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世界首个塑化大熊猫标本在大连金石滩生命之谜博物馆展出。

据博物馆对外宣传,这个标本制作项目,借助生物塑化技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将一只不幸病死的大熊猫制作成包括皮毛、肌肉、骨骼、内脏四个完整标本,用于科研和科普宣传。

8月12日,世界首例塑化大熊猫标本落户大连金石滩生命之谜博物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一举动引起了一些熊猫“粉丝”的不同意,说不能接受死熊猫的塑化,说博物馆是以科普的名义进行商业展示。

对此,博物馆于8月17日晚回应称,传统去皮标本无法保留动物内脏和肌肉,但塑化技术可以克服这一问题,大熊猫塑化项目获得相关部门批准;作为没有政府补贴的民办单位,需要收取一定的入场费来维持博物馆的运营。

大熊猫“粉丝”:缺乏对生命的尊重,无法接受

“团费100元,展览前,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在微博等平台上用可笑的声音描述,让熊猫爱好者难以接受,缺乏对生命的尊重。”

图来自@生命奥秘博物馆官方微博

8月18日,“关爱大熊猫保护联盟”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调侃之声”是指博物馆馆长隋在微博上针对即将揭幕的大熊猫标本所做的“掀开盖头”、“眼睛又黑又大,仿佛被打了一顿”等字样。

对此,大连金石滩生命博物馆馆长隋8月17日晚回应记者称,该项目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合作,仅是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办理各级审批手续,就花了近一年时间。

隋金红还说,事实上,过去许多大熊猫都被制成去皮标本,但这种技术只能保存动物的皮肤,而不能保存内脏和肌肉。塑化技术可以保存熊猫的皮肤、骨骼、肌肉和内脏,对熊猫身体的伤害更小。

颜说,这个熊猫标本和博物馆一起,主要用于科普教育;作为不接受政府补贴的民办单位,要维持博物馆的运营并不容易,收取一定的门票费是维持博物馆运营的需要;微博上调侃的声音,是克服标本制作各种困难后的喜悦的体现。

隋说,“掀盖头”的嘲笑是克服了标本制作中的种种困难后的喜悦的体现。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合作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12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就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关于大熊猫塑化标本问题的解释。

声明称,2016年2月26日,熊猫“辛尼尔”因十二指肠梗阻治疗无效死亡。回复后,中心与大连鸿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生产、保存和保护大熊猫塑料标本。

据介绍,合作旨在开展大熊猫兽医知识培训和医学教学,同时通过塑化标本展示大熊猫的进化、生理结构和生活奥秘。

8月18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再次确认了这一说法的真实性。

今年1月24日,国家林业局也在其官网上介绍了这个合作项目,称生物塑化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技术,可以像活体一样保存生物组织。该技术在大熊猫标本塑化保存中的应用,将在解剖学、兽医学、组织学、病理学、科研教学、保护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专家:如果是科普目的,可以理解

8月18日,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高级科学顾问孙告诉记者,传统的标本制作确实需要剥去动物的皮,取出内脏和肌肉,塑化技术是将化学物质注入动物体内,以保存动物的原貌。

“标本制作没什么可说的,但要怎么处理标本。如果是为了科普,我觉得可以接受,可以理解。不是每个公众都有机会看到活着的大熊猫,他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去博物馆。”孙对说道。

孙还强调,如果主要是出于商业目的,就要三思而行,否则,一旦监管出现错误,就会有人从中获利,危及物种的生存。

“熊猫是明星物种,吸引人的眼球。然而,在生态系统中,熊猫只是一种动物。许多面临更大困难的动物并不那么关心。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孙对说道。

1.《大熊猫塑化标本展出 博物馆一句“掀起你的盖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熊猫塑化标本展出 博物馆一句“掀起你的盖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80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