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6日,南大关爱青案当事人、姐姐关爱华发博决定撤诉。
@懂得感恩才怀感恩心 微博原文:
出于种种原因,我们决定撤诉了。作为南大碎尸案受害者的家属,我们还没有等到南京大学的任何回应。
这个清明节过得格外煎熬,也发生了一些小插曲。25年了,每个清明节对我们一家人都是煎熬,我们不想再这样煎熬下去。
我们在3月29日向法院提交了对南大的起诉。我们了解到,法院收到诉状要在7天内决定是否立案,现在7天马上就要过去了,我们还没有收到法院的立案通知。明天,按照规定法院肯定会作出一个回应。
更让我们遗憾的是,直到清明假期结束,南京大学这段时间并没有就我们提交的起诉进行任何回应,也没有主动与我们沟通。
而这两天,陆续有工作人员和一些亲朋来到我家,询问我们是否有撤诉的可能,也提出想要慰问家里的老人。我们的态度是,这是一起正常的民事起诉,我们希望通过合法程序获得一个答复,能够给出这个回应的,只有法院还有南大,而不是其他部门。
但与本地的领导沟通后,我们撤回起诉的决定。我们还要生活,孩子还在读书,一些家人亲戚也在劝我们,考虑了种种因素后,我们决定撤销起诉。我们有无奈和苦衷,希望网友们能够理解。
我们希望能够与南京大学沟通,了解更多情况。25年了,我们真的不能再等了。我们希望南京大学能给我们一个回复,这25年我们一直在等,案发前我妹妹刁爱青此前在学校经历了什么。我们也希望,南京警方能够继续侦破,早日让凶手落网,给受害者和家属一个答案。我们的父母不能再等了。
南大碎尸案25年
1996年1月16日,星期三,一位入学不到三个月的南大女生刁爱青失踪了。9天之后,1月19日,她被分尸的遗骸在南京多处地方发现,这便是著名的南大碎尸案。女大学生、碎尸、重点大学,所有的元素都引爆了话题,警方迅速展开排查,却没有结果。
案子一直悬而未决,直到2008年,几篇与该案相关的网帖与若干小说出现,再次轰动全网,让尘封十余年的南大碎尸案发酵,扩散,再次被讨论。
关于凶手的推测,网上出现很多不同版本,网友人均福尔摩斯,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以下这种说法。
1.黑弥撒说
2008年6月19日,网友“黑弥撒”在天涯发帖《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原贴至今还坚挺地存在着!
以下是“黑弥撒”的推测:
单就目前所知的情况,被害人的尸体被切成一千多片,内脏被煮过,并被整齐地叠好,包括衣物也被整齐地叠好,可见嫌疑人很强的心理素质,同时可能懂得医学知识。
黑弥撒假设两人因打口碟而相识:
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应当是熟悉的,至少是认识的。是什么能够使两人认识并熟悉呢?我的观点是——相同的爱好。
我想说说打口碟,这种CD的内容多是一些国内不常见的欧美流行音乐、乡村音乐,更多的则是摇滚乐、重金属,甚至那些极端音乐。听这类音乐的人,恰恰多是那种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外表也很普通很低调的,尤其是听重金属和极端音乐的。
黑弥撒关于动机的揣测:
也许是她的外表,或是气质、又或是穿着打扮勾起了嫌疑人对往事的回忆,一段发生在童年或少年时期的并不美好的回忆,激起了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念头——杀死被害人。
黑弥撒的最后总结:
我们可以给嫌疑人简单地画个像:犯罪嫌疑人,男性,案发时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亦有可能在30岁以下,相貌端正,气质成熟稳重,性格内向,为人谦和,单身,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素质较高,喜欢听音乐,亦有可能爱好文学,住在南大附近,独居,懂得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但没有人知道。
黑弥撒的网帖很快引起围观与讨论,其中最激烈的争论是,有网友@很多的 推测@黑弥撒就是凶手。
网友@很多的 认为楼主ID为“黑弥撒”。黑弥撒是一种在弥撒后献祭动物以鼓励魔鬼的活动,多有撒旦崇拜。这与楼主在之前音乐分析中的“死亡”“哥特”相契合,说明之前关于楼主正可能正是文章中所谓“CD媒介说”的凶手,亦暗示出楼主人格上的某种倾向……
这个黑弥撒是凶手吗?很快就有警察介入调查,原来,黑弥撒的父亲是一名警察,黑弥撒本人1982年出生,南京人,爱好重金属音乐,法学专业出身,曾在法院和律师事务所工作过,后来在一家银行供职。
警方的结论认为黑弥撒发帖并无恶意,对案情的分析也多是主观猜测。
2.“内幕说”
黑弥撒事件不久,也就是2008年7月4日,有一个名叫“悼红轩主人”的网友(原名殷德义)亲身前往刁爱青的老家南京姜堰,假冒记者去采访刁爱青的父母,但被姜堰警方带走盘问,并采集了掌纹和血样。
“悼红轩主人”把采访资料汇总成《关于南大碎尸案的终极猜想》并发表,同时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此人极端认为该案有“内幕”,矛头指向jun方。
网友“茅小喵”经过调查,可以看出“悼红轩主人”的内幕说站不住脚。
3.“作家说”
有网友翻出一位名叫“王大进”的作家在1998年《收获》上发表的《纪念物》的短篇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了一起女大学生碎尸案。王大进在小说中设想的刁与南京的作者圈有联系,也有网友推测王大进本人就是凶手。
这是现在可以考证到的,最早把“1.19”案艺术化的小说。如果单凭这点就乱扣帽子,未免太草率了。
4.“同学团伙作案说”
2009年11月30日,网友“潜水啊潜水多年”在天涯发帖《我也想说说我知道的南京119碎尸案》,据推测发帖者可能就是当年的南大学生,提到了南京警方在南大排查工作的具体经历,还提及一年后的一次学生遇袭受伤事件,并内涵学校的做法。
到了2012年3月23日,另有网友“baaaaabbcc”从“潜水啊潜水多年”的帖子推出凶手是刁爱青的同学或室友的团伙作案,并且认为“潜水啊潜水多年”就是当时知情者之一,甚至凶手。
就这样,“同学团伙作案说”被提出。
到底谁才是凶手?
刁爱青遇害已经过去25年,案子一直悬而未破。
凶手到底是谁?如今是否还活着?凶手能否被绳之以法?还受害者与家属一个公道?
关于凶手的推测,路sir曾读过一本书《读心神探》,作者是一个FBI探员,他为了了解犯罪的心理,采访了大量的变态连环杀手,并开创了一门“心理侧写”的行为科学。
所谓的“侧写”,即人物画像,就是指根据罪犯的行为方式推断出他的心理状态,从而分析出他的性格,生活环境,职业,成长背景等。
关于凶手的行动特点,本书作者约翰将凶手比喻成狮子,他们训练有素,能够在草原数千只羊中紧紧盯住一只,能够敏锐地观察出它的弱点,并且为制定如何使它落单将它捕获的计划而思考一整天。
作者约翰·道格拉斯
尽管每只“狮子”都有不同的口味,但捕食前后的行为特征总有许多极为相似之处。这就是约翰通过访谈不同的凶手所要找寻的共同东西。
第一, 他们会将警察作为幻想职业。
很多杀人狂大多受到了不平等待遇,经受过生理上或精神上的虐待,于是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支配、操纵、控制他人的欲望。再看看,警察这个群体,被社会赋予了权力,可以为了公众利益去伤害坏人,如此一来,警察这个职业既归还了这些凶手正义的立场,又满足了他们控制支配他人的欲望。
第二, 这些凶手拥有高度的行为控制能力。
作者曾采访一位叫埃德的罪犯。有一次,埃德因为汽车尾灯破损被警方扣下了,当时他的车尾行李厢里正放着两具尸体,可是埃德不仅不觉得恐慌,反而感到一种亢奋。谁知,警察见他举止礼貌得当,一番当面警告后,就让他走了。
还有一次,挨德原本打算将搭乘他车的一对母子杀害,可是当他驱车离去时,发现那个妇女的同伴抄下了他的车牌号,于是他理智地将他们送到目的地。由此可见,虽然这些凶手的杀人手法残忍暴虐,看似缺乏理性,甚至他们曾被诊断为精神病患,可是在其他环节,比如藏匿尸体或者选择杀人与否时,都有高度的自控能力。
第三, 这些凶手有着极强的行为分析能力。
通常,连环杀人犯都将他的犯罪情节视为艺术品的一部分,在作案之前,他们会仔细谋划推敲每一部分,直到无可挑剔。在访谈中,埃德透露,当他为一个漂亮女孩子停下车时,他会问她上哪儿去,然后再看看手表,装出没有足够时间的样子。这样一来,女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在和一个大忙人打交道,这人并不是一个专门搭载他人的危险人物,于是女孩就会放松警惕。因此,我们在评价普通人时所运用的常识性假设、语言线索、肢体语言等,通通不适用于精神变态的反社会人士。因为对于埃德来说,让一位漂亮女性搭上他的车是头等大事,如果是路上偶遇的年轻女性,他的思考得会更加周密,付出的心思会更多。
第四, 这些人的犯罪活动有阶段性升级的趋势。
对于大部分的性虐谋杀犯来说,从幻想到现实是一种跨越若干阶段的升级。由色情刊物、虐杀动物开始,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或者受到过分的虐待之后便会升级成为谋杀。比如埃德,他在肢解两只猫之前,就曾经肢解过妹妹的一个洋娃娃,将他脑中的幻想变成初步的现实,并且为未来在有生命个体身上采取的行动进行最先的演练。
为什么要犯罪?
本书作者约翰侧写了成百上千起变态杀人狂,但是从采访第一个犯人埃德开始,他脑子就盘旋着一个始终没有得到解答的问题,他们为什么要杀人?他们中的很多人有着超高的智商,甚至有的还拥有完美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为什么非要走上这样一条血腥的不归路呢?
后来,一个赌徒居然给出了答案。在“超级杯”前的一次抓赌行动中,约翰抓住了一个赌徒,他长相英俊,待人友善,十分迷人。
约翰问他:“你为什么要赌博?”
那天下着大雨,并且雨越下越大。那个赌徒就指着玻璃上的两滴雨水说:“你看见那两滴雨滴了吗?我敢打赌左边的雨点要比右边的雨点先落到窗玻璃的底边。我们并不需要超级杯,我们只需要两滴雨点就够了。无论如何你是阻止不了我们的,这就是我们的本性。”
这就是罪犯之所以选择犯罪的真相。更准确地说,是犯罪选择了他们。在那些罪犯的心灵中,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而正是这些东西驱使他们以某种方式去行事。
面对这么多的暴力犯罪,行为科学能做的也只是在事后找出真凶,可是对于被害者的家人朋友来说,这个伤害是不可逆的。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和配备更多的警察固然重要,但是要想真正地减少悲剧,唯一的方法就是,我们要对自己身边的家人朋友的犯罪行为零容忍。
约翰经手了这么多的罪犯,没有一个是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对孩子上心一点,对他们在童年时期的异常行为重视一点,那么事情也不会演变到这样的地步。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1.《119碎尸案专题之家属撤诉!南大碎尸案25年未破,关于凶手推测的4个说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19碎尸案专题之家属撤诉!南大碎尸案25年未破,关于凶手推测的4个说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02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