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写《在血与火中穿行》,我想把图云关抗战救护总队参加大战役救护的遗址都走一遍,再去实地感受大战和救护的惊心动魄。2017年正月初二,我和我先生来到了云南龙陵松山。本以为这里不是风景区,路上也没有见到多少人和车,松山战役遗址会很冷清,哪知到这里却看见,山下的停车场早已经停满了车,沿途的至少两公里的盘山路上,汽车也依次蜿蜒停在路旁,很多人停了车后,从小路去松山遗址。这时的我竟有了一种欣慰:人们没有忘记这段血的历史。据参加松山战役救护的救护总队第一手术队队长严仁华回忆,当时手术队的野战医院在距离公路两公里远的一个古镇里,两溪绕山,水田葱绿,而我已顾不上去找这个地方,而是跟游人一起,往远远能看到纪念碑的松山战役主峰走去。
下了电瓶车走不远就看到一泓水塘。这是当时占据松山的日军饮马和取水的地方。 当时的松山不像现在这样树木葱笼,漫山只有两棵树,大战打起来,这两棵树也身中几十弹,到现在仍能看到树身的弹孔。 这第二棵树在主峰下,去纪念碑时能看到它,树身上也犹存弹孔。树旁有一块石头,石上刻八个字:劫后余生,但求和平。 站在松山观景台上,当时战役的景象一目了然。山下隐约可见的立着桥柱的地方,就是著名的惠通桥之所在。1942年5月2日,日军已到达松山,控制了怒江以西地区。5月3日,蒋介石急电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疾进滇西,堵截日军。”因为日军一旦过了惠通桥,昆明不保,重庆不保。36师日夜兼程,抢防惠通桥,在5日上午10点多,106团终于赶到惠通桥东驻守,也就是我站立的观景台看到的山对面,惠通桥以东。而我救护总队第012队也跟随36师野战医院,来到怒江东岸。看到照片上对面山上像黄棉线一样的道路没有?那就是滇缅公路,36师和救护012队就是从这条路来到怒江东岸的。队员们刚到不久,战斗就开始了。原来,怒江西岸,一个土豪开着车上惠通桥,想插在逃向东岸的队伍前面,人们不让,发生了骚乱,我36师驻守东岸的士兵于是开枪。混在逃难队伍中的穿着中国百姓服装的日军以为过江意图暴露,也拔枪向我军射击。我驻守官兵才知,日军正在过桥。情况紧急,我工兵果断炸掉惠通桥。从此,我抗战唯一的补给线滇缅公路中断,只有开辟驼峰航线,抗战最艰苦的阶段一直持续到两年后的滇缅大反攻。 1944年6月4日,30架美军战机以猛烈的轰炸拉开了松山血战的序幕。我新28师的士兵密密麻麻顺着山坡朝主峰发起进攻,中将指挥官钟彬亲随督战。哪知,接近山顶时,驻守松山的日军的机枪、小炮、掷弹筒等,从隐蔽的地堡中喷出火舌,我军士兵的尸体顿时滚满山坡!主攻团一营只退回一个排的人。钟彬红了眼,下令进行更大规模的进攻。然而,又失败了。接着又进行第三次,第四次……松山上层层相叠,铺满新28师士兵的尸体!担架兵抬到手术队的负伤官兵就达2500人,美国支援的200多顶绿色帐篷一眼望不到边!6月30日,卫立煌令第8军军长何绍周(何应钦侄子,贵州点义人)接替钟彬,完成松山战役指挥权交接。我军于是调整战术——挖地道,然后通过地道将3吨丅NT炸药送到日军松山堡垒下。照片上就是今天的地道图景,虽已被七十多年的风雨泥土和松茅的侵蚀,地道变浅变窄,但仍能看到原来的样貌和走向。 地道从道人坪子开挖,共挖了两条,各150米长。挖好的爆破地道又盖上钢板,铺上泥土。8月20月,何绍周通过联系下令起爆。只听一阵巨响,日军松山主峰碉堡被冲起数米,烟柱一两百米高!95天,松山战役终于经过艰难的10次大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松山,这个日军盘踞在惠通桥边的桥头堡终被摧毁,滇缅公路重新开通。 松山至今能见,日军坑道、堡垒、猫耳洞密布,走在松山上随处可见。照片上是日军兵舍。兵舍用竹片木片搭建,里‘面可放塌塌米,圆形是火塘处,烧火取暖时烟可随坑道散出。 这是日军的单兵掩体,1X1X1的体积。70多手后,泥土松茅覆盖,变小了。 这是日军的主堡入口处。70多年前,这个入口可以通过汽车。松山已被日军挖空,里面有三层,如一个三层的蚁穴,交通四通八达,电灯供水一应俱全。1942年5月,日军攻占松山后,欲将松山建成永久性防御要塞,征用1670多民夫修筑,工事完成后,为保密,以打防疫针为名,把他们秘密处死。战后在附近的大垭口发现“千人坑”。 左边被草覆盖部分的是日军的地堡。 人行栈道的右边是日军松山的补给车道。 树下这个依稀可见的是日军的多联体堡垒。 马槽洼头这里,我军与日军曾发生肉搏战。敌我双方缠打撕咬,战壕里死在一起的敌我就有62对!战场上肢体分解,肠肺狼藉,四肢、眼珠子随处可见,场面很骇人。后,人们把这一带叫做肉搏山。 这是马槽洼头下面几十步远的肉搏山标牌。 这是留存来的松山战后场景。 这是第8军103师阵亡将士公墓。都看不出来了,只觉得是一座浅山。 在松山主峰对面的山上,立有一座纪念碑,很醒目,在公路上远远地就可看见。 最吸引人的还不是这纪念碑,而是碑下面广场上的雕塑群。这雕塑群有些仿兵马俑的意思,极其宏大,分了好几个方阵。一登上广场,迎面就可见娃娃兵方阵。这些娃娃兵的形象是根据一张历史照片制作的。 这就是那张老照片,这个娃娃兵是贵州人。 这是炮兵方阵。 同样有历史老照片的依据。 这是盟军方阵。我们永远忘不了盟军为我国抗战作出的贡献和牺牲。 盟军雕像共有18座。 这是战车方阵。 这是战马方阵。 这是将军方阵中的何绍周雕像。 这是钟彬军长。 这是第53军军长周福成。他两次电令嘉奖救护的总队的外国医生肯德。' 这是攻打腾冲的我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腾冲攻下后他就病了,救护队员于少卿过高黎贡山给他治过病。 这是中国远征军第6军军长甘丽初。 这是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文章写到过他,是他在具体指挥守惠通桥。 戴安澜,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我军机械化师200师师长,曾血战古北口,攻克昆仑关,他取得的战绩深深鼓舞国人的抗战意志。1942年,率200师赴缅参战,获同古会战胜利。5月18日因日军钳势包围,指挥突围胸腹受伤,在缅北茅邦村殉国,终年38岁。 杜聿明,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副司令长官。 松山战役从6月4月始至9月7日结束,共伤亡7763人,阵亡4000人,毙杀日军1250人,敌我伤亡比为1比6.2。松山攻坚战,使松山的泥土浸染了英烈的鲜血,而图云关救护总队的医务工作者见证了这一切。

1.《松山战役 松山战役遗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松山战役 松山战役遗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23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