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从苍溪红军渡出发的。同中央红军南会师。当时全军振奋,兵力相加也有10万人。看到远征万里的红一方面军指战员衣衫破烂、物资缺乏,红四方面军指战员供给了许多粮食和衣物。红一方面军因战士损失较大而保留干部较多,于是抽调一批军师领导和参谋人员到红四方面军各指挥机构任职,红四方面军也抽出三个团兵力补充了红一方面军。两军会师后,看到红一方面军经过长征的消耗,惧敌观念更为增长,同时也不愿服从中央。据周恩来回忆,张国焘同他见面后就问红一方面军还有多少人,周恩来说3万不到,张国焘马上脸色就变了。当时中共中央决定开辟川陕甘根据地,担任总政委的张国焘却主张向有"广大弱小民族"的藏民、羌民区发展开辟"川康新局面"。事实上,以汉族为主体的红军到人烟稀少且有隔阂的少数民族区域很难得到扩大,还会远离抗日前线,如再遭国民党军封锁山口,就会被困住。从6月间至8月初,中央一再召开会议,使张国焘勉强同意北上。此时,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已经封锁了松潘大道,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分两路通过草地北上。红四方面军由于刚开始长征,指战员体力较好且较多,第一次过草地减员率较小。刚过草地后,在右路的和红三十军在包座歼灭国民党一个师的主力,为中共中央打开了北进的道路。然而这时张国焘又突然反悔,要求全军南下,并拒不执行中央命令。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继续北进。红四方面军全部及随总司令部行动的原红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则掉头南下,再次经过草地,进入成都西北的川康边天全、芦山、道孚、丹巴等地。在这一时期,张国焘还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红四方面军进入川西边缘,马上遭到国民党川军主力和入川的大举进攻,在百丈关一战伤亡万余人,只得西撤。经过四个月苦战,部队仍难在川康区建立新根据地。至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被迫向西转移进入藏族聚居的甘孜及附近地区,部队也由南下时的8万余人减为4万多人。在藏民区,红军实行了民族平等政策,争取到广大藏族同胞的支持,在甘孜地区还建立起"博巴政府"。不过当地粮食和牲畜非常有限,几万部队居住的时间一长,生活便陷入困窘,必须另寻出路。
中央北上的胜利和南下的失败,从正反两方面教育了广大指战员。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大都要求北上,张国焘在碰壁后也被迫取消其另立的中央,接受中共中央的指示,改任中共西北局书记。7月初,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经过朱德、、、贺龙以及广大指战员强烈要求,张国焘被迫接受了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7月间,红四方面军同一同离开甘孜地区北上。三过草地最艰苦,会宁会师获赠新装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前,因当地人烟稀少且多属少数民族,筹粮更为困难。红军指战员凭着坚强意志,并总结前两次过草地的经验,通过了泥沼密布、气候变化无常的数百里茫茫草地,进入了甘肃南部。此时张国焘又表现动摇,不愿同中央会合,提出向黄河以西前进。这时的干部大都反对"天天向太阳落下的西边走",总指挥、政委陈昌浩也要求北进,张国焘彻底陷入孤立,只得同意众人的意见。1936年10月9日,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会师,从而结束了长征。两军会合时,指战员们回想起一年多来的曲折经历,激动万分。中共中央在会师前通过东征和国际援助,已经筹得了一笔经费,在甘肃当地买下了供7万人穿着的冬衣,历经磨难的红四方面军指战员都穿上了新棉衣,感受到根据地的温暖。红四方面军从嘉陵江边出发到会宁,地图上直线距离不到1000华里,可这一长征却用了一年半时间,反复迂回往返行程超过1万华里。虽然红四方面军走的里程少于红一、红二方面军,艰苦程度却不逊色,仅过草地这种最艰苦的行程就走了三次。到达陕甘宁后,红四方面军还有3万多人,虽然在后来的中有很大损失,仍是红军中保留长征骨干最多的部队,在后来的革命战争中又成为一支劲旅。
网络资料收集。

1.《红一方面军 长征时期的红四方面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红一方面军 长征时期的红四方面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90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