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APP里的弹窗广告和网络搭售现象早就“人人喊打”,但为什么至今仍没有消失?到底是违法成本太低,还是管理难度太大?这些问题理应得到明确的答案。普通消费者只是想简简单单买张票,不应该这么难。

最近有媒体发现,微信购票入口、飞猪、携程、去哪儿等平台均有相关弹窗广告,让人不胜其烦。另外,部分网络购票平台的价格标识、套餐捆绑也让消费者直呼“看不懂”。

网络购票的消费者苦弹窗广告和套餐捆绑久矣。前者是各种似真似假的优惠广告、第三方推介,让消费者在网络购票时不得不付出更多精力用在与弹窗页面的“斗智斗勇”之上。甚至,部分弹窗广告不仅无法关闭,还发布虚假信息,涉嫌欺诈,让用户防不胜防。

对于“牛皮癣”式的弹窗广告的治理,应该说并不缺乏制度和法律。像《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不得以欺骗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内容。

很明显,关不完、严重影响用户正常上网购票并且还存在安全风险的弹窗广告,已经触及了法律红线。

网络默认搭售现象,也早就被明令禁止。如2017年,国家民航局就规定,互联网机票销售平台、航空公司不得进行机票“搭售”行为。不得以默认选项的方式出售机票以外的产品,应当以一种清晰、明确、明白无误的方式,提供旅客自主选择的机会,以免产品误导或者诱购的行为;2019年起开始实施的《电子商务法》也明确要求,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

但在不少网络购票平台上,用户要找一条没有默认搭售,“清晰、明确、没明白无误”的购票信息反倒成了难事,“满屏”的购票链接都被莫名捆绑了一大堆保险、酒店等优惠券,并美其名曰“优享礼包”,让人难辨真假。

有平台工作人员称,如果用户实在要预订优享礼包的机票金额,只能预订支付成功后,联系客服申请退订礼包。这样的事笔者就曾亲身经历。平台看似在遭遇投诉后给了消费者一定的“选择权”,但实则更像是回避监管红线的“套路”,本质上还是背离了相关法律的要求。

消费者网络购票,就图一个方便、快捷。而动辄霸屏的弹窗广告和让人看不明白的捆绑套餐,却让消费者期许的方便和快捷严重打折。

弹窗广告和捆绑搭售无非是想盈利,但是,“生财”也得“有道”。不加节制、无法关闭的弹窗广告、将搭售作为标配的营销方式,无疑缺乏对于消费者的基本尊重。

问题是,类似的道理和逻辑,媒体已经讲过很多遍。要真正让“简简单单买张票”不再成为用户的奢望,让平台真正把用户和合规意识放在心上,还是需要相关法律与规定的严格执行,切实压缩平台的侥幸心理和打擦边球的空间。说白了,某些平台不“肉痛”,就不会改正。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1.《[澎湃新闻]马上评|“简简单单买张票”不该这么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澎湃新闻]马上评|“简简单单买张票”不该这么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87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