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

.

徐霞客的科学精神丰碑有三个支撑:奋斗意志、人文情怀、哲学实践。

顽强的斗争意志铸就了徐霞客科学精神的精髓——

徐霞客年纪轻轻就读诗读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立足于对事物的考虑,给予知识,注重真诚和真心,对修身养性和家庭感兴趣。他虽然没有治国之心,却有走天下之志。20岁左右开始冒险之旅,26岁到46岁完成徒步第二阶段;49岁开始最后一次离别,四年后因为“双足虚度”回到东方。他回国一年后去世了。他一生只做一件事,而且是特立独行的事。

实现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克服困难需要坚定的意志。徐霞客是野外地质调查科学家,但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工作条件、足够的自救能力和规避风险的知识。他遇到过“路荆棘雪迷,很难”;爬上一个“只有英尺宽,凿在里面,像梯子一样被举起来”的悬崖;潜入“沉入屋顶,放弃手脚”的深涧。在电闪雷鸣的雨夜丛林里,他衣衫褴褛,靠野果充饥,希望风息雨止;暴风雨前,他咬紧牙关,用手和脚走路。他会探索每一个危险,进入每一个洞。在株洲探险,洞深水湍急,“归途难分”,当地人“没有勇气引路”,“没有做先行者的意愿”,徐霞客却毅然“脱光衣服偷偷溜了进来”他去过梁山,那里的老虎“每个月都要打伤好几个人”;我深入过易云山的“虎穴”,那里“老虎白天游,山穷水尽”,“都不敢进”;河南嵩山“忽见虎迹大如涨”,湖北武当山“闻虎风波”;徘徊在广西北溪“鬼门关”,那里“十人去九不还”;穿越云南省澜沧江,是“病毒”;当我举起蜡烛进入柳州先轸洞时,我突然发现“石头下面躺着一条巨蛇,我看不到开头和结尾”。好恐怖!五次被劫,在湘江上被贼戳,却潜水逃走,随行的文婧和尚为了保护经书和徐霞客手稿,受了两次致命伤。

徐霞客科研的成果就是生命的代价。很多时候他身处险境,一路落魄,甚至“和猪、动物躺在一个地方”,却只留下“无奈”几个字,不再挣扎。他长期过着“脚脏衣服脏”、“煨湿工资、卧湿草”的生活,被“脚痛”、“膝盖肿痛不能起来”折磨;不幸的是,当我穿过肮脏的土地时,皮肤中毒了,很痛苦。“在被卷入肮脏的土地很久以后,我的头、脸和四肢出现了皮疹,我的左耳和左脚一直在爬行。又苦于无药可医”,个人痛苦,彰然纸上,读来令人心碎。

科学精神离不开人文滋养。徐霞客深厚的人文情怀是其最原始的精神基础和最本真的情感背景,体现在他对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种矛盾关系的处理上。

人与自我的关系是徐霞客人文情怀的出发点。他的祖先是东汉高适,北宋末年从开封入驻江阴。南宋王朝覆灭后,徐氏家族拒绝做元朝官员,退隐农村,保持着“读书不务正业”、“不理势利眼”、“以农为本”、“耕读传家”的祖传作风。徐霞客继承了父亲的“纯志”和母亲的“勤快旷达”。15岁躲在书店里,翻遍四书五经,特别擅长画方志。注定徐霞客的生活不落俗套,是一种智慧的生活设计。

徐霞客开始了一种如他所说的行走的生活模式,但他并不孤独,而是放眼世界,充满抱负,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徐霞客人文情怀的亮点。读游记就像看生态样本。一张游记,到处盛开着菊花、桂花、梅花、兰花、木兰花、山茶花、山杜鹃花;全文,绿无处不在,山青水秀,绿树绿草,绿崖绿庐,绿野绿苔。他用最精妙的文字描述最精彩的世界,表达最深刻的情感。尊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文化意蕴,崇尚自然规律,遵从客观规律,成了徐霞客一生的顺从。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徐霞客人文情怀的高点。《游记》是一部科学名著,也是一部研究笔记,记录了各种各样的人,就像明朝版的《清明上河图》一样。他有佛缘的圣心,去过许多佛教圣地和道教名山,在佛教中出道,出佛入道,一路陪僧,住寺庙、庵、庵、斋、庵。《游记》中有150多名僧人和道士,“庙”字出现1100多次,有205个庙名,230多座庙宇,120多座庙宇。无论是独自旅行还是身处险境,总有僧人的保护和不还的赏钱,使他具有儒家的仁爱、佛家的智慧和道家的本性。

最感人的是徐霞客和文婧和尚的友谊。他在《游记》中写了240多次关于沉默的内容。全程陪伴你,你不仅是一个旅行伴侣,一个向导,更是一个仆人,一个保安。你被自己的心灵和灵魂所吸引,生死相依。湘江被盗时,和尚文婧站起来受了刀伤。到了南宁之后,他就没办法得病了。两人相见,徐工继续前行,安静的闻声在原地等候。临行前,徐公子去崇山寺道别。他留了一些钱给庙里的和尚,让他们照顾文婧和尚。知道以后没有多少了,文静就把徐工的布鞋,茶叶之类的都拿过来留念。过了75天,徐工回到崇山寺,才知道分开的第二天,什么都没听到就死了。徐公悲痛难平,“边拜边哭”,他连续写了六首歌,“泪犹伤你,生死无所谓”,“黄鞠泪隔千里,白毛魂断五花烟”,可以说是痛苦的。徐公遵照文静的遗愿,背着骨灰匣,护送到文静生前向往的鸡足山斯坦寺。生死之交的感觉惊天动地。

古代科学的最高境界是哲学,科学家往往是哲学家。读《游记》,可以感受到徐霞客文字背后思想的重量,以及科学深处的哲学力量。

他的哲学体现在实践中。他试图在原始的山地地貌中寻找特殊的因素和共同的元素,从多样性中提取同一性和特殊性,寻找普遍性。这些实践特征与恩格斯对简单唯物主义的描述是一致的。徐霞客的科研成果也是哲学成果,是实践哲学的生动展示。像西方“科学与哲学之父”泰勒斯,公元前7-6世纪的古希腊科学家和哲学家,他是一个热爱山川的行者,有跨越2000 空的感觉。他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

徐霞客的科研之旅,揭示了世界是物质的真理,而不是超物质和超自然的力量;揭示了世界是运动的结果,是变化的产物,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没有思想的民族走不了多远,没有精神的民族是站不住的。我们不应该忘记徐霞客这个科学家。回望430年前的时光空我们应该向山中的精神丰碑致敬。让徐霞客的科学精神反映古今天空,照耀当代,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制图:蔡华为

1.《那个孤独而伟岸的身影——写在徐霞客诞辰430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那个孤独而伟岸的身影——写在徐霞客诞辰430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76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