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欲清心这成语应该是这句话另一种阐释郑清心。
欲无则心静,心静则心清,心清则见智。非寡欲不能养心,里面蕴含着很深的禅宗哲理。
悟性见真情,悟性髙则智慧达,智慧达就能通透世间的许多问题。
世间的凡夫俗子大多被纷繁事情所纠缠,或困于油盐酱醋,或耽于人情世故,或累于债务奔波,或气于下辈的无为。
总之,种种原因让身心疲惫。让原本不多的智慧消耗怡尽,气不平,心难静,又哪来的悟性参透问题的玄机。
因此,各种佛教、道教的庙宇是修道静心的好去处。它远离城市的繁华喧闹,隐身于山青水秀的深山老林里。无争,无欲,无求,无念。在无为中一成就有为。
智达者,必能达理天下。
寡而不孤,用心理学怎么解释?
寡而不孤,用心理学怎么解释?
寡而不孤的人,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境界。经历不多、阅历浅薄的人是难以企及的。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达到“寡而不孤”的状态呢?其实,这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罢了。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心态”。这其中有两种人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第一种人是出家修行之人。比如和尚、尼姑与道士,他们身处远离喧哗的寂静的庙宇里,每日的必修课的默读经书,面壁思过,互不相扰,没有歌舞、没有欢笑,甚至没有表情过着一天又一天。没有一定的道行的人是难以完成这种心理修行的。
第二种人是被我们称之为国之栋梁的科学家们。他们为了研究一个课题,一个密码,成年累月沉静在数字于公式的海洋里。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用在了攻克难关上。难题一日不破,他们就一日不安。等到一个个新产品新技术问世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它们的主人是谁。
如果说瓜而不孤者有谁?我觉得非他们莫属。如果要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他们,我觉得除了枯燥的理论,很难阐释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伟大和崇高。
这里我不妨将心理学中的几个名词送给你,如果你能从几个单词里看到那些为百姓、为国家、为苍生甘愿孤独一世、隐姓埋名者的时候,你的内心会涌现出“敬畏”“伟大”“崇高”的时候,这道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心理学名词:人格、意志、品质、感觉、知觉、适应、保持、有意注意......
和这些名词对应的人都是谁呢?你能说出几个吗?
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以及那些驻守在哨所和孤岛上的军人,他们都是瓜而不孤的人啊。对不起,我替你抢答了。
1.《郑清心,《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这话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郑清心,《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这话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92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