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承德8月8日电:世界最大种植园的守望者

中新社记者陈琳张帆

刘军说,他最大的愿望是有更多的人来,“我们可以找个人聊聊”。

46岁的刘军是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一名普通消防队员。他常年在山里工作,皮肤被晒黑了。

他的妻子齐和他一样工作。在海拔近2000米的望火楼,他们日复一日地观察林区是否发生火灾,每15分钟向现场报告一次。

20世纪60年代,为了改变“风沙压北京”的严峻形势,原林业部在冀北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半个世纪以来,这里共种植了112万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种植园。

在数百万英亩的森林中,有九座看起来像火的建筑,就像森林的“眼睛”,负责整个林场的火灾监控,以及地面巡逻、视频监控和火灾探测雷达。

刘军夫妇工作的银河林场凉冰台旺火楼是整个林场的最高点。他还记得十几年前刚到的那一幕:干旱的时候要出去找水,冬天没水就化了雪。后来他建了一个蓄水窖,农场一年两次来送水。冬天青菜很少,土豆冻着吃,经常只吃酸菜和咸菜。

"现在我已经打好了,用起来很方便."刘军说,从建设初期的马架子,到80年代的平房,再到90年代初的两层平房,再到五层楼的第四代瞭望楼,前几代瞭望的难度更大。

此前,刘军是一名游骑兵和巡官。他觉得孤独其实比苦难更痛苦。"在冬天的几个月里,几乎看不到其他人。"

齐晏殊已经一年没下山了。她说除了孤独,她还经常想到老人和孩子。"有时,当她情绪低落时,她会站在高处喊两次."。

谈到孩子,夫妻双方都沉默不语。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就被送到县城寄宿,因为父母不能探望,儿子甚至吃药,成了他们心中永久的痛。

当被问及当时是否有换工作的想法时,刘军叹了口气,说林场几乎所有的人都不能照顾自己的家庭。幸运的是,孩子们长大后明白了,从山里带了小狗来陪伴他们。

两人习惯住在5楼。"如果你及时找到它,损失会降到最低."齐晏殊认为“这份工作很有趣”。

意义也来源于父母。两位父亲都在林场工作,刘军的父亲也在第一代旺火大厦工作。这使得他们的日常工作,除了责任,还有一种情绪融入其中。

在五楼,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森林,刘军恳切地说,这是对他父亲事业的一种继承。“他们属于创业,我们属于创业。”。

随着岁月的流逝,父辈种下的树林逐渐壮大,王火楼改名为望海楼,意为看着美丽森林的高楼。他的儿子刘志刚也长大了,成了塞罕坝林场的一名消防员。

刘志刚仍然记得他第一次去工作时,他父亲第一次认真地讲述了他家在林场的故事。这是刘志刚留在林场的动力。

新婚的小伙子一本正经地说,他们几代人为了同一个目的而工作,“都是为了这片森林”,“这份工作值得”。

说到刘军夫妇,塞罕坝机械林场银河林场场长赵立群感慨地说,望火楼是护林防火最重要的措施,也是最难干活的地方。他们与孤独相伴,与孤独为友,用生命呵护绿色,在坚守孤独的同时谱写出无私奉献的绿色之歌。

1.《世界面积最大人工林的守望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世界面积最大人工林的守望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802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