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的音乐与当时的政治是息息相关的。安定之世的音乐必然充满了安闲与欢快,显示了当时政治的和谐;动乱之世的音乐必然充满了怨恨与愤怒,显示了当时政治的乖戾;被灭亡的国家的音乐,必然充满悲哀与忧愁,显示当时国家的人民正在遭受着苦难。

反映当权时政

一、 滥官现象的弊政反映

政治腐败是一个政权最容易滋生的政治问题,这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其中,导致政治腐败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吏治的好坏,因此官吏的选拔与任用显得极为重要。

但是在唐代歌谣中,有多首歌谣都反映出唐代存在滥官现象,使得官吏任用水平参差不齐,为政治发展带来严重损害。

统治者蒙昧,没有考量人才的标准。武后的这一番作为,导致了大量的人员入选官职,虽然后期有较为严苛的考核,但这却成为了“斜封墨敕”的开端。

唐代一直存在着买爵贩官的现象,在唐中宗时期卖官最为猖獗,这源自于景龙二年时的“斜封官”,又被称为“墨敕斜封官”。墨敕是由皇帝亲笔书写,从内廷直接发布诏令,不用经过外廷盖印的授官方式。“墨敕斜封官”则是指皇帝在官职的任命书上签署墨敕,然后斜封好交由中书省施行。

这些皇权贵族大肆受贿,为人谋官,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奴婢之流,只要向这些人送上三十万钱,就能绕开组织部门的考察,直接得到由皇帝亲笔敕书任命的官位,因此这些官员占据了非常多的官位,实际上又并无做官的真正德行和才干。

唐睿宗执政后,姚元等人上谏废黜“斜封官”,罢免了几千名官员,但第二年在太平公主等人的极力反对之下,唐睿宗害怕招惹麻烦,又将“斜封官”恢复。“斜封官”产生了一批影响极为恶劣的昏官、庸官,给百姓的生活发展带来了巨大阻碍。

二、 权力争斗的矛盾反映

权力争斗一直是政治话题中经久不衰的中心问题,歌谣中也常常会对统治内部争斗有所体现。

唐代歌谣反映了唐朝复杂的政治环境,以及统治集团内部多次斗争,大多歌谣都作为预示斗争结果而出现,表现了人民对政治变化的高度关注。

歌谣结合唐代的权力争斗事件,反映了百姓对政治的关注热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帝位争夺以及相关事件的内容反映。

永淳年间,民间传唱《杨柳谣》一句预示了徐敬业举兵讨伐武后斗争失败,被李孝逸斩首,驿马将尸首驮到洛阳的惨状。

徐敬业是唐睿宗时期反抗武则天临朝称制的主要领导人,以匡扶李显复位为名出师,表达对武后掌权的强烈反对,但最终失败,歌谣预示于此。继武后称帝之后,又有数位女性试图称霸帝位。

唐代歌谣对安史之乱的内容反映。安史之乱是使得唐代由盛转衰的重大历史事件,而统治者内部矛盾激化是导致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争权夺利,更是成为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索。

歌谣里包含了安史之乱发生的三件重要事情。其一是安禄山以清君侧的名义在范阳起兵,“燕市人皆去”指代此事。

其二是哥舒翰潼关一战失败,因而“函关马不归”;其三,“山下鬼”即是一个“嵬”字,代表了马嵬坡之变,高力士以罗巾缢杀杨玉环,所以才有“环上系罗衣”。仅两句之言,便概括出了安史之乱的主要事件。这三首歌谣的内容都与安史之乱相关,表现了唐玄宗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激化。

预测政治事件

一、 武后称帝的天意预测

谶谣是统治者登上帝王宝座的重要造势武器,他们往往利用谶谣神化自己,制造舆论。

统治者掌权天下,往往都伴随出现具有预言性质的谶谣,表明他们是天赐神权,天意受命,符合历史的发展。

贞观初年有《女武王谣》,预示唐三世后,有女主出现掌管天下。武则天尚未称帝时,尽管不能证明这些歌谣是何人所作,但确实起到了向民众宣传造势的作用,而“天枢”是为武则天所铸的纪念碑,题名“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是隋唐时期洛阳城内七大建筑之一,寓意着武则天以道德感化天下,民众对她感恩戴德。

唐玄宗即位后,勒令推到天枢,正如歌谣所唱般“绝去也”,暗含了武则天时代的消亡。

关于武则天的谶谣如此之多,除却君主称帝的因素外,更是由于她是作为女子称帝的第一人,因此诸多传统势力都极其反对她登基称帝。

武则天借谶谣之意,表明自己登基是上天的意愿,这有助于减少外界对于女皇的排斥,百姓会更加容易接纳她,歌谣成为了用于政治阴谋的重要辅助手段。

二、 王朝衰落的趋势预测

庞勋对节度使的欲望以及他对唐王朝存有的幻想之心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一个重要伏笔。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起义的军队并没有被完全消灭,在后来的黄巢起义中,许多农民又纷纷响应。

有的歌谣表现黄巢起义深得民心所向,百姓希冀这次起义可以将他们解救于水火之中。黄巢五岁作诗谣此后应谶黄巢起义对唐朝政权给予了致命的打击,一代王朝逐渐没落消失。

在唐王朝摇摇欲坠之时,有《无名氏明月湖醉后蔷薇花歌》表现了民众对残败的时局予以深深的惋惜。宋代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七云也预示了唐朝最终的覆灭。

三、 重大兵乱的结果预测

藩镇割据是影响古代社会政局稳定的重要因素,唐代发生多次藩镇斗争,最终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唐末的农民起义同样也没有成功,这些结果在歌谣中都早已出现预示。

自安史之乱以后,唐代中后期政治形势呈现藩镇割据和藩镇林立的局面,使唐代王朝元气大伤,但中央政府没有坐以待毙,这期间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削藩行动,其中泾原之变和淮西之乱两大藩镇斗争就在唐代歌谣中有所涉及。

晚唐时期,土地兼并空前严重,社会矛盾激化,政治黑暗、吏治败坏,百姓遭受巨大苦难,农民起义成为人们反抗的唯一机会,唐代歌谣对这次农民起义也进行了预测。

唐代歌谣中包含评价政治人物的歌谣占据的绝大部分。正如黄朴在《歌谣和政治》因歌谣具有直白的特点,使得在一首歌谣中对于政治人物的褒贬是非常显而易见的,表现了人民最真实的情感,

同时也能够清晰地看到统治阶层的作为是否符合百姓需求,是否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符合普遍民众的利益。

最早的帝王谣涉及大量的歌颂帝力内容,赞美统治者的英勇谋断,勤政爱民,但唐代帝王谣几乎很少有对帝王进行直接赞美,这种反差反映了民众对帝王的要求发生变化,对帝王关注的焦点也发生改变。

其余含有君主的歌谣中,如上述文中的武后谶谣,以及赞颂唐玄宗的《崔成甫使妇人唱得宝歌》皆有明显的人为痕迹,不能代表普遍的民众意愿。

因而可以发现,唐代歌谣中对帝王的评价几乎全部是负面的,但反映出来的皆是一些细小问题,嘲谑高宗的无能,挖苦中宗惧内,讽刺玄宗的不良嗜好,体现了百姓对帝王不当行为的批判思想。

1.《唐代歌谣里蕴含的不仅是孩子的童年,更是一段灿烂的历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唐代歌谣里蕴含的不仅是孩子的童年,更是一段灿烂的历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929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