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人集团对“曹石乱政”的抗争

      文人集团,即“文人官僚集团”,主要以翰林官员和科道官员为主体,他们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面对着复辟后曹石专权、祸乱朝政的局面,这些一向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社会精英阶层,在忍无可忍之下终于挺身而出,他们以内阁和都察院为基地,与曹、石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激烈斗争。

(一)徐有贞与曹石的斗争

      首先与曹石展开斗争的是执掌内阁的徐有贞。英宗复辟后,徐有贞以迎立功加官进爵,极尽荣耀。明英宗非常清楚徐有贞在夺门之变中的重大作用,因此对他十分感激和赏识,一时“事权尽归有贞,中外咸侧目”,而有贞也“愈益发舒,进见无时,帝亦倾心委任”(《明史》卷171《徐有贞传》)。此时曹石正恃宠跋扈,疯狂地招权纳贿,徐有贞对此很是不齿,当他完成自己仕途进取的目标后就不愿再与石、曹辈同流合污了,“有贞既得志,则思自异于曹、石”,“而石亨与中贵人吉祥数干大政,有贞积不能平”((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10)。此时身居高位的徐有贞一心想建立自己的功业,欲以正道来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曹石的种种乱政行为无疑是他最大的阻碍,同时曹石也对徐有贞的表现越来越不满,徐有贞“凡用人行政,稍持正,左右不能堪”((明)李贽:《续藏书》卷13《勋封名臣·武功伯徐公有贞》,第268页),就这样曾经的夺门同盟逐渐破裂,二者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

      先是,曹石“干请无虚日”的行为引起了明英宗的不满,徐有贞“窥帝于二人不能无厌色,乃稍稍裁之,且微言其贪横状,帝亦为之动。”(《明史》卷171《徐有贞传》)随后的“杨暄弹劾案”急速加剧了双方的矛盾,当时以杨暄、张鹏为代表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先后上书弹劾曹石种种不法事,并请求朝廷严加治罪。英宗询问阁臣的意见,徐有贞、李贤认为“暄所言公正,不避权幸,宜从其清”(《明英宗实录》卷278,天顺元年五月乙酉),这引起了石亨、曹吉祥的极大愤恨,于是“日夜谋构有贞”。据记载:

      “帝方眷有贞,时屏人密语。吉祥令小竖窃听得之,故泄之帝。帝惊问曰:“安所受此语?”对曰:“受之有贞,某日语某事,外间无弗闻。”帝自是疏有贞。

      曹石此等小人之法成功地使徐有贞丧失了英宗的信任。当诸御史悉被下狱且榜掠备至时,曹石跪倒在英宗的面前,先是“俱陈迎驾夺门功”然后诬陷此事乃“内阁实主之”,且哭诉道:“今内阁专权,欲除臣等。不然,诸御史安敢儿!”((清)夏燮:《明通鉴》卷27《英宗睿皇帝后记》,天顺元年)英宗一时心动就相信了他们,于是将徐有贞、李贤逮捕入狱。幸好当天晚上“雷电大作,雨雹如注,大风拔木,吉祥之门老树皆折,亨宅水深数尺,京师震恐。”((明)陈建:《皇明通纪》卷17,丁丑天顺元年,第755页)英宗感悟到天意,乃从轻发落诸人,徐有贞被释放出狱,贬谪为广东参政。就这样,徐有贞在与曹石的斗争中失败了。

      事后,曹石“犹虑其复起,必欲杀之”,就令人伪造奏本,毁谤朝政,以嫁祸徐有贞,随后又“谮有贞怨望,使亲信马士权等为此而灭其迹”((明)陈建:《皇明通纪》卷17,丁丑天顺元年,第757页),于是徐有贞再次入狱,但终因证据不足加之承天门灾而释放,被发配到云南金齿为民。

(二)诸御史弹劾曹石

      言官与曹石集团的斗争起于“杨暄弹劾案”。天顺元年五月,监察御史杨暄从河间印马归来,立即弹劾太监曹吉祥、忠国公石亨侵夺民田、欺压百姓,“并列二人估宠专权状”,请朝廷严加治罪,以做效尤。内阁徐有贞、李贤都对杨暄的行为表示赞许,英宗也连夸其为真御史,并通知吏部记名,准备擢用。在内阁和英宗态度的鼓励下,十三道监察御史张鹏、周斌等人也准备联名上奏纠弹曹、石诸多不法之事,一时间朝廷内外形成了反对曹、石专政的巨大政治声势。不料疏未上却被给事中王铉泄密于石亨,于是石、曹二人联合提前一步到英宗面前诬告“鹏为已诛内监张永从子,结党排陷,欲为永报仇。”((清)夏燮:《明通鉴》卷27《英宗睿皇帝后记》,天顺元年)英宗闻言大怒,张永是景泰帝最信任的太监之一,所以他觉得言官们弹劾曹、石实际上是想借此否定夺门功,进而否定他复位的合法性。故次日诸御史的奏章一上,英宗立即命令将张鹏、杨暄收押,随后亲自与诸御史展开了辩论:

      (上)御文华殿,悉召诸御史,掷弹章碑自读,斌且读且对,神色自若。至“冒功滥职”语,上洁之曰:“彼率将士迎驾,朝廷论功行赏,何云冒滥?”斌曰:“此辈皆贪天功。当时迎驾止数百人,光禄赐酒撰,名数具在。今超迁至数千人,非冒滥而何?’,上嘿然,竟下暄、鹏及诸御史于狱。((清)夏燮:《明通鉴》卷27《英宗睿皇帝后记》,天顺元年)

      有资料记载英宗不是“嘿然”,而是说:“事即实,汝曹何不早言之?”((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6《曹石之变》)不过结果都是下诏狱,且“榜掠备至,究主使之者,闻讯濒死”。石亨等人乘机兴大狱,先后诬陷右都御史耿九畴、副都御史罗绮,内阁徐有贞、李贤等人。幸好上天及时示警,英宗感悟,这才从轻发落诸人,“御史盛额等调知县,暄、鹏俱谪戍辽东铁岭卫。”((明)陈建:《皇明通纪》卷17,丁丑天顺元年,第755页)就这样,在曹石的专权态横下,此次轰轰烈烈的斗争以诸御史的失败而告终。

(三)岳正对抗曹石

      岳正是天顺元年六月入阁的。当时薛暄致仕,徐有贞、李贤被贬谪出阁,内阁急需治国之才,在吏部尚书王翱的举荐下,岳正得到皇帝的召见,英宗对他十分满意,本来准备升他为吏部左侍郎兼学士,但因石亨、张軏的阻拦,只以原官(翰林院修撰)入阁。岳正一向性格豪迈,负气敢言,入阁后很受英宗的信任,而他自己也以世务自许,“及为帝所拔耀,益感激思自效”(《明史》卷176《岳正传》)。当时石亨的私党掌钦天监侍郎汤序为了配合曹石等人打击异己力量的需要,“尝奏灾异,请尽去奸臣”,岳正极力反对,他对英宗言道:“奸臣无指明。即求之,人人自危。且序术浅,何足信也!”(《明史》卷176《岳正传》)英宗听从了他的建议,这就从舆论上打击了曹石的嚣张气焰。随后有人投匿名书指斥时政并列举曹吉祥罪状,吉祥大怒,与石亨一起请求英宗张榜悬赏缉拿,英宗命岳正撰写榜文,岳正与吕原入见曰:“为政有体,盗贼责兵部,奸究责法司,岂有天子出榜购募者?”(《明史》卷176《岳正传》)。曹吉祥闻之,“请究甚力”,英宗却肯定了岳正的意见,“遂不问”。

      岳正还曾直接斥责石彪的冒功献捷行为。当时石彪镇守大同,一日派人来朝廷献捷,使者夸夸其谈,“言捕斩无算,不能悉致,皆袅置林木间”,岳正凭着自己对地形的熟悉,指着地图怒斥道:“某地至某地,皆沙漠,汝袅置何所?”((明)李赞:《续藏书》卷10《内阁辅臣。岳正》,第188页)使者闻言大惊,“不能对”。曹、石骄横跋扈的状况引起了英宗的不满,岳正自信地对他说:“二人权太重,恐久不可制,臣请以计间之。”(《明史》卷176《岳正传》)英宗默许并表示实在不行“汝可以朕意告之”((明)李赞:《续藏书》卷10《内阁辅臣。岳正》,第188页)。但正直豪爽的岳正似乎并不擅长离间这种小人之道,他的计谋很快被曹石识破了,于是自以为秉承了皇帝旨意的岳正直接劝曹吉祥辞去兵权,后又跑到石亨府上,“讽令稍自敛”。曹、石大怒,再次跪倒在英宗面前“免冠泣请死”,英宗觉得心中有愧,只好安抚他们。随后召见岳正,“责漏言”,岳正答道:“臣观二家必以谋叛灭门,臣欲全上恩,故令其自为计耳。”曹石听说后更加愤恨。后来承天门发生火灾,岳正趁机向英宗奏言“亨将为不轨”,并说陈汝言是小人,应该“乘其隙可并去之”(《明史》卷176《岳正传》),英宗没有同意。于是岳正就借着为皇帝草罪己诏的机会,历数当时弊政及奸邪蒙蔽状,其敕曰:

      乃者承天门灾,朕心震惊,同知所措。意敬天事神,有未尽欤?祖宗成宪有不遵欤?善恶不分,用舍乖欤?曲直不辫,刑狱冤欤?征调多方,军旅劳欤?赏香无度,府库虚欤?请渴不息,官爵滥欤?贿赂公行,政事废欤?朋奸欺同,附权势欤?群吏弄法,擅威福欤?征敛摇役太重,而间阎靡宁欤?谗馅奔竞之徒幸进,而忠言正士不用欤?抑有司阎茸酷暴,贪冒无仄,而致军民不得其所欤?此皆伤和致灾之由,而朕有所未明也。……(《明史》卷176《岳正传》)

      诏书以英宗自责的口吻痛斥了曹石乱政的种种恶劣行径,因此举朝传诵。曹石二人见之大怒,“遂构蜚语,谓正卖直汕上”,英宗也非常生气,于是谪岳正为钦州同知。不久陈汝言又诬陷他“夺公主田”等罪,于是岳正被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这样,岳正因为“负气敢言”而得罪曹石,在内阁先后仅二十八天,就被排挤出去了。

1.《曹石 “曹石乱政”及文人集团的抗争(四)(明英宗天顺年间的政局转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曹石 “曹石乱政”及文人集团的抗争(四)(明英宗天顺年间的政局转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1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