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图形的作用并积极使用图形是思维导图应用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障碍。我们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画图,却经常写字。所以初学者习惯在思维导图里写上好多好多的字,甚至把一个自然段都搬上来,却不画一个图形。一开始在导图中大量使用文字会让学习者感到很舒服,因为这并没有远离他们的旧习惯。但是,当他们需要用思维导图实实在在地提高成绩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他们发现思维导图提高记忆和理解的效率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高。在 抱怨声中,一部分人放弃了思维导图的学习,并全盘否定这种学习工具。我们很为这样的学习者感到惋惜。 改变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转变思维观念上的习惯就更是这样。不过,如果你真的希望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并且真的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够快速提高,就必须扭转以文字为主的观念,转向以图形为主的思维导图理念中来。 画思维导图时使用的纸张最好是白纸。任何无关的线条,譬如横格线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干扰我们的思路。初学者使用A4纸就足够用了。
纸的摆放方式与传统书写不同,传统书写是将纸张竖放,而画思维导图时要将纸张横放,这是为了照顾人类的视觉特点。人眼在同一时间能够关注到的视觉范围是一个扁扁的椭圆形。因此,几乎所有的图形媒体,比如电视、电脑的屏幕都是设计成横宽竖窄。思维导图本质上是一种图形结构,为了方便我们从整体上认识整张思维导图,把它们作为一个完整的图形来记忆,我们采取了和电视机一样的设计方式。这样做可以让我们在第一时间浏览到一张思维导图的全部重要内容。 思维导图的绘制顺序与传统书写也不同:传统书写都是从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书写。但是思维导图的绘制顺序却是从整张纸的中心开始,向四周扩散。
传统的书写顺序其实是线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在你写完第一行之前,是没有办法写第二行字的。我们必须按照一个固有的顺序去书写,并按照这个固有的顺序去阅读。而当你看一幅世界名画的时候,显然不会按照从上至下,由左至右的顺序去看。比如你看《蒙娜丽莎》这幅画,最先引起你注意的,也许是蒙娜丽莎的眼睛,接下来你会看她的嘴唇,然后是肩膀……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欣赏顺序,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成为你思考和关注的起点——这是一种非线性的思维方式。思维导图就是一种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除了中心主题是你必须最先绘制的,其他主干和分支都是可以随时调整顺序的。怎么画,先画哪个部分,后画哪个部分,都是没有唯一的路径做选择的。这种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活学活用知识点、解答一些考得很“活”的习题是非常有利的。 再来说说思维导图的结构。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是由“中心主题”、“分支线”和“关键词”(图形)三部分组成的。 中心主题永远处在思维导图的中心地带。这也是我们最先绘制的部分。任何思维导图都有一个主题,而且只有一个主题。我们每次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都要把精力集中在一个大的问题上,而不是多路出击,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围绕在思维导图中心主题四周的部分,是分支线和关键词。每个关键词都像毛毛虫一样紧紧地附着在分支线上,长短相同,大小相宜。分支线和附着在其上的关键词合在一起,被称为“思维导图”的分支。所以,如果我们一会儿谈到“一级分支”,是既包括关键词,也包括分支线的。 按照思维导图各分支与主题的关联远近,可以分为“一级分支”、“二级分支”、“三级分支”,以至无穷。其中,一级分支是与主题直接发生关联的部分。而二级分支则是与一级分支直接发生关联的部分。相比一级分支,二级分支与主题的关联就是间接的,关联性更小一些,所以也离得远一些。三级分支是与二级分支直接发生关联的部分,与主题的关联更小,所以也离得更远……
作为示意图,我只给大家展示到思维导图的三级分支。而在理论上,思维导图的分支是可以无限延伸下去的。 需要说明的是,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可以是语言词汇,也可以是图形。事实上,我更鼓励大家用图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用图形和词汇的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绘制图形是思维导图最玄妙的一个环节。离开了这个环节,思维导图的魅力和威力都会骤减。
除了图形之外,颜色也是思维导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导图的主题是有颜色的,分支是有颜色的,图形更是有颜色的。丰富多姿的色彩会让思维导图更容易被大脑接受为一幅图形,而不是一堆词汇的组合。颜色的使用可以让大脑更兴奋,记忆效率也更高。如果有彩色电视可看,没有人会去看黑白电视。是否善用颜色,也是思维导图初学者和成熟的绘制者之间的差别
1.《思维导图技巧 思维导图使用方法和技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思维导图技巧 思维导图使用方法和技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23618.html