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港城气温频频攀高,在高温的炙烤下,凤凰镇支山村的万亩桃园绿意葱葱、生机盎然。上午,记者来到远近闻名的“水蜜桃村”——凤凰镇支山村。这里是凤凰水蜜桃的发源地,也是种植核心区。
一大早,在桃农樊卫良的桃园里,老樊拉着记者介绍起自家种植的水蜜桃。今年71岁的桃农樊卫良是一名老党员,2003年退休后主动响应支山村的号召,把自家4亩多农田全部用来种植桃树。种植桃树樊卫良还是头一回,他最需要的是攻克技术关。为此,他请技术人员到自家桃园现场指导。也正是在这“你来我往”中,樊卫良掌握了了嫁接、施肥、剪枝、套袋等种桃步骤。
樊卫良:“我们支部看清了这个形势,从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发展,我现在71岁,种好桃子要靠脑子,要讲技术,没有好的脑子种不出好的桃子,没有好的桃子就没有市场。”
从5月开始,只要不下雨,樊卫良几乎每天都在桃园干活。他告诉记者,今年天气适宜,雨水也不多,是个丰收的大年。今年他最看好“湖景”,这是他新引进的品种,发现种出来的水蜜桃好吃又好看。
桃农樊卫良:“现在通过我的孙女网上推销,我感觉到只有品牌好,桃子好,才能吸引回头客。”
樊卫良告诉记者其实桃农们种的桃树大致相同,关键就是田间管理。支山村结合凤凰水蜜桃的生产特点,与镇农服中心对桃农进行技术指导,实现先进管理技术全面推开,使桃农不因技术失误而受创。
支山村村委会主任徐卫龙:“以前村里的桃农观念比较陈旧,采用一些老的方式方法,收入也是很低,一亩地才几千元,后来村里发现了这个问题,带部分桃农、技术人员去学习,把一些好的品种,我们引进来,把一些好的技术进行现场培训,现在村里的桃农每年都在增种增收,原先几千元一亩地的收入变成现在每亩地有一万多的收入”。
在凤凰水蜜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徐建芬忙得热火朝天,除了忙着引导桃农、过秤结账外,还要分拣打包,给网上或电话订购的客户发货。
徐建芬:“每天桃农把好的桃子送到我们这里,还要分拣,大小分类。早桃已经上市了,每天都要收五六百箱,每年收一万多箱,平均每箱五六十元。”
来自支山村的桃农沈菊林告诉记者,每天趁着阴凉早上4、5点钟起床摘桃,再把水蜜桃送到合作社,比之前路边摆摊设点销售省力省心、,而且价格反而提高了。
桃农沈菊林:“今天送桃子过来,我年纪大了,摆摊不方便就送到合作社里,之前种两亩田,现在种五亩田,今年肯定比去年好,收入要多一点。”
为了扩大支山村水蜜桃的影响力,解决桃农的卖桃问题,水蜜桃合作社应运而生。将水蜜桃分级管理、统一包装后,再由水蜜桃经纪人进行销售,不仅让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水蜜桃的品牌也是越打越响。从免费搭棚到日常销售,从经济合作社到桃农经济人,“两个纽带”激活末梢神经,推动产业发展,打造了乡村振兴“支山模式”。
支山村村委会主任徐卫龙:“我们发展桃农经济人、成立经济合作社,让销售能力强的经纪人进行推销,并且村里和政府免费为桃农搭建了桃棚,让桃农集中在一起销售。”
现在,支山村已经有了十多家合作社,“佳园”、“红星”等水蜜桃品牌也已经远近闻名,近4000亩的桃林每年能给村民们带来5000多万的产值,水蜜桃产业已成为支山村农民致富的甜蜜产业。村主任徐卫龙告诉记者,如果游客来了只是看个桃树、吃个桃子,谁还能淡定。接下来支山村里还要在“桃文化”上做文章。目前,村里在打造鸷山桃花源项目,建造一个以田园社区、度假酒店、生态农庄等内容为一体的“世外桃源”。
支山村村委会主任徐卫龙:“接下来村里有有一个打算,把‘桃经济’转为‘桃文化’,结合文化旅游观光,里面有一些采摘活动、民宿,把支山村水蜜桃品牌打得更响。”
1.《这里是凤凰水蜜桃发源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这里是凤凰水蜜桃发源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