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准备放榜了,相信很多同学和家长都在讨论着应该如何选择专业,很多人都会根据十大热门专业、薪酬最高的十个专业、未来最有前景的专业、就业率最高的十个专业等等关键信息去选择专业,但是这些专业真的适合你自己吗?很多同学连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不清楚就盲目地去选择专业了,到了大学才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那么应该如何选择专业呢?

本文引用自陈思炜老师的《方向的力量:商科职业规划》内容,该职业规划方法论同样适用于文科、法律、艺术、理科、工科、农科、医学等方向。

1

由内而外之: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性格与兴趣

现实生活中每个个体都是在努力地寻求自己想要的“幸福”,而幸福与否恰恰是有每个个体的三观来决定的。

简而言之,由于每个人由于对三观的定位不同,对于“幸福”的定义也不同。比如,有的人把事业放在第一位,他们把事业的登峰造极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全部,为了这些甚至可以牺牲自己感情、家庭或生活的其他一些部分,那么这些人的人生规划中事业就占据了主导,因此在考虑职业规划的时候可以减少对家人、工作地点、婚姻等因素的考虑,在这样的主基调确定的情况下,不限地域的寻找发展机遇一定会或多或少地增加成功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而有的人则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不会允许因为工作的过于忙碌而破坏了家庭的和谐,那么这样的人基于其三观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就会把家庭、可自由支配时间、工作地点与家人的距离远近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来考虑,那么对于这些人而言,去从事比如投资银行类工作、管理咨询类工作、对外审计类工作或许就显得不太合适。这就是为什么陈老师建议大家需要首先分析自己的三观,做好人生规划,再开始进行职业规划的原因。

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应该是人生规划,为了确保广大读者们的这第一步走的踏实而稳健,请务必保持耐心读读下面这些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描述,然后再听听正确的职业规划。

a) 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观点。不同的人由于所处社会地位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也不同,因此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两种最基本的对比的世界观。

世界观又和人生观相互紧密联系着。基本上,世界观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观,我们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正确理解,都以对各类事物客观规律有正确的认识为前提。

b) 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我们对人生的态度,包括对于生死、幸福、荣辱、爱情等各方面人生价值的看法和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同样建立在以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基础之上。

c) 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各类事物的价值上和意义上更微观的基本观点。价值观确立我们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思考问题与进行各类决择的基础。在价值观成熟的基础上,我们对于人生的整体目标和追求才能有更好更理智的规划。

总结:

事实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要进行职业规划前,若能从三观的角度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价值取向和追求,随后基于较为确定的三观作出的人生规划才能给个人的职业规划作最好的指引,从而提高最终职业规划的准确性、对个体的适用性。

每个人的人生观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外因是日益疯狂的世界。有的读者会问到自己的三观或许还不太成熟和稳定,是否就不应该做职业规划?陈老师想说的是,世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每一个人对于每一件事的判断和决定最可靠的永远都只能以现在这个时间点为依据。再者,没有任何依据可以给我们以参考自己的三观是否真的稳定,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到了做职业规划的年龄,自己觉得有必要做职业规划,那就请你专注于现在自身的三观,勇敢地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做好职业规划吧!

d) 性格与兴趣

第一步由内而外,先从分析自身开始。凡事都要看清事物的本质,职业规划的本质是什么?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想要进行职业规划的人本身,一定要先看清自己的本质,先“知己”才可以有下一步的“知彼”。而往往很多人的做法都是本末倒置的。

很多同学都只根据工作描述或者别人的感受来看待一份工作,但很多情况下你并没有办法真的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很多人都在入职后抱怨对自己做的东西没有兴趣和激情。那如何判断一份工作和自己的匹配度呢?笔者认为只有你能由内而外先看清自己(知己),才能在做判断的时候(知彼)成竹在胸。

那么如何做到“知己”呢?要做到“知己”,就需要做到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和“兴趣”有深入的分析。以笔者的经验来看,想要做好职业的人都是希望自己成功的人,而要有所作为,往往需要扬长避短,而扬长避短的前提便是认识自己。对于选择一份职业和一个行业,一切的基础是人的性格,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性格match了,再考虑能力和兴趣,能力可以培养提高,兴趣可以挖掘,而性格则是能力和兴趣的先决条件。

然后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扬长避短,找到自己的兴趣,才能激发自己对工作的激情和动力。在留学过程中笔者和很多学长都就此进行过深谈,结论是大家都不谋而合地一致认为选择工作和事业,必须谨慎地以性格和兴趣为主导。如果委曲求全,只顾一些表面的东西不但是不明智的,而且也是不可能有多大作为的。大家可以想一下,做一份职业或在一个领域内的时间如果有了十多年二十年,当你体力脑力都开始下滑,当你步入中年,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支撑起你不断前进的脚步?还有什么东西才能让你经得住后起之秀猛烈的冲击?那就是那份你对事业的热爱和激情。而热爱和激情源自于能力、兴趣和性格。

--关于性格

笔者能看清自己的本质,靠的便是这走了几年弯路后摸索出来的“六字真言”。这三点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基础,满足了这三点,你的事业定会有好的发展。而缺乏其中任何一点,都足以形成一座阻碍你前进的大山。三点中性格是重中之重,性格不合适,能力和兴趣都是空中楼阁。能力有先天优势和自身基础,但一定程度上也能后天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对于兴趣,笔者希望大家不要对其定义局限在某一具体的形式上,比如爱打游戏,爱足球等,打游戏和足球相关的工作有多少?所以笔者建议更多的时候要将一些精神层次上的东西纳入考虑范畴,项目完成后的成就感、市场策划完美实施后的那分激动、作咨询出差跑遍天南地北后无所不知的满足感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兴趣的一部分。

这里笔者举出自己的例子给大家做参考,笔者本科经济类专业毕业后,进入金融行业工作,先后辗转五个不同领域的金融机构,每一个都名声在外,面子上非常有光。但工作内容偏向sales,作为business的一部分,需要经常和客户打交道;在商行做公司信贷(供应链金融)的日子里,作为“信贷员”谈的客户和我们大多处于不对等的地位,作为客户经理需要千方百计讨好可以给我们存款和向我们贷款的优质客户。首先,成天应酬、花言巧语、虚情假意讨好客户和笔者的性格格格不入,其次,销售类工作带来的业绩压力远远大过经常OT(加班)类工作的压力,这两种压力是完全不同的压力。其三,在金融行业内,笔者对金融一直没有太大的兴趣,也导致笔者在业余时间并不会积极去学习深造,平时工作中积极动脑思辨的时间也很有限。这直接导致笔者的能力提升受到了限制。三年时间转瞬即逝,笔者在2012年的一月起经历了8个月的实践后,终于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行业——教育培训和教育咨询,在那里笔者的性格,兴趣,能力都得到了激发。在此之后,职业规划方向明确,虽然也进行过微调,但一步一个脚印,大的方向一直未曾改变。

所以希望大家能根据这三点去找寻自己所适合、所热爱的职业。性格是实现这一点的关键,性格和工作有着非常直接和密切的联系,在性格满足的情况下,才能有余地去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是否会满足。具体如何根据性格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以及如何去操作请看下文。

如何由“性格”来定位职业发展?

MBTI。关于这点,先人早有研究,MBTI是一份基于对测试者性格进行分析后帮助测试者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的测试分析法,link为http://www.apesk.com/mbti/dati.asp。笔者就是通过这个测试给笔者列举的职业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所以笔者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果大家有兴趣,请完成该网页中底下“中文版93题版”的测试,这是第一步。(MBTI的第二步测试是收费测试,将提供更详细的分析,大部分情况下笔者认为完成第一步测试已经可以给测试者提供八九不离十的分析结果了,但笔者还是购买了第二步测试的序列号,专门供需要进一步测试的同学免费使用。有四次使用机会。)

接下来更关键的一步就是如何利用测试结果提供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与定位。首先,以笔者的的测试结果为例,笔者会看到系统列出了近20个可能适合笔者的职业,其中有一些职业是有共性的,比如A行业销售人员, B行业销售人员,C行业销售人员。根据笔者自己对自己的了解,第一步把这一类全部排除。

然后,其中还会有一些明显难度很大,不现实的工作,比如电视节目主持人、歌手这种。

最后,剩下一些,比如心理咨询师、培训师、咨询顾问等,笔者自己的操作经验就是努力地去找机会实践,哪怕是unpaid。笔者那时在UBS工作,负责欧洲市场的业务,每天凌晨2点才下班,可仍旧挤出了时间,参加了面试,每周末两天时间全都用在了一家语言培训学校上,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爱”。笔者想说,技巧、经验、方法必须付之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如果你是一个积极生活的人,生活也一定会积极地回报于你。

--关于兴趣

对于兴趣,笔者希望大家不要对其定义局限在某一具体的形式上,比如爱打游戏,爱足球等,打游戏和足球相关的工作有多少?所以笔者建议更多的时候要将一些精神层次上的东西纳入考虑范畴,项目完成后的成就感、市场策划完美实施后的那分激动、作咨询出差跑遍天南地北后无所不知的满足感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兴趣的一部分。

P.S.--如何由“性格和兴趣”来定位职业发展?

性格是否合适与是否有兴趣这最关键的两点离不开对职业对具体一个岗位一份工作的全位“了解”,那么通读此书就将能够让你们了解到那些商科专业对应的行业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作的、各个行业下的细分领域有哪些方向可供选择、各不同分支下的机构有哪些、这些机构都有哪些部门和对应的职位、这些职位的待遇、社会地位、晋升方向和途径都有哪些等等。通过这些第一手信息,如果读者们对某行业某种工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那千万不要忘记去及时践;倘若部分读者并没有找到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或许你还需要真正的到实践中去感受挖掘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或许你根本就不适合商科,但非常重要的是,至少这部分读者明确了自身对某行业某类工作的强烈排斥,这些被否决的工作很可能是之前他们心中的理想工作,许多人往往在就职后才恍然大悟却受制于许多既有的成本难以脱身,很多人因此在丧失兴趣与斗志的心态下郁郁寡欢难有作为。因此通过此书,如果能让部分读者少走弯路,排除未来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中的障碍,陈老师也能感到些许欣慰。

2 由内向外之:可行性分析 a) 能力

许多人都认为能力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胜任一个工作、是否能够有所成就的最关键因素,但陈老师将能力放在性格与兴趣之后正是要告诉大家,其实能力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至关重要”。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假定这边谈论的对象都是四肢健全、头脑正常、接受过正常教育的人,那么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完全符合特定行业和岗位,加上兴趣方面的加成效果,能力往往都不是问题,往往在特定方面有热情有激情的人都具备很强的该领域的才能,即便不是这样在后天的工作中相关的技能也很容易被开发被激活。

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我们在能力这个点上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自己在能力方面的长板与短板。长板指的是你自身的优势点,同理短板指的就是你身上的劣势点,这些优势劣势更多的应该指的是你身上所先天具备(缺陷)的、或者说很难被超越(克服)的点。这边强调“先天”、强调“很难”是有原因的,举个例子,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数学很差,而且即便非常努力,也最多排到班里中不溜秋的位置,那么基本可以判断你的数学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你的短板,因此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避免涉及对这方面能力要求较高的方向,避免以卵击石。反例则是,如果你数学不好,但发现其实主要是因为不努力所致,如果努努力是可以考到全班前几名的,那这样就不但不能判断你在这方面的能力有问题,或许还能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你在这方面的潜力和优势。

因此,我们在“能力”这部分,希望大家通过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长短板,帮助我们借助比如排除法来进一步聚焦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的范围。

b) 技能

技能和能力的差别在于:“技能”是在“能力”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的、可以使得我们拥有更显著的求职竞争力、在特定领域占据更多优势的能力。特别对于拥有一些职业资格证书或认证、一些得到过认证或评级的特长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技能将可能成为你求职道路中的敲门砖,也可能是你职业起步阶段的一个风向标,因此,通过分析自身的技能特点,会为我们判断职业发展方向提供另一个维度的依据。

c) 教育

近年来,在我为数百上千的学员在做职业规划的过程中,有来自不同学历背景的学员,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规划是需要有不同的考虑的,因为各行业各细分领域对人才的要求上在学历的硬门槛上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会讲到金融行业的投行范畴,其中投行总部的部门中绝大部分是需要至少硕士学历的(不接受硕士学位,即不接受非学历制教育背景的申请者),而也有个别部门则不限制硕士学历。因此我们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必须对自身的教育背景,自身可能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教育背景做考量。

d) 人脉和家庭

职业规划可行性部分的最后一部分却可能会是占权重最大的一部分。世间万物几乎都遵循着马太效应和二八法则,20%的人最终找到了理想的工作,80%的人则不能如愿,而这20%的人是如何找到好工作的?这往外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通过有效的(有时候一些学生是无意间做到的)人脉资源整合做到的。他们有的通过校友,有的通过学校教授和就业办的协助,有的通过实习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拿到内部return offer,有的则通过维护和实习单位的关系在后续求职过程中得到“insider”的有力内部援助最终斩获顶级公司的offer,当然也有通过更直接的家庭或家族资源打通职场道路的。

可怕的是,很多人把这些东西看做是“拼爹”,我指的是带有贬义和消极色彩的这种判断。大部分情况下恰恰相反,这些被看似“一定是关系户”的人大多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将资源整合成功的。家庭或家族资源的优势有时候未必需要是最直接和你的目标发展相关,有时候可以是间接相关的,或者说很多情况下都只是间接相关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找到能产生协同的部分,并且通过努力去做整合!

不要想着现成摆着的资源就是马云、王健林等大佬这样的层次,绝大部分人的成功都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综上,在职业规划前的可行性分析过程中我们也应当对自身人脉资源和家庭/家族资源做一定的分析。

3 由外向内(由未来推现在)

简单来说,就是只有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对症下药的在后续过程中加强对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上面说的是由内而外,那是第一步,当我们“知己”之后,要做的就是“知彼”了。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对行业做深度认知,这恰恰是国内那么多年的职业规划所严重缺失的部分。国内的职业规划往往在性格测试和职业测评后就戛然而止,他们或是举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以成功学来给大家打打鸡血,亦或是通过推荐一堆工作方向,注意是一堆哦,让大家去尝试,前者让人倍感鼓舞却在晚上一觉睡过后第二天该怎样还是怎样,后者则让人望而却步,面对如此多的参考方向感觉人生仍旧没有方向。

因此我在过去的几年内做商科职业规划私塾、在“在行”上为诸多朋友做一对一的职业规划、在我创办的“世为教育”的留学业务上坚持提供“基于学生职业发展的留学定制服务”,我们希望把最擅长的,最了解的方向分享给大家,把尽可能全面的、客观的、细节的、以数据为导向带给需要做职业规划的朋友们。本书的后几章将分别就金融、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管理咨询和战略咨询、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行业为大家带来我们的调研成果。

通过对行业的深入认知,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排除法来缩小目标,结合上述提到的多个维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性格、职业测评、兴趣、能力、技能、教育、人脉、家庭”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得去参与部分的社会实践来切身感受一番职场上的真实感受,当我们锁定目标之后,让把目光放到未来你想从事的方向上,然后开始往回倒推!

打个比方,你梦寐以求的工作是做管理咨询,并且你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自己的性格应该很适合,于是你开始进行“知彼”这一步,你经过研究后发现这类工作需要很强的基础面分析能力和与客户打交道的能力,于是乎你就选择在在校期间额外加强会计和财务方面的技能培养和知识储备,选修比如advanced corporate finance这类的课程。平日里多参加社交活动,提高自己待人接物的能力等。另外有针对性地参加CPA考试。这就是由外向内的涵义。

在你“知己”的前提下:

只有确定了未来的大方向,你才能知道你现在需要练就什么样的技能;

只有知道了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你才能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只有明确了哪里需要加强,你才能更明智地选课和考证;

只有知己知彼、对症下药,才能够尽可能地少走弯路,更快地走向成功。

以上是引用自出版书籍《方向的力量:商科职业规划》-上海大学出版社。

1.《怎么选专业才正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怎么选专业才正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