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0万卢旺达人在大屠杀中遇难,成为非洲现代史上最血腥事件之一。法国政府牵涉其中,与卢旺达常年关系紧张,乃至断交。

昨天,法国领导人时隔11年再度开启卢旺达“破冰之旅”,亲口承认了法国在当年暴行中扮演的角色,但只说对卢旺达“有责任”,明确否认法国是“共犯”。

这次访问的象征意义毋庸置疑。法国总统马克龙上任后多次对非洲“示好”,寻求重塑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卢旺达总统卡加梅也已认可,“的话比道歉更有价值”,两国未来将加强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正是卡加梅领导民众反抗,结束了大屠杀,并于2000年担任卢旺达总统至今。

而法国《法兰西西部报》、卢旺达《新时代报》、英国《卫报》和美国《纽约时报》等外媒,均以“新篇章”来描述此次访问。

报道截图

可名为“铭记”的大屠杀幸存者协会却很失望,他们本期待马克龙“代表法国政府做出明确道歉”或“请求原谅”。也有幸存者含泪“原谅”,他们一直“被教导去原谅”。

除此以外,外国网友评论也众说纷纭,有人“为法国和马克龙的勇气点赞”,有人要求英国向印度道歉,还有人嘲讽:法国想从卢旺达得到什么?难道发现了石油?

27年后,法国承认对80万卢旺达人遭屠杀“有责任”

综合路透社、法新社和“France 24”等外媒5月27日报道,周四,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表示,他承认法国在卢旺达大屠杀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希望获得原谅,寻求重建两国关系。

“法国马克龙就卢旺达大屠杀寻求宽恕”路透社报道截图

在埋葬着超过25万名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馆,马克龙发言说,法国对卢旺达负有“角色、历史和政治责任,有责任直面历史,承认它长期以来重视调查真相时的缄默给卢旺达人民带来了痛苦”。

“只有那一晚的亲历者有资格原谅,给予一份名为宽恕的礼物。”

“我今天带着敬意,特此恭顺地站在你们身边,承认我们的责任之大。”

而纪念馆中安置着一排排头盖骨,黑墙之上雕刻着受害者的名字。

遇难者遗骸美联社 资料图

视频截图

上一位访问卢旺达的法国总统是萨科齐。2010年,他试图打破僵局,承认法国在大屠杀期间犯下了“严重错误”,存在“某种形式的盲目”。但他的表态未达卢旺达人预期,两国关系继续恶化。

“作为大屠杀幸存者,我们被教导去原谅”

马克龙的表态,引来了各方表态。

周四,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称赞马克龙承认了法国在1994年大屠杀中的角色和责任,并称“他的话比道歉更有价值。那就是真相。”未来,两国将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更好地合作。

身为图西人,卡加梅曾指责法国参与大屠杀。他也曾表示,卢旺达人“也许不会忘记,但会原谅”法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卡加梅的前助手让·保罗·基莫约也说,马克龙在“以一种微妙但显而易见的方式请求宽恕”。

卢旺达财政部长乌齐尔·恩吉吉马纳则透露,他与法国签署了一项6000万欧元的贷款,用于疫苗和社会保障。

5月27日,卢旺达基加利,法国总统参加纪念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遇难者的活动并发表演讲。图自澎湃影像

作为马克龙口中的“大屠杀亲历者”,59岁木卡卡里沙的脸上还留着刀疤,她在那一年失去了父母和兄弟姐妹。27年后,她聚精会神地观看电视上的演讲,说自己“原谅了法国”。

在她擦眼泪的时候,她的亲属补充说:“作为大屠杀幸存者,我们被教导要宽恕。如果法国人要道歉,我们也准备原谅。”

而卢旺达大屠杀幸存者协会主席埃吉德·恩库兰加认为,马克龙承诺将逮捕任何被发现居住在法国的大屠杀罪犯,表现了合作意愿。

但他对马克龙没有“代表法国政府做出明确道歉”或“请求原谅”,感到失望。

“IBUKA”意味着“铭记”,成立于卢旺达大屠杀之后,由幸存者、协会、有关个人和其他组织组成,目的是协调幸存者协会工作,互相帮助克服大屠杀带来的创伤,重建社区。

法国媒体“France 24”也认为,马克龙周四对卢旺达进行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访问。“但他没有正式道歉,并称法国没有参与大屠杀”。

马克龙在他的演讲中是这样说的:“湿地、山野、教堂的刽子手中,没有法国人的面孔。法国不是共犯。”

“欧盟和美国打算什么时候制裁法国?”

在法国和卢旺达以外,不少外国网友也有话要说。

他们或从中看到了“难得的勇气。要给法国和马克龙点赞”。

或为印度向英国讨要道歉。

或为阿尔及利亚拷问法国,严重怀疑法国的动机,难道是在卢旺达“发现了石油”?

“还有阿尔及利亚的事呢?法国肯定急需从卢旺达得到什么。他们是发现钻石了吗?还是黄金?石油?铀?法国人道歉不会是因为善良。”

有地址显示为中东的外国网友追问:“欧盟和美国什么时候制裁法国?”

BBC新闻下的最高赞网友指控法国,“仍在通过控制非洲其他国家的经济”,继续“殖民”。

1994年,80万卢旺达人在大屠杀中遇难,成为非洲现代史上最血腥事件之一。法国政府牵涉其中,与卢旺达常年关系紧张,乃至断交。

昨天,法国领导人时隔11年再度开启卢旺达“破冰之旅”,亲口承认了法国在当年暴行中扮演的角色,但只说对卢旺达“有责任”,明确否认法国是“共犯”。

这次访问的象征意义毋庸置疑。法国总统马克龙上任后多次对非洲“示好”,寻求重塑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卢旺达总统卡加梅也已认可,“的话比道歉更有价值”,两国未来将加强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正是卡加梅领导民众反抗,结束了大屠杀,并于2000年担任卢旺达总统至今。

而法国《法兰西西部报》、卢旺达《新时代报》、英国《卫报》和美国《纽约时报》等外媒,均以“新篇章”来描述此次访问。

报道截图

可名为“铭记”的大屠杀幸存者协会却很失望,他们本期待马克龙“代表法国政府做出明确道歉”或“请求原谅”。也有幸存者含泪“原谅”,他们一直“被教导去原谅”。

除此以外,外国网友评论也众说纷纭,有人“为法国和马克龙的勇气点赞”,有人要求英国向印度道歉,还有人嘲讽:法国想从卢旺达得到什么?难道发现了石油?

27年后,法国承认对80万卢旺达人遭屠杀“有责任”

综合路透社、法新社和“France 24”等外媒5月27日报道,周四,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表示,他承认法国在卢旺达大屠杀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希望获得原谅,寻求重建两国关系。

“法国马克龙就卢旺达大屠杀寻求宽恕”路透社报道截图

在埋葬着超过25万名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馆,马克龙发言说,法国对卢旺达负有“角色、历史和政治责任,有责任直面历史,承认它长期以来重视调查真相时的缄默给卢旺达人民带来了痛苦”。

“只有那一晚的亲历者有资格原谅,给予一份名为宽恕的礼物。”

“我今天带着敬意,特此恭顺地站在你们身边,承认我们的责任之大。”

而纪念馆中安置着一排排头盖骨,黑墙之上雕刻着受害者的名字。

遇难者遗骸美联社 资料图

视频截图

上一位访问卢旺达的法国总统是萨科齐。2010年,他试图打破僵局,承认法国在大屠杀期间犯下了“严重错误”,存在“某种形式的盲目”。但他的表态未达卢旺达人预期,两国关系继续恶化。

“作为大屠杀幸存者,我们被教导去原谅”

马克龙的表态,引来了各方表态。

周四,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称赞马克龙承认了法国在1994年大屠杀中的角色和责任,并称“他的话比道歉更有价值。那就是真相。”未来,两国将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更好地合作。

身为图西人,卡加梅曾指责法国参与大屠杀。他也曾表示,卢旺达人“也许不会忘记,但会原谅”法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卡加梅的前助手让·保罗·基莫约也说,马克龙在“以一种微妙但显而易见的方式请求宽恕”。

卢旺达财政部长乌齐尔·恩吉吉马纳则透露,他与法国签署了一项6000万欧元的贷款,用于疫苗和社会保障。

5月27日,卢旺达基加利,法国总统参加纪念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遇难者的活动并发表演讲。图自澎湃影像

作为马克龙口中的“大屠杀亲历者”,59岁木卡卡里沙的脸上还留着刀疤,她在那一年失去了父母和兄弟姐妹。27年后,她聚精会神地观看电视上的演讲,说自己“原谅了法国”。

在她擦眼泪的时候,她的亲属补充说:“作为大屠杀幸存者,我们被教导要宽恕。如果法国人要道歉,我们也准备原谅。”

而卢旺达大屠杀幸存者协会主席埃吉德·恩库兰加认为,马克龙承诺将逮捕任何被发现居住在法国的大屠杀罪犯,表现了合作意愿。

但他对马克龙没有“代表法国政府做出明确道歉”或“请求原谅”,感到失望。

“IBUKA”意味着“铭记”,成立于卢旺达大屠杀之后,由幸存者、协会、有关个人和其他组织组成,目的是协调幸存者协会工作,互相帮助克服大屠杀带来的创伤,重建社区。

法国媒体“France 24”也认为,马克龙周四对卢旺达进行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访问。“但他没有正式道歉,并称法国没有参与大屠杀”。

马克龙在他的演讲中是这样说的:“湿地、山野、教堂的刽子手中,没有法国人的面孔。法国不是共犯。”

“欧盟和美国打算什么时候制裁法国?”

在法国和卢旺达以外,不少外国网友也有话要说。

他们或从中看到了“难得的勇气。要给法国和马克龙点赞”。

或为印度向英国讨要道歉。

或为阿尔及利亚拷问法国,严重怀疑法国的动机,难道是在卢旺达“发现了石油”?

“还有阿尔及利亚的事呢?法国肯定急需从卢旺达得到什么。他们是发现钻石了吗?还是黄金?石油?铀?法国人道歉不会是因为善良。”

有地址显示为中东的外国网友追问:“欧盟和美国什么时候制裁法国?”

BBC新闻下的最高赞网友指控法国,“仍在通过控制非洲其他国家的经济”,继续“殖民”。

这一条条评论,既包含殖民时代的惨痛历史,又凸显了新时代的新问题。

马克龙“破冰之旅”背后的两份报告

这样的“血海深仇”下,马克龙之所以能成为11年来首位访问卢旺达的法国领导人,还要从2份卢旺达调查报告说起。

1994年4月,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乘坐的飞机坠毁,成为引发该国胡图族极端分子对图西族大屠杀的导火索,约80万卢旺达人在100天内先后遇害。

而图西族和胡图族最早的区分标准极为草率,即便说同一种语言,卢旺达人也可能因为家中牛的数量、人的皮肤和眼睛颜色、头颅大小,而被分为两个民族,进而相互对立。

BBC称,到7月中旬大屠杀结束时,大约每10名卢旺达人中就有一人死亡。

图西族的卡加梅当时领导反击,结束了大屠杀,并于2000年成为总统。经历多年发展,卢旺达已有“非洲新加坡”之称,并已于2018年加入“一带一路”。

而1994年大屠杀发生后,法国就与卢旺达关系紧张,并于2006年断交。多年来,卢旺达一直指责法国参与了当年暴行。2008年,卢旺达政府下属专门调查委员会曾发布过调查报告,正式指控33名法国政客和军队领袖涉嫌参与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并要求对他们进行审判,其中包括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和已故法国总统密特朗。

而在卡加梅指责法国参与大屠杀后,法国就拒绝任命新大使。

不过,3月和4月出炉的两份大屠杀调查报告,帮马克龙访问卢旺达扫清了道路。

5月27日,马克龙参加纪念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遇难者的活动。视频截图

为修复与卢旺达的关系,马克龙委托历史学家,撰写了一份关于法国军队在大屠杀中所扮演角色的报告。

受马克龙委任,一个法国调查委员会于3月发布报告称,大屠杀发生之时,殖民态度蒙蔽了法国官员的眼睛,法国政府对没有预见到屠杀负有“严重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时的法国政府与大屠杀背后的胡图族政权有密切联系。

然而,报告撇清了法国“直接参与杀害80多万图西族人和温和派胡图族人”的指控。

路透社评价说,马克龙试图把法国与它的殖民历史做切割。今年4月,他还同意公开卢旺达大屠杀发生时法国总统密特朗的相关档案。

不久后,卢旺达发布自己的报告称,法国意识到一场大屠杀正在准备当中,但继续坚定支持当时的卢旺达总统哈比亚里马纳,因此负有放任大屠杀发生的责任。

报告下结论道,“法国官员为时任卢旺达政府提供武装、建议、培训、准备和保护”,而且法国多年来一直掩盖自己的参与。

图自卢旺达大屠杀幸存者协会网站

上周一,马克龙在巴黎举行的非洲峰会间隙,与卡加梅会了面。

卡加梅赞扬法国的报告“非凡、独立”,称它为两国关系正常化打开了大门,为法国和卢旺达建立“良好关系”铺平了道路。

作为图西族人,他接受了“法国没有参与杀戮”的报告:“这是不是他们该说的话,并不由我下结论。但这是我能适应的事。”

他补充说,“道歉不该由我或者其他人要求。”任何这样的表达都必须是法国人自发的。

上周五,爱丽舍宫表示,马克龙将任命一位新的法国驻卢旺达大使,这也是2015年以来法国首位官方委任大使。

法国还是非洲国家的“大家长”吗?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龙的非洲外交舞台,并不止于卢旺达。

法国此前有“非洲宪兵”之称,在二战后非洲的影响力远超英美和前苏联。马克龙上任后,就积极寻求重塑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法媒评价,马克龙把自己塑造成了“殖民时代之后出现的新一代领袖,不害怕承认过去错误”的形象。

他在竞选时曾说,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是一种“反人类罪”,令法国保守派深感不安。

分析人士提出,这些姿态是为了向那些对法国持怀疑态度的非洲年轻人示好。后者相信,法国在前法国殖民地扶植铁腕人物长达数十年,目前仍在操纵那里的局势。这样的观点在上述外国网友评论中,也有所体现。

而在3月份卢旺达报告发布后,塞内加尔智库WATHI主席耶比对法新社评价说:“是新一代年轻总统这点,并没有改变法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关系的进程。”

周四,卢旺达首都的街道非常安静,看不到高层访问时通常配备的横幅或旗帜。可能是因为疫情,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面对有关法国在非洲“大家长作风”的指控,马克龙则愈加重视与非洲英语国家培养关系,这些国家不在法国传统影响范围内。

离开卢旺达,马克龙即前往南非,与南非领导人讨论新冠疫情和地区危机。

这一条条评论,既包含殖民时代的惨痛历史,又凸显了新时代的新问题。

马克龙“破冰之旅”背后的两份报告

这样的“血海深仇”下,马克龙之所以能成为11年来首位访问卢旺达的法国领导人,还要从2份卢旺达调查报告说起。

1994年4月,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乘坐的飞机坠毁,成为引发该国胡图族极端分子对图西族大屠杀的导火索,约80万卢旺达人在100天内先后遇害。

而图西族和胡图族最早的区分标准极为草率,即便说同一种语言,卢旺达人也可能因为家中牛的数量、人的皮肤和眼睛颜色、头颅大小,而被分为两个民族,进而相互对立。

BBC称,到7月中旬大屠杀结束时,大约每10名卢旺达人中就有一人死亡。

图西族的卡加梅当时领导反击,结束了大屠杀,并于2000年成为总统。经历多年发展,卢旺达已有“非洲新加坡”之称,并已于2018年加入“一带一路”。

而1994年大屠杀发生后,法国就与卢旺达关系紧张,并于2006年断交。多年来,卢旺达一直指责法国参与了当年暴行。2008年,卢旺达政府下属专门调查委员会曾发布过调查报告,正式指控33名法国政客和军队领袖涉嫌参与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并要求对他们进行审判,其中包括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和已故法国总统密特朗。

而在卡加梅指责法国参与大屠杀后,法国就拒绝任命新大使。

不过,3月和4月出炉的两份大屠杀调查报告,帮马克龙访问卢旺达扫清了道路。

5月27日,马克龙参加纪念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遇难者的活动。视频截图

为修复与卢旺达的关系,马克龙委托历史学家,撰写了一份关于法国军队在大屠杀中所扮演角色的报告。

受马克龙委任,一个法国调查委员会于3月发布报告称,大屠杀发生之时,殖民态度蒙蔽了法国官员的眼睛,法国政府对没有预见到屠杀负有“严重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时的法国政府与大屠杀背后的胡图族政权有密切联系。

然而,报告撇清了法国“直接参与杀害80多万图西族人和温和派胡图族人”的指控。

路透社评价说,马克龙试图把法国与它的殖民历史做切割。今年4月,他还同意公开卢旺达大屠杀发生时法国总统密特朗的相关档案。

不久后,卢旺达发布自己的报告称,法国意识到一场大屠杀正在准备当中,但继续坚定支持当时的卢旺达总统哈比亚里马纳,因此负有放任大屠杀发生的责任。

报告下结论道,“法国官员为时任卢旺达政府提供武装、建议、培训、准备和保护”,而且法国多年来一直掩盖自己的参与。

图自卢旺达大屠杀幸存者协会网站

上周一,马克龙在巴黎举行的非洲峰会间隙,与卡加梅会了面。

卡加梅赞扬法国的报告“非凡、独立”,称它为两国关系正常化打开了大门,为法国和卢旺达建立“良好关系”铺平了道路。

作为图西族人,他接受了“法国没有参与杀戮”的报告:“这是不是他们该说的话,并不由我下结论。但这是我能适应的事。”

他补充说,“道歉不该由我或者其他人要求。”任何这样的表达都必须是法国人自发的。

上周五,爱丽舍宫表示,马克龙将任命一位新的法国驻卢旺达大使,这也是2015年以来法国首位官方委任大使。

法国还是非洲国家的“大家长”吗?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龙的非洲外交舞台,并不止于卢旺达。

法国此前有“非洲宪兵”之称,在二战后非洲的影响力远超英美和前苏联。马克龙上任后,就积极寻求重塑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法媒评价,马克龙把自己塑造成了“殖民时代之后出现的新一代领袖,不害怕承认过去错误”的形象。

他在竞选时曾说,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是一种“反人类罪”,令法国保守派深感不安。

分析人士提出,这些姿态是为了向那些对法国持怀疑态度的非洲年轻人示好。后者相信,法国在前法国殖民地扶植铁腕人物长达数十年,目前仍在操纵那里的局势。这样的观点在上述外国网友评论中,也有所体现。

而在3月份卢旺达报告发布后,塞内加尔智库WATHI主席耶比对法新社评价说:“是新一代年轻总统这点,并没有改变法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关系的进程。”

周四,卢旺达首都的街道非常安静,看不到高层访问时通常配备的横幅或旗帜。可能是因为疫情,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面对有关法国在非洲“大家长作风”的指控,马克龙则愈加重视与非洲英语国家培养关系,这些国家不在法国传统影响范围内。

离开卢旺达,马克龙即前往南非,与南非领导人讨论新冠疫情和地区危机。

1.《非洲现代史上最血腥一幕 到底什么情况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非洲现代史上最血腥一幕 到底什么情况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77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