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社工五味
总结
代表人物:贝克尔和拉默
标签是人的自我形象的定义和生成。自我形象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产生的,他人的标签是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标签理论,越轨行为是社会互动的产物,每个人都有“初级越轨”,但只有有“标签”的初级越轨者才能走上“越轨生涯”。
因此,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通过一个重新定义或校准的过程,将那些最初被认为有问题的人恢复为“正常人”。
主穴
1.贝克尔的局外人
越轨行为原因解释:社会越轨行为,又称越轨行为、越轨行为或偏差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现有社会规范的行为。一个人之所以离经叛道,不是因为行动本身,而是因为别人对这种行为的反应。
贴标签是有选择性的:并不是所有的越轨行为都会被贴标签,贴标签会因人、物、地、情而异。
越轨行为的养成是一个屈辱的过程:越轨行为形成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权威或亲近的越轨行为;
②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
③越轨群体或越轨亚文化为加入群体或文化的人提供越轨的社会支持。
2.拉默特的《社会病理学》将越轨行为分为两类:
初级越轨:未被认定或处罚的行为,比较常见。
二次偏差:来自他人对一次偏差行为的反应。
标签理论讨论的焦点是次级越轨行为。它认为贴标签的过程就像一个品牌,一种强烈的负面看法,会让人改变自我意识,陷入“越轨职业”。标签影响人的自我认同,导致更严重的越轨行为。
欢迎加入对本专栏感兴趣的朋友群
与专栏的两位主任沟通
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朋友圈,截图
加小珂002好友发截图邀请入群
加个小客友发一张这篇文章的截图
她是卫
用声音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一点尝试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MSW研究生知识音频集。你的赞转发和评论是作者更新的动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平台立场。
向社工学习,让考研更有效率!
↓点击收听原文
1.《标签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概述:标签理论 | MSW专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标签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概述:标签理论 | MSW专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788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