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如何在受精后成为正常细胞染色体?中国科学家最近揭示了哺乳动物胚胎染色体三维结构的重编程规律,为进一步了解哺乳动物如何从受精卵发育为多功能个体奠定了重要基础。研究结果于北京时间14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上。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了解到,该所刘江课题组和上海科技大学黄行许课题组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哺乳动物成熟精子和卵子的三维染色体结构以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结构的重编程变化,将有助于解开胚胎发育之谜。

刘江认为,大多数动物的生命始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但它们的核结构与我们体内的其他体细胞有着巨大的差异。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如何在受精后成为正常细胞染色体,这是一个尚未回答的科学问题。

另外,如果把人的DNA画成一条直线,其长度约为2米,但细胞核平均直径只有5微米到10微米。基因组DNA如何合理的折叠储存在细胞核中?现有研究表明,基因组DNA的三维空折叠在细胞核引导细胞功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报道,研究结果表明,成熟卵子中不存在拓扑结构域,但精子中存在超远染色体的相互作用。随着受精卵的发育,高等染色体结构逐渐建立。这一成果将为研究人员了解早期胚胎真正的三维基因组结构铺平道路。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试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

1.《科学家揭示哺乳动物胚胎染色体三维结构重编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科学家揭示哺乳动物胚胎染色体三维结构重编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788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