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不少没有回家的大学生走上了准备考研的道路。而对于一些“一战”失利的大学生来说,这个暑假他们或是在家里,或是在学校附近租房,也已经开始了“二战”的征程。近年来,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其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考研”,为何成为不少大学生的“执念”?

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逐步增加,选择考研的人也水涨船高,很多人都感到本科学历竞争力在下降,“含金量”在日益降低,攻读更高一层的学历学位,赢得竞争力,似乎是大学生考研的主要动因。

综合来看,高校毕业找工作,学历确实是一块“敲门砖”。不久前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5届持续下降;“正在读研”及“准备考研”的比例较2014届分别增长3.2、1.4个百分点。客观地讲,是否是名校研究生,确实影响着工作的选择,但就业单位往往更看重的还是能力和素质。在高学历的光芒下若是没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就难以赢得用人单位的信服。

其实,考研作为一种新风向,多数源于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变相地成为一种自我本领恐慌。大学本科四年,在高考录取过关斩将地那一刻开始,很多学生有了“功成名就”的感觉,多数认为最艰苦的、最有压力的时间已经过去,未来四年是最值得享受的美好时光。特别是高中阶段在学习方面的辛苦付出,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往往处于学习的休息期、观察期和适应期。大一是适应期,大二大三是成长期,大四是抉择期,只有那些有理想、有准备的学生,也就是众人眼中的“学霸”,才能坚持“笨鸟先飞”,既认真学习书本知识,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增长见识,提高技能。如此,当毕业来临前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人因为茫然选择投入当下追求的考研浪潮,让当前就业的尴尬局面可以暂时得到回避。

除了没有做好早日进入社会的准备,“逃避式考研热”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更重视学习,但学历不等于人才,更不是能力的见证。那些祈求挤进“研究生殿堂"的人恰恰在能力上比较薄弱。选择考研存在着家庭压力、从众心理或侥幸心理。在读研之后,因逃避心理而读研、没有学业规划的学生也将面临挑战。当然,站在教育的角度看待问题,让更多人都上考研的道路,追求更高的学历,拥有更多直接储备知识的机会,总体上还是一件好事。广大学生群体最重要的事是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能力、资源,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逃避心理 逃避式考研是什么意思?逃避式考研是如何衍生的考生什么心理揭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逃避心理 逃避式考研是什么意思?逃避式考研是如何衍生的考生什么心理揭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5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