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两者的区别往往是公共基础知识管理部分重要的高频考点。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扒一扒这两个傻傻分不清楚的概念如何理解记忆。

首先,在理解两者区别之前,我们必须要搞定一些基本概念。如:

从消费和使用上的角度看

竞争性,是消费中的竞争性指一种产品或服务被一个人消费从而减少了其他人消费的特性。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如某一火车座位),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则这种商品就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

从成本角度看,竞争性是指让更多人消费会产生边际成本,某人已经消费的给定数量的某种物品不能同时被其他人消费。通俗说即,我要这个物品,别人就不能要这个物品。

非竞争性又被称为“非对抗性”、“非争夺性”或“非相克性”,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换言之,在某种产品的数量给定的条件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通俗说即,数量确定前提下,我可以要这个物品,别人也可以要这个物品。

从受益的角度看

排他性,是指一种物品具有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某个消费者在购买并得到一种商品的消费权之后,就可以把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获得该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产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通俗说即,我的物品只能我由我处置,由我获益。

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通俗说即,我用的物品别人也能用,我能获益,别人也可以获益。

其次,通过上述概念理解,我们可以清晰分辨出,私人物品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一定同时存在。如果某个物品,只存在一个有一个特征时,可称其为准公共物品,即混合品。

准公共产品亦称为“混合产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如教育、政府兴建的公园、拥挤的公路等都属于准公共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1. 具有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教育)

教育产品是具有非排他性的。因为,对于处于同一教室的学生来说,甲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并不会排斥乙听课。就是说,甲在消费教育产品时并不排斥乙的消费,也不排斥乙获得利益。但是,教育产品在非竞争性上表现不充分。因为,在一个班级内,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校方需要提供的师资、场地、设备等资源就会增加,成本会进一步增加,这就导致,在条件有限的情形下,接受学校教育的人是有限的,即只能有一部分人享有教育产品,它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

小试牛刀

1.2017-江西上饶(综合岗)-55. 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这种公共物品的特征是( )

A. 竞争性

B. 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非排他性

2. 具有非竞争性特征和不充分的非排他性准公共产品。(医疗设施)

每个城市的医疗设施是开放的,不论这个城市的任何人都可以享有相应的医疗资源,这是其非竞争性的体现,但是医院的床位又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也就是只有现在住院的病人康复后才能把床位提供给后续的病人,这便是一种不充分的非排他性。

怎么样,是否仍然是一头雾水,没关系,大家只要记住下面这个表格,就能应对题目了。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考查重要基本知识,大家能够分析清楚此物品具备怎么样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可以很快锁定答案。

1.2017-江西上饶(综合岗)-55. 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这种公共物品的特征是( )

A. 竞争性

B. 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非排他性

1.《烧脑科普:纯公共产品VS准公共产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烧脑科普:纯公共产品VS准公共产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