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过后,一些生活垃圾堆积在河的两岸。江西省寻乌县长浦乡的两个河道清洁工,清理河岸上的垃圾。苏鹿城照片
赣州,8月18日黎明时分,60岁的“清道夫”刘站在竹筏上,用网兜四处寻找垃圾。
这是刘在江里打捞垃圾的第十四年。他说河流垃圾比较少,每天只需要打捞两三个小时。"今天两小时内应该可以打捞上来。"。
然而,在刘的记忆中,几年前的那条河并不像现在这样干净。
“当时我和两个同事负责同一个区域,每天早上八点上班。河上垃圾太多,我们一整天都没有休息。特别是下雨天,有死猪死鸡死鸭,又臭又脏。这是我们最怕的垃圾。想起当时的情景,刘还是用手捂住了鼻子。
“江西有九十九条河流,只有一条通向博罗”,古歌中称之为寻乌水。它发源于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三表乡鸭鸡坡山,是香港在内地的重要水源地。
20世纪60年代中期,香港缺水,中国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建设东深供水工程,结束了香港长期缺水的历史。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为此题词:“我们必须保护东江水源。”
封山育林,还果,封矿,移民……从此,为了保护一条河的清水,寻乌开始实行最严格的环保规定。
2003年,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东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使东江源头保护有法可依。根据该决定,到2010年,源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质量将得到显著改善,各省水质将保持二级标准,力争达到一级水质。
寻乌县环保局副局长赵表示,在过去的十年里,当地政府已经拒绝了28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投资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全县实行封山育林,取消出口商品林采伐指标3.57万平方米,关闭所有木材加工厂;加大造林力度。2011年以来,累计造林面积增加17.47万亩,建立省、县自然保护区31.3万亩;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稀土、铅锌、花岗岩等。当地拥有的,也包括在采矿禁令中。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江西省寻乌县一位60岁的清道夫刘在寻乌县马蹄河打捞垃圾。苏鹿城照片
寻乌县被誉为中国脐橙之乡,脐橙和橘子是普通人的“摇钱树”。但为了保护生态,寻乌县严格控制果业发展,制定了“十禁”条例,将寻乌河两岸坡度在25度以上的山区定为禁入区。县财政每年安排财政资金用于生态敏感地区的“退耕还林”补偿,引导果农补种阔叶林和山竹。
水原乡太湖村距东江源头鸭鸡坡山5公里,普通百姓靠脐橙为生。镇区太湖村党支部书记朱表示,种植果树需要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会污染水源,尤其是在春夏季雨水较多的时候,农药残留很容易被雨水带到河流中。
为了保护水源,2015年,乡太湖村党支部书记朱带头砍掉了2500个脐橙,并搬出了村子。
现在,太湖村的大多数居民都搬到了生态安置点。朱说,一开始大家都有意见,不敢搬走。“农民有土地,可以从土地上找到钱,但是搬到外面不知道能干什么。”
现在,全县已种植国家和地方公益林100多万亩,经济林180万亩,基本形成了以东江源头防护林、珠江防护林、丘陵经济林、果园帽林、公路绿化林、农田保护林为框架的林业生态系统。
寻乌县委宣传部举报小组组长蓝玉林表示,为了保护东江水源的水生态环境和水质,从老百姓到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有志者事竟成。寻乌采取了全县保护生态环境的努力,作为回报,森林覆盖率从1979年的45%提高到现在的80.5%。雅集博山稳定在95%以上,源区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在二类。
1.《江西寻乌铁腕治水守护东江源纪实之一:执行最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江西寻乌铁腕治水守护东江源纪实之一:执行最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806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