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打赢蓝天保卫战,精心呵护“厦门蓝”这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应急演练中,环保工作人员正在模拟展开环境监测工作。

翔安区出动走航车对空气质量实施监测、分析、预警。

环保执法人员正在对企业排放情况进行监测。

执法人员正在对涉嫌超标排放的车辆进行检测。

相关企业通过整治,建立完善的VOCs治理系统。

1月19讯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这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这是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城。这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这座城市的深情赞美,更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于幸福最直观的感受。这里,就是厦门。

昨日,国家环保部通报了2017年度全国74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排名,厦门再次取得了全国第四的佳绩,空气质量优良率排名全省第一。2017年,既是厦门会晤举办的“黄金年”,又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在这特殊的一年里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厦门来说意义非凡,“厦门蓝”再一次美名远播。

成绩来自多年的常抓长效。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携手同心,为全体厦门市民打造出更加生态宜居的幸福生活空间。

五大抓手

标本兼治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的这5年来,特别是2017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扬尘污染、机动车污染、锅炉污染、臭氧污染以及不利天气等影响空气质量的症结,不断创新标本兼治的工作方法,真正起到了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作用,取得明显成效。多项工作不仅在全省率先启动,更是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抓手1

遏制扬尘污染有效降低颗粒物浓度

PM10、PM2.5,这两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雾霾一起,灰蒙蒙的天空大多都是它们的“杰作”。呵护“厦门蓝”,便是要遏制扬尘污染,有效降低PM10、PM2.5的浓度。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我市建立健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市建设局、市市政园林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厦门港口管理局、市环保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分别立足各自管辖的范围,出台防治扬尘工作规定,并合而为一,形成有量化指标、操作性较强的扬尘防治标准体系,将全市各类工地、工业企业的扬尘纳入常态化监管。

针对扬尘污染防治,还有专门的督查考评,市城市综合管理考评办专门制定了完善的考评方案,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量身打造12套系列考评标准,所有考评涉及的扣分项都进行细化、量化。严格的考评,有针对性的评分,再加上考评结果的强化运用,切实推动了扬尘污染治理工作的落实。2017年,我市颗粒物浓度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PM2.5的浓度比2016年下降1ug/m3,为27ug/m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抓手2

部门协同作战严查机动车污染

根据环保部2017年6月通报的情况,我国已连续8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细颗粒物、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污染的整治,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我市,这项工作早已在扎实推进。各部门协同作战,谋重点、破难点,从源头治理、严查严管、严把检验关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黄标车淘汰工作,杜绝高排放机动车上路行驶。厦门实行环保前置审核,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排放标准的机动车,才能上牌。所有在用机动车的检验更是严把环保关,对检验周期为半年的高排放老旧车辆统一定点实施排放检测。全市10家环检机构也已经与省、市两级机动车信息监管平台联网,实现实时监管。

不仅如此,厦门市在淘汰黄标车方面也是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厦门出台了相关补助办法,引导、鼓励黄标车提前报废,并不断扩大黄标车限行区域,倒逼黄标车车主尽快淘汰车辆。截至2017年12月31日,厦门共淘汰黄标车3650辆,完成率107.35%,在全省率先完成年度黄标车淘汰任务。

抓手3

推进锅炉整治氮氧化物高效减排

对于一些工业企业来说,锅炉是必不可少的。但锅炉运转时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对空气质量的伤害可谓是致命的。如何在企业发展需要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厦门立足“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区域协作与属地管理、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结合的原则,在着力开展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的同时,不断推动集中供热、清洁能源的应用。

整治过程中,厦门市环保、经信、财政等部门通过严格的执法、监管,辅以财政资金补助等措施,加快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有效实现污染物减排。不仅如此,环保工作人员更是深入一线,积极督促企业改进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设施,或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指导企业进行改造方案论证,寻找最适合企业的整治途径。2017年,厦门市共整治工业窑炉及10蒸吨以上高污染燃料锅炉18台,完成率100%,淘汰或以集中供热、清洁能源替代10蒸吨及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118台,在全省率先完成年度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工程目标任务。

抓手4

创新臭氧防控统筹推进前体物协同减排

印刷、油漆、喷涂,不仅是气味刺鼻,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更是导致臭氧污染、降低空气质量的一大祸害。在臭氧污染防治工作中,厦门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以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源为主要控制对象,全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等臭氧前体物的协同减排。

厦门市在全省率先开展VOCs整治。2014年,市环保局牵头开展了VOCs源排放清单专项普查,于2015年开展了第一批VOCs污染专项整治试点。按照《厦门市第一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专项整治试点企业整治及验收要求》,第一批17家试点企业开展了自查,从源头改造、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个方面进行VOCs整治,共投入治理资金1948.8万元,财政补助资金124.9万元,取得较好成效。

2016年8月,针对全市印刷和表面涂装行业VOCs污染防治工作更是全面推开,市环保局还印发了《印刷行业、表面涂装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手册》,并通过VOCs治理示范企业的典型带动,确保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2017年以来,厦门已有358家企业完成VOCs整治,其中221家通过验收获得财政补助,更是大大激发了企业参与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2017年,厦门臭氧浓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未岀现臭氧污染天气,在沿海各城市中“一枝独秀,独善其身”。省里高度肯定我市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省环保厅于2017年9月27日在厦门市召开全省臭氧污染防治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我市的工作经验。

抓手5

完善应急机制有效应对不利天气

起雾、闷热,甚至只是风向的变化,不少气象条件都可能影响空气质量。如何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依然保持较好的空气质量?2015年,厦门市在全市率先实施《轻微污染天气应对办法》,此后更是不断更新、升级,分别于2016年4月、2017年7月两次修订,增补了首要污染物为O3和NO2的一级响应条款,将三级响应启动门槛降低至“AQI指数连续两小时超过50”,并结合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提前调整应对级别,切实提升了厦门市快速应对轻微污染天气的能力。

2017年以来,厦门市共启动轻微污染天气应急响应329次,其中156次三级响应、109次二级响应、64次一级响应,有效应对了区域性臭氧传输、夏季高温、颗粒物区域性大范围传输等不利天气的影响。

三大创新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创新,一直是厦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的动力源泉。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立足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不断创新机制、不断创新科技、不断创新方法,合力打赢了这场空气质量守卫战,为全体市民打造出更加生态宜居的环境,实现他们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憧憬。

部门联动无缝对接聚力攻坚雷厉风行

AQI指数一超过50,“清洁空气厦门蓝”微信工作群里一声号令,各级各部门立即集结、各出其招,降尘抑尘、守护蓝天。步调是那么一致,行动是那么自觉,成效又是那么明显。这一切,得益于厦门创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制体系,从夯实责任、统筹协调、部门协同到综合施策,每一个环节都是严丝合缝,真正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一路攻坚克难,推动我市“蓝天保卫战”取得最后的胜利。

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是否落实,这早已是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中重要的一项内容,直接影响各级各部门绩效考评的结果。创新的考核机制,让这项工作真正成了全市各级各部门不遗余力、齐抓共管的工作。不仅如此,我市还充分运用每月全市分析会、调度会等新机制,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每月系统梳理工作任务、补齐短板,明确时限、明确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2017年3月,厦门市面临严峻的空气质量形势,市环保局积极牵头组织,“守护蓝天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于3月6日启动,各部门联手攻坚,空气质量止跌回升,排名重回全国前十。与此同时,厦门市各级各部门还持续推进各项专项治理行动,加快绿色海港、绿色空港建设,加强轻微污染天气应对和落实环保网格化监管……整整8个方面28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聚力攻坚下,得以有效完成,为厦门市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科技的融入运用切实提升防控能力

2017年年底,翔安街头出现了一部“走航车”,凭着一个小小的仪器,这部普通的SUV就化身为移动空气监测站。哪个点位的空气质量不好?污染原因是什么?“走航车”只要经过必能发现。

科技创新的身影,在厦门2017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频频出现。2017年以来,厦门市新建1个大气超级站、4个VOCS监测点和3个边界监测点,投入7部移动走航监测车,实现了“天地一体化”全方位的空气监测,切实提升了分析预警的能力。

立足科技创新,厦门还进一步健全了空气质量事前联合预测预报预警及事后联合分析发布解读的机制。环境监测部门、气象部门联合开展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空气质量预报能力由未来3天提升至未来7天,并且可以进行精细化预报,为科学决策、精细管控提供可靠依据。市环委会还特别建立专家团队咨询顾问机制,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分析。而厦门率先全省实施的轻微污染应急机制,更确保了准确的分析预警、科学的决策得以落到实处,切实提升了大气污染防控的能力。

精细化的防控措施污染治理有的放矢

在创新之中,仍不忘抓细抓实,这也是厦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特色之一,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实现防控措施的精细化,让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更加有的放矢、立竿见影。

这其中最具有厦门特色的创新工作方法,便是针对轻微污染天气的应对办法。厦门不仅在全省率先启动这种应对机制,更在这几年间,根据大气环境的变化趋势,不断更新、改进。如今,这套应对办法不仅措施到位、机制健全,更是在实践中运用得炉火纯青,为呵护“厦门蓝”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仅如此,厦门市目前已经建立起监测预警、指挥协调、执法监管“三位一体”高效管控机制。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坚持短期预报和即时预报相结合,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坚持一天一监测、一天一预报。一旦AQI指数不理想,只要市环委会的指令一发出,各区、各级各部门都会根据响应等级,自觉组织巡查执法,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管,形成强大合力。而在应急响应的时候,市环保局更是全局动员、全员参与,不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不论是局领导还是一线执法人员,统统要深入一线开展巡查,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及时查找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督促相关企业和主管部门落实应急管控措施。

1.《2015年雾霾城市排名 2017年度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 厦门居全国第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5年雾霾城市排名 2017年度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 厦门居全国第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34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