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雁荡镇第一小学组织开展了“语文拓展性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本次培训分为执教老师上课、说课和教研室林丹萍老师点评、讲座两大板块。 第一节课执教的是施菊琴老师,她上的是《日有所诵课程之“金子美玲”站》。施老师先回顾以前所学的金子美玲诗歌,再运用情景体验、联结生活、想象画面等方法,学习金子美玲的《草的名字》《笑》和《向着明亮那方》三首诗歌,最后结合诗人生平经历,在比较品评中初步感受“美玲诗”的童真童趣,激发阅读诗集《向着明亮那方》的兴趣。施老师的课简洁质朴,课堂语言简练精辟,整堂课书声琅琅,孩子们的回答也妙趣横生。这堂课真正诠释了薛瑞萍老师说的:“当一个老师的心态是沉静时,才有可能把孩子带到畅通无阻的思维的状态里。” 第二节课执教的是林雪华老师, 她针对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歌和现实中升学考试的要求,特地设计了一堂《轻叩诗歌的大门——古诗词赏析》。课堂上林老师提供了多样的文本,让学生在比较中自主发现写诗歌赏析的方法。在孩子们有了方法后,让他们试着写《天净沙·秋》的赏析,并在写通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斟词酌句,试着把诗歌赏析写美妙。老子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叶圣陶又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要提高课堂效率,即以教材为例子,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林雪华老师的课简单大气,真正体现了钱梦龙先生主张的“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第三节课执教的是鲍林燕老师,她执教的是毕淑敏的《剥豆》。一开始,鲍老师通过字义辨析多音字“剥”,在理清文章脉络之后,她抓母亲的动作和内心独白来体会母亲在比赛中的“瞻前顾后”以及对儿子的爱。接着尝试联系上下文来揣摩“儿子”的内心世界,并学着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进行交流。最后创设情境,迁移仿写,学习运用“内心独白+行为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新课标提出“语文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是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主干,而鲍老师这堂课就是通过朗读渗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写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达到了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执教结束后,三位老师分别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确定和自己的思考困惑等方面进行了说课。   林丹萍老师针对三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并耐心回答了老师们所提出的问题。   林老师指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唯一的方法便是大量的阅读。对于作文来说,真正有用的东西,是教不起来的,比如,支撑一个人作文的才情,灵性,体验,感悟等。但是,才情,灵性,气质是可以唤醒和催化的。阅读最可爱的一面就是唤醒与催化了一个人的灵性,才情,气质……   接下来,林老师提出以下几点课堂建议:1.课文不读熟不读通不开讲。2.让孩子去读书,去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3.钻研教材,读懂学生。4.让词语有温度地、有感情地进入孩子心里。5.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能读一篇通顺的作文,能写一篇文从字顺的文章。6.好好的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的阅读情感。7.在课堂里让孩子们好好做作业。   最后,林老师分享了课例《马齿苋》供大家学习。   此次研讨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引发了许多的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愿我们都能向着明亮那方,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1.《林丹萍 向着明亮那方——雁荡镇第一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林丹萍 向着明亮那方——雁荡镇第一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学”研讨活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07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