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恋,是民国最动人的爱情传奇之一。但是事实上这只是一段被美化了的感情,真正的沈从文,曾经出轨才女高青子,而且这段婚外情持续了长达八年。沈从文为何抛弃张兆和?张兆和不原谅沈从文是因为出轨吗?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吧!
沈从文和张兆和
大才子沈从文为追求夫人张兆和开始了他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长期不懈的努力加上多方撮合,两人最终结为连理,但二人婚姻并非完美,也有摩擦,更传出沈从文婚后出轨、移情别恋的消息。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的中央公园举行了婚礼。
1946年以后,张兆和和沈从文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危机。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政治见解,发生了明显的分歧。他与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分居,只有到每天晚上,他才能回家去吃饭,走之前,还要带着第二天的早饭和中饭。沈从文在政治上孤立无援,在家庭上又遭到了自己结发妻子和儿子的拒绝。
按理说,两人感情够好了吧,可多情的沈从文,不几年后就出轨了,又“顽固地”爱上了才女高青子(本名高韵秀,后来还当过西南联大图书馆的职员),当时她是熊希龄(沈从文的凤凰老乡,曾任北洋民国政府内阁总理)的家庭教师。沈从文一次有事去熊希龄在北京香山的别墅,主人不在,迎客的是高青子。双方交谈,都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这段故事的线索,是在林徽因与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之间的英文书信中发掘出来的。这件事很隐秘,沈从文只对林徽因一个人倾诉过。而这段往事的发掘,也解答了为什么沈从文的《看虹录》非常晦涩难懂。这部小说叙述一个作家身份的男子在深夜去探访情人的故事,显然有自传性质。
沈从文回去后,在张兆和询问下,如实说了他和高青子的交往以及他心里的真实感受,希望张兆和能够理解。可作为一个感情经历简单的、涉世不深的女子,张兆和是不可能理解的。一气之下,张兆和就赌气回到了老家。为此,沈从文每天给妻子写一封长信劝她回来,可张兆和始终不能理解,也不原谅。之后夫妻俩之间一直有一些隔阂。
沈从文晚年
1969年初冬了,沈从文作为反动文人要下放改造的前夕,此时的张兆和已经被下放到湖北咸宁挑粪种田。张允和去看沈从文。一个人生活的沈从文屋里一片狼藉,乱糟糟的东西,简直无处下脚。闲聊了几句后,张允和要走了。
沈从文突然说:“莫走,二姐,你看!”他从鼓鼓囊囊的口袋里掏出一封皱头皱脑的信,又像哭又像笑的对张允和说:“这是三姐(张兆和)给我的第一封信。”他把信举起来,面色十分羞涩而温柔。张允和说:“我能看看吗?”沈从文把信放下来,又像给我又像不给我,把信放在胸前温了一下,并没有给她。张允和正觉得有些好笑。沈从文忽然说:“三姐的第一封信——第一封。”接着吸溜吸溜地哭起来,快七十岁的老头像一个小孩子哭得又伤心又快乐。
直到1979年,沈从文的地位才开始得到改善,他被分配到研究所里,并有了自己的楼房,以及私人汽车。
张兆和沈从文晚年
他的妻子张兆和在沈从文逝世之后,开始整理沈从文的文稿。她对人这样给她们两个人之间的婚姻下了个结语,“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过去不知道的,如今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如今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沈从文和高青子长达八年的婚外情
高青子,福建人,原名高韵秀。她形象秀美、气质高雅,喜爱文学,虽是高中学历,却具备小说家的潜质与灵性。她1934年间在熊希龄家当家庭教师,邂逅她仰慕的小说家沈从文,两人便默默地生了情愫。高青子才华横溢,《紫》写得尤其感情丰富,情节感人。有人认为“颜色是心境的直接反映,高青子爱上才华横溢的小说家沈从文是一种痛苦,因为他是有家室的。”
1935年的春天,沈从文去了熊希龄的西山别墅。偏巧,那天熊希龄先生不在家,开门的是一个很清秀的女孩子,她面孔白净、身材高挑、十分洋气。沈从文眼睛一亮,他被眼前这个女孩深深吸引住了。见熊先生不在家,沈从文也不好意思多停留,就对女孩子说我改日再来罢。
沈从文
女孩子追上来:“请问,您是沈从文先生吧?”沈从文点了一下头。女孩子满面通红:“我姓高,叫高韵秀,我在熊总理家做家庭教师,沈先生,我读过您很多很多小说,我太喜欢您的文笔了。”沈从文点了点头,心里乐开了花:“是吗?有您这么漂亮的女读者,确实是我的荣幸。”高韵秀说:“我从小喜欢文艺,很喜欢,很痴迷,只是可惜我只读到高小毕业,文化基础太浅。”沈从文笑起来:“你还读到高小毕业,我只是断断续续读了几年,你比我文化可高多了。”高韵秀说:“可是,我哪能跟沈先生比?您是天才,是文曲星下凡。”高韵秀是个特别有灵性的文学女青年,更是沈从文忠实的读者,熟谙他的每部作品里的人物。初次见面,就有很默契的谈资,谈沈从文作品里的故事。两个人一聊得十分开心,沈从文站在春天的阳光下,心情格外舒畅。他与高小姐约好了,以后要找机会再聊文学。
两人告别时,高韵秀躬身下去寻找她丢落在地上的发簪时,那个优美的身姿,完全符合了沈从文一贯以来对美的孜孜追求与细腻体验,刹那间,沈从文情感微妙,“仿佛看到一条素色的虹霓”,挂在了他的天空。
一个月后,沈从文又一次来到熊公馆,办完了事,熊希龄临走前叮嘱高韵秀陪沈先生吃饭。那时正值晚春,后园里花草茂盛,微风中送来一阵阵馥郁的香气。高韵秀蹦蹦跳跳地跑来了,沈从文发现她穿的衣裳是一件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脚上是一对浅粉色鞋子。更让沈从文怦然心动的,就是她的衣袖口贴了一块淡淡的紫。他知道,这是仿照他的短篇小说《第四》中的女主角的衣裳。
沈从文
高小姐有意仿他小说中女主人公的装束来吸引他,他这样描写他笔下的女主角:“优美的在浅紫色衣包裹下面画出的苗条柔软的曲线。”沈从文专注地看着那一块紫,忘了吃菜。高韵秀给他布菜,轻轻地说:“沈先生,菜凉了。”望着沈从文的呆愣,她仿佛有点小小的得意,她并不掩饰,就让得意显露在脸上。沈从文满心欢喜,反映在外表仍然只是点点头,一刹那间他很喜爱这个聪慧的女孩子,喜欢她的兰心慧质与细密的心机,当然更喜爱她的艺术直觉——她一定读遍了他的文字,并熟稔了每一处细节,那一片小小的“紫”,是沈从文的甜美与忧伤,也是高韵秀的凝情与渴望。
饭后,高韵秀从自己的小布包里拿出她的小说手稿,稿首上写着一个大字:紫——署名:高青子。这是从哪里忽闪出的一片紫色?奇异之光点亮了沈从文心头那隐蔽的绝难让人窥探到的角落。他带着对她的幻想,匆匆看过《紫》,点点头说:“很好,很美,我留用。”高韵秀很高兴:“能得到沈先生夸奖,我太高兴了。”沈从文期待着这个美丽的文学女孩,能在自己的滋润下有所成就:“小高,你一支笔一颗心,就是为文学准备的,希望你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相信我说的没错,过不了几年,文坛将会又冒出一个林徽因,或凌叔华。”
《紫》这篇小说1935年发表在沈从文主编的《国闻周报》第13卷第4期上。那一段时间里,沈从文仿佛痴迷了一般与高韵秀书来信往,文字含情。高小姐在他的鼓励与支持下相继发表了:《黄》、《黑》、《白》、《灰》、《毕业与就业》等佳作。写的多是爱情故事。她用不同的颜色叙说了不同女性的悲剧遭遇,确实用过一番心思,她毫不掩饰自己爱上沈从文的痛苦与彷徨。
沈从文
1937年,他帮助她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结集出版了小说集《虹霓集》,笔名“青子”。与此同时沈从文也完成了他小说中最重要的代表作《边城》,两人在互相的爱恋之中,完成了自己创作中对高峰的攀援。《边城》里皮肤偏黑的翠翠,既似外号为“黑牡丹”的张兆和,也似秀美清丽的高韵秀,因为“翠”者“青”也。她就是两位不同类型美女想融合的影子,也是闪烁在作家心头神龛上女神的化身。他对这两位美女都有着那抑制不住的占有欲和征服欲,这位来自湘西的、貌似愚顿的“乡下人”沈从文,其顽固与风流的一面显露无疑。他曾对作家孙陵说,“打猎要打狮子,摘要摘天上的星星,追求要追最漂亮的女人。
1.《高青子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故事 沈从文张兆和最后结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青子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故事 沈从文张兆和最后结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85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